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277章 陰陽、陣法之說⑵(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反過來說也是一樣的,二者之間相互影響着,陽對於陰有,又有排斥力,陰對於陽也是如此,二者相互作用,而整個大自然才會有如此的活力。

    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陽氣是開,陰氣是合;這一升一降,一開一合,就可以構成天與地的動勢,一切變化的根源就是來源於陰陽兩氣的作用。

    隨着時間的流逝,慢慢地形成的陰陽之說,而中國最早的陰陽之說在夏朝就存在了,他們認為陰陽兩種相反對立之氣就是天地萬物的源泉。

    陰陽相合,萬物生長,於天空就形成風、雲、雷、雨等各種自然氣象,於地形成了江海湖泊、山川等大地的形體,在方位來說,就有有東、西、南、北四方,氣候方面則產生了春、夏、秋、冬四季。

    天有四象,人有耳、目、口、鼻為之相對應;地有四象,人有氣、血、骨、肉為之相對應;人又有三百六十骨節以應周天之數;所以天有四時,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關節可以觀天、掌紋既可以察天、地、人合一。

    發展到後來,甚至某些命理大師屈指一數,看看掌紋,便能斷出凶吉,其實對於這種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診斷,未免言過其實了。

    所以,我們要真正的要把陰陽的概念解釋清楚,就必須要懂得認識的基本方法,假如我們把感性的認識層面、理性認識層面、理性具體認識層面——這些不同邏輯範疇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如一時上為陽、下為陰,外為陽、內為陰;一時又熱為陽、寒為陰,氣為陽,血為陰,從表面上來看,仿佛都是對的,實質上是在自己的意識當中依然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這也是傳統上把陰陽五行理論引向樸素認識論誤區的根本原因所在。

    像這樣的事情,首先必須要明確,陽明五行學說當中的陰陽概念屬於理性認識範疇的概念,而是陰陽五行學說的立論的基礎。

    確實認識層面簡單地說,陰陽就是一種定性的矛盾分類之法以,比如天為陽、地為陰,男為陽、女為陰,氣為陽、血為陰等等,就屬於對於陰陽的具體定性表達。其實就是理性具體認識範疇的哪方為陽,哪方為陰的具體表達,且在具體運用中,雙方的屬性不能任意的顛倒或混淆,否則就會造成認識層面的失誤。

    理性褒範疇的陰陽概念與矛盾概念同樣,自身沒有具體的含義,只有利用它分析和認識和具體事物時,它的意義才可有可能隨着我們對事物在實踐當中的認識而彰顯的出來——而這個過程也就是理論又回來實踐的過程。

    陰陽可以互相轉化,同時兩者又是相互依存的,這就是說,陰與陽的每一個側面都是以另一個側面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沒有陰,陽就不能存在;沒有陽,陰也不能存在,正像沒有乾,就不會有坤;沒有天,也就沒有地一樣,陰陽互相依存,互相為用。

    陰陽之說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大範疇,陰陽的最初涵義是非常樸素的,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跳動和安靜等。

    中國古代的哲學家以此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存在着相互對立而雙相互作用的關係,便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並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身固有的,進而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就是宇宙的基本規律。

    陰陽學說的人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陰和陽相互對方的兩個方面,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可以這樣說,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

    古籍《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記載:「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

    這一段話就是說,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所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


    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以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

    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碰上的、內向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等等,都屬於陰,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頁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

    任何事物均都可用陰陽的屬性來劃分的,但是必須是針對相互關聯的一對事物,或者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也只有這樣的劃分才有實際意義。

    如果被分析的兩個事物互不關聯,或者不是統一體的兩個對立方面,主不能用陰陽來區分其相對屬性及其相互關係。

    任何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當然這樣的相對性,一方面表現在一定條件下,陰和陽之間可以發生相互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陰也可以轉化為陰,而另一方面,體現於事物的無限可分性。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象表達的相生相剋的關係,中國古人簡稱之為五行。古人也是用來概括世界上幾類基本要素的範疇,便以金木水火土來命名了,但並非僅僅就是指這些具體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們為基本框架,或者是說以之為思維模式,把一切現象分成基本的五大類,認為,五行就是世界的基礎要素。

    五行的基本含義就是指無論是事物內部或者不同的事物之間,都可以歸納成一種「對我有害、對我有利及我對其有利、我對其有害」的矛盾利害關係的基本模式。

    當然是要把這個模式中的我抽取出來,並用土的物象來表達,那麼對土有害的物象就是木,對土有利的物象就是火,土對其有利的物象就是金,土對其有害的物象就是水,不難知道,有利或者有害其實就是相生相剋的同義語。

    反映在現實當中,與這種矛盾利害關係模式無關的利益關係都是存在的,所以五行所表達的生克制化模式就是屬於萬事萬物內部及其不同帶我之間矛盾利害關係的基本模式。

    如此一來,我們就不難理解傳統意義上所謂的五行是一種分類方法,或者是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的運動一類的解讀了,為什麼說五行是一種樸素的認識方法也就釋然了。

    所謂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這就是研究它第一個要注意的方面,比方說,大街小巷裏的那些算命先生,他們把行認為是走路,那絕對錯了。

    只要看看《易經》,乾卦當中的「天行健」這話當的「行」是代表運動的意思,就是「動能」,宇宙之間萬物最大的互相關係,就在這個動能,而這個「動能」有五屬性,就是以金、木、水、火、土作為代表,也和卦象一樣,是一種傳統符號,不要看得太嚴重了。

    五行當中的「金」不是指黃金,「水」並不是與咱們生活當中所飲用的水那樣,千萬不要把五行看成是五種物質,中國上古文化當中的五行當中的金、木、水、火、土,其實就是指現代地球的文化,地球之外的五行,對於我們的關係也是很大的。

    金、木、水、火、土是自然界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質,由此引申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而這五種物質之間,存在着既相互次生,又相互制約的關係,在不斷的相生相剋的運動當中,維持着動態的平衡,這也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據五行學說,「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者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土爰稼穡」,凡是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金曰從革」,凡是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則歸屬於金;「水曰潤下」,凡是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動的事物則歸屬於水。

    陰陽與五行屬於形式與內容的關係,這就是說,指無論陰的內部或者陽的內部都抱括陰陽之間都具備着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象所表達的那種生克利害的基本關係。

    簡單點來說吧,即是說陰陽的內容是通過金木水火土物象反映出來的,而五行屬於陰陽內容的存在形式,就如同宇宙雖說無邊無際,但在地球這個視角來說,其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就是天地,而天地的空間就是通過東西南北中五大方位所顯示出來的。

    e



第277章 陰陽、陣法之說⑵  
天人之心作品:  
類似:  道界天下  驚天劍帝  紅龍傳記  都市極品醫神  神道縱橫異世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逍遙農場"
360搜"逍遙農場"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