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八十九章 最大的風口(1 / 1)
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內瓦時間4點11分24秒(北京時間11點11分24秒),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吳為民在BJ710所的一台IBM-PC機上,通過衛星鏈接,遠程登錄到日內瓦CERN一台機器VXCRNA王淑琴的賬戶上,向位於日內瓦的 Steinberger發出了一封電子郵件。
1987年9月,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幫助下,王運豐教授和李澄炯博士等在BJ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ICA)建成一個電子郵件節點,並於9月20日向德國成功發出了一封內容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的電子郵件。
隨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在國內建立起IHEP網,成為當時國內最早建立的高性能計算機網絡,當年便實現了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計算機網絡的連接,並隨後於1991年3月實現了與美國斯坦福大學直線加速實驗室(SLAC)計算機網絡的連接,去年3月又實現了美國能源科學網(Esnet)的連接。
而首都「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實施示範網絡」也於1990年4月由國家科委正式立項,利用世界銀行的貸款及國內配套資金在BJ中關村地區開始建立國內規模最大的計算機網絡。它包括一個主幹網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3個院校網,總投資7000萬元人民幣,並在去年12月開通了骨幹網。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事件,那就是1990年11月28日,在王運豐教授和維納·措恩教授的努力下,中國的頂級域名.CN完成註冊,從此在國際互聯網上中國有了自己的身份標識。
不過由於當時中國尚未實現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聯接,因此中國CN頂級域名服務器暫時設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
今年4月20日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開天闢地」的大日子,中國終於全功能接入了國際互聯網Internet,成為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中的第77個成員。
毫無疑問,這是從現在開始往後幾十年,全世界最大的風口。
當時周至給國家提出的第一個建議,就是立即將域名服務器遷移到國內來,同時着手國內各大知名企業的國際域名註冊工作。
本着如今技術力量欠缺,「誰建議,誰解決」的原則,國家直接將這兩項光榮的任務交給了蜀大,由四葉草公司承擔主要技術工作。
當然了,域名這個事情本身也是一件比較混亂的事情,從簡單了說,域名就類似一個通訊地址,存放在域名管理服務器上,在互聯網發展歷史上,還曾經產生過一定程度的混亂。按照通用規則,www代表的是萬維網服務器,服務器上有一大堆的域名,其中.com結尾的,一般代表商業公司,.net結尾的,一般代表互聯網公司,其餘還有.org,代表國際官方機構,.edu,代表教育機構等。
這類域名叫做頂級域名,它們的下面還有一大堆的二級域名。
比如.cn,就代表中國,在它的下面可以有一大堆的二級域名,理論上只要是和中國有關係的各種企業,機構,院校,官方和非官方組織,都可以提交資料申請註冊。
但是拿四葉草公司來舉例,它本身是個商業公司,所以它可以是www.pinbige.com,同時它又是互聯網企業,所以也可以www.四葉草.net,另外它還是中國企業,當然也可以是www.四葉草.cn。
經過一通野蠻發展之後,各家單位對於域名的運用也變得五花八門。
這個時候就體現出門戶網站和搜尋引擎,以及瀏覽器的重要性了。
對於用戶來說,這個辨別工作可以交給這些網站,引擎,瀏覽器的維護公司來進行,他們只需要在瀏覽器或者門戶網站輸入「四葉草公司」,然後點擊跳出來的結果列表中,標註着四葉草公司官方網站那一條鏈接就行。
對於中國來說,.cn是自己的頂級域名,其下的管理可以由相關部門出台管理辦法,註冊流程,能夠管理得非常的規範,可是另外的幾種是米國的公司在管理,而且有相當程度的無政府主義在泛濫,管理得可謂亂七八糟,有可能www.pinbige.com和www.四葉草.net是詐騙網站。
如果要將域名黃頁建立起來,管理好,那就不僅僅是國內的事情,還要分作兩個業務來處理。
一個是國外頂級域名管理,一個是國內二級域名管理。
第二個衍生出來的,就是配合工商總局進行登記註冊管理那一套;而針對第一個,就是要搶注,在老外們不管規矩的時候,先利用他們可以隨意註冊的管理漏洞,用不守規矩的方式,替國內商家們先把規矩給做好。
與這些管理相配套的,就是域名管理服務器,檢索服務器,以及瀏覽器。
瀏覽器是通過電腦訪問網頁的重要軟件之一,在沒有瀏覽器的年代,人們要訪問網絡,更多的是通過命令,指令集,直接登錄服務器,通過對服務器目錄的訪問,完成衝浪的過程。
這種方式一直都保留着,尤其是對使用FTP協議的訪問方式,一直有它的便利之處和生命力。
但是對於大多數使用電腦的「小白」們來說,這些指令背起來,當然不如用鼠標亂點來得簡單方便。
隨着圖形化窗口化的操作系統出現,配套的網絡訪問方式也發展了起來,從九零年的CERN,92年的ERWISE,VIOLAWWW,MAC版本CERN,即SAMBA,再到93年的MOSAIC。
而神奇的是作為操作系統大佬的微軟,對於瀏覽器研發一點不重視,讓擁有MOSAIC名稱和代碼版權的伊利諾伊大學,決心對自己的瀏覽器進行「商業化開發」,由網景公司使用Mozilla將MOSAIC轉化為了另一個大名鼎鼎的軟件——NETSCAPE,即網景瀏覽器。
這個包裝其實非常簡單,僅僅只是在MOSAIC的基礎上調整了一下用戶界面,使其更加方便使用,同時還添加了一個SSL安全傳輸協議,讓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加密。
哪怕到了「後現代」瀏覽器時代,安全協議,即TLS,一樣是以這個協議為基礎,因此這是一個生命力非常強大的協議。
當然了,在互聯網起步階段,類似的協議也不是只有SSL一種,而且各種軟件各有優勢,所有有志於在互聯網產業有所發展的技術公司,在挑選自己的儲備IP的時候,當然就會各有選擇。
周至當然會選擇SSL,畢竟這是後世最成功的選擇,然後研發出了自己的瀏覽器——IE。
不用懷疑,就是INTERNET EXPLORER,只不過少了一個前綴——WINDOWS。
IE和NETSCAPE其實非常相似,不過NETSCAPE是基於UNIX設計的,IE是基於windows設計的,使用的開發軟件是基於四葉草COS的VC,因此無論是在研發速度,與WINDOWS系統的兼容性,軟件使用的便捷性,系統響應速度方面,都全方位超過了NETSCAPE。
而在此之前,周至帶領着四葉草公司,積極擁抱了IETF,並成為其重要成員,共同將SSL3.0細化包裝成了SSL1.0。
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