關於文中的方言。(1 / 1)
我看到有朋友說,上海話中的「你們」,不應該是「儂們」。
是的。
完全沒有錯。
原文中,我一開始寫的時候寫的是「?」,後來又改成了「儂們」。
因為前輩們告訴我,網文不應該要有太高的閱讀門檻。
我寫「儂們」,不正宗,但保留了上海話的特質,不會上海話的人,也能明白意思。
但我寫?,就會造成讀者的疑惑。
又要多花文字解釋,或者後面加括號,再把它翻譯一遍,大家看的時候就又要多花錢。
我知道一直有讀者反應,文章中的解釋性文字太多了,但其實我也完全不想這樣。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閱讀門檻的問題。
藝術類有些知識,是大家知道的,比如畢加索,有些是大家不知道的,比如德庫寧。
對美國人來說,也許德庫寧比畢加索更加的重要。
可我上來就寫給德庫寧,或者漢密爾頓,讀者知道我說的是誰麼?至少不是所有人。
難道我還要要求讀者一邊看小說,一邊查資料麼?
別逗了。
我算老幾,大家是放鬆來的,又不是上課來的。
我只能儘可能的照顧所有的讀者。
再比如那些文中的(注)。
(注)我分為兩點。
一是文中的注,我會注意,把這些文字刪除和不刪,大家花的錢是一樣的。
二是即使這樣。
不加說明也不影響大家閱讀的注,我一般都會放在結尾作者的話中。
雖然最多也只有一分錢的差別,但我覺得這是態度問題。
再舉個例子。
茜茜公主——我知道,以安娜的身份,她在談話中提到茜茜公主,她一定說的是「伊麗莎白皇后」而非大眾常聽見的「茜茜公主」。
這才正宗。
我知道這一點。
但這麼寫,會造成讀者的閱讀障礙。
最開始的時候,文中安娜叫的是「茜茜公主」,然後有讀者問,這麼叫是不是不夠正統,應該叫伊麗莎白皇后?
我想。
好吧,於是在很多章以後,安娜小姐再一次提到茜茜公主的時候。就變為了伊麗莎白皇后。
然後我又接到了評論反饋,他們不明白這個人是誰,還以為說的是英國女王。
你看?
這就是問題所在。
是第一個讀者過於吹毛求疵了呢?還是第二個讀者沒有查好資料呢?
不。
當然都不是。
兩位讀者都沒有問題。
寫的不正宗,提意見一點錯都沒有。
讀不懂是誰,提意見更是一點錯都沒有。
網文出現這種問題,當然是作者的問題,所以作者也只能偶爾寫的婆婆媽媽了一點。
像茜茜公主這個問題,我覺得沒必要解釋,所以後文中就又全都換成了沒有理解門檻的「茜茜公主」。
而有些東西,可能是真的有必要解釋一下的。
很多作品中的解釋文字和資料也是同樣的問題,我不知道,沒有了這些文字,不介紹那些美術概念,會不會造成觀眾老爺們閱讀時的困擾。
希望大家能互相理解。
我會努力噠!一筆閣 www.pinbige.com
關於文中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