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經驗公式(1 / 1)
readx; 「裏面的情況怎麼樣了?」剛從京城飛過來的拉德爾煩悶的抽着萬寶路,煙屁股丟了一地。
「不知道,運進去的物料看着都挺正常的,主要是茄尼醇,還有一些乙醇、丙酮,都是常用的溶劑,量也不大。」同來的英國人沒什麼精神的樣子,他們或者是連夜坐飛機過來的,或者是凌晨出門,都睏乏的厲害。
拉德爾又點了一支煙,問:「精製茄尼醇嗎?哪裏產的?」
「當然是精製茄尼醇了,中國產的,咱們公司投資的,從……」這位看了看手裏的紙,評了一個「雲南」出來,道:「那裏有煙草企業的配套工廠,生產粗製茄尼醇,再運到……」
「知道了。」拉德爾懶得聽下去,又問:「其他的東西呢?具體有多少?」
「不知道,現在還進不去,楊的律師看着呢,這些資料還是中國人自己提供的。」
「核實了嗎?」
「核實了,中國官員不在乎這些。」都是在中國地區呆了一段時間的技術員,英國人對中國官員的秉性也熟悉了。當然,大英帝國的官僚也是一般的做派,這讓英國人更容易理解中國。
拉德爾跺跺腳,道:「沒想到一個中國人這麼快就找來了律師,他出發的時間得比我們還早,唔……楊銳封鎖了消息嗎?」
「怎麼封鎖得了,西捷公司管理生產的經理是捷利康派出的,香港人。他確定自己比楊銳打電話的時間還早。」
「但楊銳比我們更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更清楚車間裏的情況有多重要。該死,就不能讓我們進去先看看嗎?」
同行的英國人都不吭聲了。他們其實嘗試過進入,但被楊銳堅定的阻止以後,國內總部也不支持他們強行進入。因為在場的英國技術員,都是很普通的技術員。
在捷利康這樣的跨國企業里,總部研究機構自然是phd滿地跑,碩士不如狗,但在亞太地區,捷利康還沒有富餘到派遣優秀研究員充當技術員的程度。
在輔酶q10這個領域,楊銳不止一次兩次的站在了世界頂尖的程度,雖然不是很受重視的學術領域,但楊銳的水平也是得到了捷利康承認的。雙方的每一次合作,可都是真金白銀的堆積起來的。
相比之下,捷利康的研究總部在輔酶q10方面並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建樹,派在遠東地區的技術員更不用說,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看着技術維護冊子,按部就班的保證捷利康的工廠的正常運行。
捷利康總部很擔心,即使讓拉德爾等人強行進入西捷工廠的車間,以他們的經驗和知識水平,也不能做出合理推斷。
想要進入車間觀察情況,更多的是這些技術員自發的行為。
他們也在輔酶q10的行當里廝混了幾年,在得到了西捷工廠的消息的第一時間,意識到情況特殊的幾名研究員就迅速趕來了。
可惜,他們再快都沒有現場的楊銳快。
楊銳也比他們更清楚、輔酶q10的發展情況。
什麼樣的技術,最好能生產出什麼樣的輔酶q10,最差能得到什麼東西,在後世都有相當詳細的總結。
這就好像是青黴素,50年代的時候,能生產出青黴素的公司寥寥無幾,也談不上控制產量和質量,只能摸索着儘量給予更好的生產環境,但到了80年代,青黴素的生產就很透明了,是要想花多一點的錢得到高質量的青黴素,或者採取經濟性方法得到普通的青黴素,又或者用少一年的錢生產治療不那麼穩定的青黴素,由着生產商選擇。
楊銳採用的技術,本應該對廠房提出更高的要求的。
低潔淨度的廠房,生產出了質量不錯的輔酶q10,這樣的變異性,具有相當的價值。
或者說,西捷工廠里目前發生的情況,幾乎是第二代植物提取法所能達到的最經濟狀態了。
這種狀態可不是用計算方法能計算出來的。
研究人員,或者工廠的技術人員,往往要用長期的工作和嘗試,才能找到工廠化生產的最佳配比。
溫度、壓力、濃度、料液比、提取時間甚至是丙酮乙醇等等的添加時間,都會影響到最終結果。
實驗室里固然可以用正交試驗試試看,但在工廠,分析環境因素就夠研究員喝一壺的了。
並不是每一代的技術都能達到最佳配比的。
用飛機技術做例子,是雙翼飛機一定要發展到頂峰,才能發展單翼飛機嗎?是螺旋槳飛機一定要發展到頂峰,才能發展捧起飛機嗎?
當然不是。
恰恰相反,很多技術是不划算發展到頂峰的,採用新技術,以中水平的新技術超越高水平的舊技術才是最正常的選擇。
頂級的舊技術往往是因緣巧合的發展出來的,而非是耗費大量資金強行研究出來的。
就楊銳看來,現在就是因緣巧合的時間了。
他一邊在腦海中搜索相關的技術,一邊將所有儀表上得數字都記錄下來,他甚至讓人拿來了照相機,將各個能想得到的變量都給拍了進去。
做完這些,一天一夜就過去了,姚悅忙碌的做記錄,到了白天才稍微清閒一些,看着楊銳眼裏的紅血絲,道:「實在不行的話,先休息一天,明天再做吧。」
「不行,外面的狼們都等着呢,咱們要是找到原因了,他們估計會按合同辦事,咱們要是找不到,捷利康也會想辦法進來的。」現在是捷利康價格戰的前夜,這種明顯會降低成本的法子,捷利康肯定想要研究一下。
「那你也不要熬太久了,我讓人熬點粥拿進來吧。」姚悅揉揉眼睛,擔心的看着楊銳。
「不能在車間裏吃飯……」楊銳抬頭看看亂糟糟的車間,又看看飢腸轆轆的工人,失笑道:「算了,讓他們送點吃的進來吧。」
工人們發出輕輕的歡呼,熟悉楊銳的賀海川笑笑道:「多謝楊總,還以為您不餓呢。」
賀海川是西堡肉聯廠曾經的生化車間的技術員,現在也是西捷工廠的主力,他從楊銳這裏學了不少的東西,對楊銳更是配合,西捷工廠的工人們能堅持一天一夜不離開,不停工,全靠賀海川、寧民,還有銳學組的田世昌等人幫忙迴旋和管理。
楊銳嘆口氣,道:「誰都不知道是什麼狀況,也就不知道會持續多久,咱們總不能一直不調整工況吧,我剛才好像就聽見報警聲了?」
「有一根蒸汽管子的壓力太大,現在沒問題了。不過確實不能保持這個狀況太久。」工廠不像是實驗室,各種數值都在一個較大的範圍內浮動,而且不是每種數值都好調整的,比如管道壓力,蒸汽多了就壓力大了,蒸汽少了就壓力小了,但蒸汽的多少,是鍋爐燒出來的,並不是電腦上的一個按鍵。
到了三十年以後,歐美的一些無人值守的高自動化機器,倒是能夠對工廠的工況進行精細化調整,但那些都是價值幾千萬乃至幾十億的機器,別說80年代沒有這樣的技術,就是有了,中國企業也用不起。同樣是鍋爐,老外用重油和天然氣是常事,中國企業能用煤炭的都用煤炭,甚至連好煤炭都捨不得,非得用熱值低的便宜貨才有競爭力。
西捷工廠雖然是英國人投資的新工廠,那也是1983年遠東水平的新工廠,一些參數是容易調整的,一些難以調整的,已然開始影響到生產了。
「再做一組,堅持一下。」楊銳說着親自上陣,幫着填充物料,記錄參數。
賀海川什麼話都沒說,就回去安排去了。
好在西捷工廠的人數不多,總共也就是十幾名工人,大家雖然又累又餓,在一對一的安撫下,也能堅持下來。
不多久,當食物送進來的時候,新的一盤輔酶q10生產了出來,依舊是米粒大小,光澤度偏下的結果,但數量少了四分之一。
這是參數嚴重偏離設計指標的前兆。
楊銳嘆口氣,道:「結束測試,你們按照規程調整設備吧。」
他腦海中雖然有的是信息,畢竟不是什麼都知道,主流的一些技術,楊銳在讀書的時候即使沒接觸過,也是要了解的,但稍微偏門一些的,就不一定懂了。
輔酶q10的特殊之處在於始終沒有研究出化學合成法,這就使得輔酶q10的研究者不停的在植物提取法和微生物法中間打轉,期間,註冊和使用的專利技術不知道多少。
連續數次,楊銳邊研究邊找資料,總算搜到幾篇有點相像的論文都是90年代寫的論文,討論的是物料的溫度和濃度的關係,但也是純粹的經驗式總結了,知道結果逆推原理,多少能編造些東西出來,但要說有什麼高深的科學道理,卻不盡然。
不過,科學性弱一些,卻讓它的經濟性凸顯了出來。
物料的溫度、濃度壓力等關係並不是恆定不變的,而是根據生產過程中的整體條件變化而變化的,用古典一點的話來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溫度變化了,濃度和壓力也要設定一個較為特殊的數值……而具體如何設置,又有一串串的或準確或不準確的公式。
很少有論文會將這種涉及專利的公式寫出來,就像是楊銳發表論文,也會藏起核心的幾個點,以保證自己的技術領先。
不過,後世的技術核心畢竟不同,楊銳一邊比較着,一邊自己寫寫畫畫。
「設備調整完了。」不多久,賀海川前來報告。
「再生產一組產品。」
「明白。」
這一次,新生產出來的輔酶q10,卻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晶體變的更小了,最大的只有半顆米粒的大小,最重要的是,晶體中能看到明顯的雜誌。
「這是五等品了。」賀海川摸着腦袋想不明白,自己按照規程調整的儀器設備,怎麼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
「這才是正常的產品,田世昌,從現在開始,你們每生產一組,都要把各個參數記錄下來,生產十組以後就停產吧,等潔淨廠房重新做好。」楊銳說完,在車間裏繞了一圈,和大家打了招呼,就往外去了。
門口,拉德爾和鄭建明已是等的望眼欲穿。
……
第四百零二章 經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