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一百八十九章 棉花擴產(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姆特瓦拉市。

    「根據省政府指示,大力提振棉花經濟,在未來我們姆特瓦拉要將棉花產量擴充到三倍以上,以響應棉花經濟政策大發展,擴大棉花出口規模,減少糧食種植面積,適應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大趨勢,為本市發展提供後動力。」

    東非的棉花種植一直處在不溫不火的狀態,因為國家重點投入不在紡織業領域,在過去只形成了以內羅畢為中心的北方棉區,以布拉瓦約為中心的南方棉區,以及馬拉維湖棉花產區,這三大棉花產區佔據了東非棉花產量的半壁江山,除此外還有傑濟拉,索馬里等優質長絨棉產區,和各種依託城市存在的小棉花產區。

    而之所以,現在東非政府態度發生轉變,大力鼓勵棉花種植的直接原因,也是因為德國訂單的增加。

    德國首相卡普里維的東非之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使東非成為德國工業發展的原材料供應地之一,而在東非能提供的各種原材料供應中,東非的棉花尤其被看中。

    德國非常缺棉花,截止到現在,德國已經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紡織業國家,在世界上也能排到第三位,僅次於英,美兩國。

    在德國直接從事紡織產業的工人達到三十多萬,接近四十萬人,每十名產業工人中,就有一名從事紡織行業。

    在1892年,德國棉紡織業就創下了接近七億馬克的商品,比德國第二大產業煤炭產業,高出百分之三十,比鋼鐵產業高出百分之四十。

    但是,德國的煤炭和鐵礦資源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而德國的原棉卻幾乎全靠進口,在1892年一年,德國就進口了超過七億磅的棉花,德國沒有哪一個工業在關鍵原材料上像棉紡織工業這樣如此依賴進口。

    19世紀末,棉花價格持續走高,美國和印度兩個全球最大產棉產區越來越多地自己消費棉花是棉花價格增長的根本原因,棉花價格已經翻了一倍。

    在美國南北戰爭以前,美國本土工廠只使用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國產棉花,但是到了19世紀七十年代,這一比例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三左右,到了1892年後又上升到百分之四十多,印度也受益於英國的投資,加上人口增長,棉紡織工業規模不斷擴張。

    所以德國迫切需要在全世界尋找一處穩定的棉花供應基地,來滿足本國棉紡織工業的需求。

    在同東非合作之前,德國曾嘗試過在其殖民地多哥蘭(西非多哥共和國)進行棉花種植,但慘遭失敗。

    畢竟19世紀的非洲,除了東非和埃及,等北非國家以外,基本沒有棉花種植經驗。

    德國在多哥甚至找不到具有棉花種植經驗的豐富勞動力,而德國本土棉花種植規模小,在棉花種植領域和和英,美相比經驗不足。

    而且德國控制多哥蘭才幾年時間,對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認知相當缺乏,所以失敗是必不可免的。

    當然,德國選擇多哥蘭這個地方進行實驗,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多哥蘭前世就是非洲棉花種植大國,尤其是其獨立後,棉花種植業擴大了七十多倍,其隔壁的貝寧(如今的達荷美王國以及葡萄牙威達殖民地)更是在21世紀成為過非洲第一大棉花種植國。

    不過想在幾年之內就讓多哥蘭殖民地成為德國棉花供應基地是不現實的,而且多哥蘭殖民地還有一個硬傷,那就是領土狹長,面積小。


    比除此外,多哥蘭的基礎設施幾乎為零,選定該地為德國棉花供應基地,勢必要大力投資,而多哥蘭周邊是其他國家殖民地密集區域,投資風險還高。

    而德國的其他殖民地,像太平洋島嶼,以及最大的喀麥隆,大部分屬於熱帶雨林區域,並不適合棉花種植。

    所以放眼全球,沒有比東非更適合作為德國棉花供應基地的地方,本身東非就是德國和奧匈帝國等國的主要棉花供應地之一,尤其是優質長絨棉領域,更是壟斷兩國市場,不從東非拿貨,基本上只能高價從英國商人手裏收買,而東非被英國制裁的原因,也需要一個出貨點,所以大家是各取所需。

    「農科院和德國的專家,已經對我們姆特瓦拉的氣候和土壤等進行了深入研究,所以判定姆特瓦拉及周邊區域適合棉花生長,加上我們姆特瓦拉沿海的優勢,在中央政府授意下,允許我們大力發展棉花種植業。」

    姆特瓦拉一直是東非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是東非最早開發的一批口岸城市,早期更是和達累斯薩拉姆,巴加莫約,坦噶一樣,是東非重要的港口。

    但是隨着東非持續開疆拓土,姆特瓦拉市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是新興港口城市如雨後春筍一樣大量出現後。

    實際上新符騰堡省境內的三處海港都面臨這個壓力,在此前新符騰堡省只能抱緊馬拉維湖工業區這個大腿,現在德國資本進入,被省政府看做本省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不光是德國資本,奧匈帝國亦是如此,兩國現在在東非沿海地區的投資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就以棉花種植業來說,不僅提供訂單支持,甚至為了鼓勵東非棉花出口,擬定在東非沿海投資一批軋花廠,節約人工成本,提供優質棉花品種,統一棉花生產質量,派出本土的專家和技術人員,科學指導東非棉花種植業。

    這對於東非棉花種植業來說都是利好,當然,東非優良的基礎設施,也讓這些德意志資本看好東非市場。

    就比如鐵路,公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基本不需要投入,這一點對於德意志企業而言十分重要,如果在多哥蘭種植棉花,以上這些配套設施都需要德意志企業自己來做。

    像姆特瓦拉,就有港口和鐵路,公路等設施,本身也有一定產業和工業基礎,新符騰堡省更是有大量土地資源,即便不改變原有作物種植面積,通過開荒等手段也可以獲得大量棉花田。

    當然,東非的人力成本也非常重要,雖然需要支付工資成本,但東非效率高啊!

    在多哥蘭,德國人面臨的不僅是當地土著缺乏種植經驗,在管理上也是老大難問題,最重要的是當地人居然害怕大型牲畜!

    最後這件事確實離譜,畢竟非洲土著大部分,本就非傳統農耕文明,就像以前提到,非洲本土的耕牛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和北非地區。

    在很多以狩獵採集文明為主流的非洲土著來看,牛這種物種,代表着非洲本土「角馬,斑馬,犀牛」等類似的暴躁危險品種。

    所以綜合各種因素,東非都是德意志資本最好的選擇,東非移民本身就以農民群體為主,東非又是農業大國,只要操作得當,在東非投資基本上不會像多哥蘭那樣血本無歸。

    (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



  
惡的呃呃呃作品:  
類似:  絕代神主  不滅武尊  九陽帝尊  校花的貼身高手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非洲創業實錄"
360搜"非洲創業實錄"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