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三一八六章 賊贓(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那個女人離開之後,老人將咖啡送到了張天元的面前笑道:「我叫羅科寧,fbi方面專門負責文物走私的,張先生做過什麼,其實您心裏頭很清楚,不過我不會追究的。」

    他一上來,就直接開門見山了。

    「你們是不是追究,跟我都沒關係,我只不過是去了一個拍賣會轉悠了一圈而已,被你們拍到了幾張照片,好像美國也沒什麼法律規定不能到處閒逛的吧?」

    他可以肯定自己沒有留下什麼證據,所以這個事兒,他一點都不擔心。

    「看起來張先生還是不相信我們,我就開誠佈公吧。」

    羅科寧取出了幾張照片給張天元看。

    這照片上的東西,都是清一色的中國古董,不過特點都是一樣,都來自於唐代的墳墓之中。

    其中一張就是他剛剛拍下的那件黃銅彌勒佛像,其餘的還有各種不同材質和樣式的佛像。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些東西都是來自於唐代,大部分放到中國,那絕對最起碼都是國家二級保護文物。

    有意思的是,裏面有一件東西居然是唐朝的贗品。

    也就是唐朝人製作的仿品。

    雖然說同樣是唐代的東西,不過因為做工不怎麼樣,所以並不值錢,當然歷史價值也不高。

    有人說唐朝人也製作假古董嗎?

    那是自然的。

    唐朝的丞相裴休喜歡收藏古董,他擔任宰相的時候,有一個親屬被委派到曲阜擔任地方縣令。

    曲阜的農民在耕田的時候,突然挖掘出來一個古董,這個古董是一種鐵器,名字叫做盎,這種器皿腹部可容納三斗糧食,項部很低,足部很短,正方形的口部方形耳朵,古樸厚重。

    器皿上面生滿了鐵鏽,而且還有九個古篆。農民們將這件東西送到了縣令那裏。

    曲阜的縣令不認識這些古篆,但是聽說兗州有一個姓魯的書生,善於書寫八體書。於是曲阜的縣令立即派人用重金將魯姓的書生聘請到曲阜來,將盎拿給他看。

    魯姓的書生在仔細的看了九個字後說:「這是大篆,我認識他們,這九個字是『齊桓公會於葵邱歲鑄』」。根據這九個字可以判斷盎是春秋時候的齊桓公在召集諸侯葵邱會盟的時候鑄造的。

    縣令聽後非常的高興,他知道自己的親屬宰相裴休喜歡古董,於是派人將這個盎送給了他。

    裴休也非常的珍視這個盎,每次在辦公的空暇時間都會帶領自己的親屬來看這個寶貝盎。

    後來裴休被任命為考官,在考試之後,這些中舉的進士之中有一個人也聽說裴休有盎這樣一個寶貝,就請求老師裴休讓他們看一下,開一下眼界。裴休就答應了。

    有一天,裴休擺下宴席,邀請自己的學生一起來吃飯,將盎放在宴會庭的中央,所有的學生都很好奇,圍着這個盎觀看。

    但是,新中舉的劉蛻看過一眼之後就斷言這是一個假貨。裴休自然非常的不高興,但是還是耐着性子問他:「你的理由是什麼」。


    劉蛻說:「我小的時候熟讀左丘明的《左傳》,知道齊桓公的名字叫做小白,曾經九次召集諸侯會盟,而根據器皿上大篆的記載「會於葵邱歲鑄」,這是第八次會盟葵邱的時候的事情,這個時候齊桓公還在世,怎麼能稱呼小白為齊桓公呢」。

    盎上面寫着齊桓公,這是諡號,只有在齊王去世之後才能由臣子根據齊王一生的作為來取諡號。而這個盎上面寫着「齊桓公會於葵邱歲鑄」,是在齊桓公生前就將諡號取了出來,這明顯是假貨。

    裴休一聽,也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受騙了,憤怒的他立即讓人砸爛了這件假古董,然後邀請劉蛻等人喝酒盡歡。

    從這個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在唐代就流行做假古董,可他們的作假水平並不專業。

    而美國人對中國的歷史那就更是一知半解了,所以犯下錯誤,將贗品當成真正的古董,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贗品只有一件,其它的可都是好東西啊。

    你比如這裏面有一件東西叫鑲金獸首瑪瑙杯。

    鑲金獸首瑪瑙杯質為醬紅地夾橙黃、乳白色瑪瑙,層次分明,濃淡相宜,晶瑩鮮潤。

    圓雕技法琢制,造型生動優美。

    杯呈彎角形,狀若一尊伏臥的獸頭,有渾然天成之感。口部鑲有籠嘴形金塞,可以卸下,內部有流,杯里的酒可自流中瀉出。

    琢工精細,通體呈玻璃光澤,熠熠生輝。

    這件酒杯材料罕見珍貴,是極其稀有的纏絲瑪瑙,材質紋理細膩,層次分明。

    工匠又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紋理與形狀進行雕刻,「依色取巧,隨形變化」。

    細微處刻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選材、設計和工藝都及其完美,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在我國是絕無僅有的。

    獸首瑪瑙杯的材料應來源於國外,據《舊唐書·高宗上》載:永徽五年「十二月癸丑,倭國獻琥珀、瑪瑙,琥珀大如斗,瑪瑙大如五斗器。」

    《舊唐書·波斯傳》載波斯曾遣使獻瑪瑙床。《舊唐書·拂菻傳》載:「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大貝、車渠、瑪瑙、孔翠、珊瑚、琥珀,凡西域諸珍異多出其國。」

    可見瑪瑙貢品大多來自波斯、拂菻、日本等國。

    這東西在唐朝的時候就價值連城,更不要說放到現在了。

    另外還有好幾面銅鏡,品相都十分完好。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

    銅鏡,又稱青銅鏡。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遠古時期,人們以水照面,銅器發明以後,以銅盆盛水鑒形照影。

    《尚書》《國語》《莊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過古人「鑑於水」。

    《說文?金部》釋「鑒」為「盆」,因此可以說盛水的盆(鑒),就是最早的鏡子。

    隨着合金技術的出現,開始了使用銅和錫或銀鉛等製作銅鏡的歷史。

    銅鏡一般製成圓形或方形,其背面鑄銘文飾圖案,並陪鈕以穿系,正面則以鉛錫磨礪光亮,可清晰照面。



  
北域神燈作品:  
類似:  天降鬼才  萬古天帝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雷武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鑒寶秘術"
360搜"鑒寶秘術"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