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本王得耶律大人,如文王得太公!(1 / 1)
李顯!
高宗第七子,武媚娘第三子!
本來長幼順序從高宗那裏去論,可自從乾坤顛倒之後,一切自然是要翻轉過來。
李顯相貌儒雅,身軀修長,唯有那臉色極為蒼白,讓人看去一副病弱,天性懦弱的樣子。
太平鳳眉挑起,她對自己這位三哥關係並不緊密,雙方見面也只是在這朝野之上,私底下沒有任何聯繫,向來她乃是天之驕子,高高在上,一路走來極為順利,而她這一位三哥則是大不相同,他先後的歷經了無數磨難,更是先後被冊立為太子,甚至是一度登上大位,只是旋即被廢,在她眼中乃是窩囊廢的代名詞。
天性懦弱,她極度看不上自己這一位三哥。
看着太平公主憤憤不平的態度,李顯他沒有多言,直接從袖袍當中掏出一枚玉簡,甩給了太平公主之後,他直接緩步離開了。
玉簡持在手中,太平一言不,直接的動身離開,離開太初宮後,玉手用力,玉簡應聲而碎,其中訊息快的閃現,她雙眸露出驚訝之色,國師,從李唐創建就一直就藏頭露尾的國師現身了。
這一位國師,乃是李唐的守護者,
哪怕是她也是不止一次聽聞這一位國師的傳聞,相傳這一位乃是天上仙神下凡,點撥她的先祖開創大唐一脈,幾千年前更是在大唐生死存亡的時候現身而出,挽狂瀾於傾倒,扶大廈於將傾!
雖然具體細節她並不清楚,可只是寥寥幾語,就道出了一位神通廣大的人物。
此人乃是她那一位母后的大敵,當初武周剛剛代唐之時那一段時間,母后更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擔憂着這一位國師的出現。
她乃是聰慧之輩,自然清楚了朝堂上面的一切,為何那梁王武三思能夠勝出,帶兵前去平叛。
因為他姓武,這就是他最大的優勢,國師再現,她的地位立即尷尬下來,不論如何?她的身上都流淌着高宗之血,想到此地,她沒有離開,反而動身折返回去,
遼城!
此地位於南蟾部洲東北之地,其在北之地,就是廣袤無垠的茫茫大海,而其境內卻是橫跨着一條蔓延半個南蟾部洲的大河遼河。
此地被當作起家之地,也是楊啟峰他精挑細選之處,身在此地起家,有着兩大好處,其一就是靠近大海,不會腹背受敵,而其二就是這遼地境內的遼河,遼河之主乃是那一條老龍,楊啟峰和他關係不錯,在遼地當中可是這一條遼河老龍半個地盤,此地他可以藉助着遼河老龍的力量。
此刻,遼城當中,匡復大將軍河間郡王,意氣風,他站在那裏,不怒自威,端的上是威風凜凜,權勢最能夠改變一人,這才不過短短三月時間,河間郡王掌握遼北,獲得權力滋潤,自身氣質渾然大變。
大將軍府邸,此地原本乃是遼北節度使的府邸,不過自從遼北節度使被殺之後,此地已經成為了河間郡王的大將軍府邸。
一張木桌之上,擺放着一張地圖。
這一張地圖乃是一卷畫軸,上面水波蕩漾,萬里江山盡在其中,伴隨着楊啟峰他手指輕輕一划,整個遼北全部都浮現於上,一座座城市,江川河流都浮現出虛影,城市當中行走的行人,位於其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山河社稷圖在手,大地上面一切情報,都無法隱瞞過楊啟峰。
「遼北之地已經盡在掌握,」河間郡王看着山河社稷圖,上面一座座城市,全部都已經改變了旗號,化為了李唐大旗,代表着武周的旗幟已經被落下。
「遼北乃遼地最為精華之地,其他遼東和遼南,遼西三處,只要遼北一下,攻伐下來只是時間問題,」
「大將軍所言甚是,遼國也是南蟾部洲一邊境大國,鼎盛時期蔓國土雄踞小半個東北方,遼地幅員遼闊,而這遼城乃是遼國之都城,」
「當年武周攻滅遼國之後,為了防止遼國反覆,必須留下重兵鎮壓,但也防止其中節度使做大,所以把遼地分割成為了十路節度使共同存在的景象,如今大將軍盡收遼北,攻滅其中四路節度使,擁兵二十萬,拿下遼地易如反掌,」
「只是遼地易得,想要守住遼地,可就是千難萬難的事情,」
「耶律大人所言甚是,本王正是心憂此點,遼地易得,可想要把遼地完全消化,必須要有着年許時間,而那妖后絕對不給本王這時間,」
「本王已經獲得密報,妖后已經派遣了偽梁王武三思為元帥,派遣了十萬右龍武軍,並且匯聚遼地四方的二十位節度使,總共匯聚百萬大軍,進攻本王,」
「所以如今本王拿不定主意,是先下遼地,據遼地自守,還是集中力量以遼城為屏障,對抗這武三思的百萬大軍?」
「全收遼地,此舉不可,」河間郡王話語落下,站在山河社稷圖前方的一名滿臉風霜,鬢角白的老者,直接的果斷搖頭,他開口繼續說道:「大將軍傭兵二十萬,其中僅有幾萬乃是精銳之兵,其他都是臨時徵召的烏合之眾,缺乏訓練無法和那妖后的百萬精銳相比,」
「全收遼地,短時間之內無法消化不說,還要分兵鎮守,壓制遼地反叛,」
「本來就勢弱,要是在分化力量,更是弱上加弱,」
「耶律大人的意思是集中憑藉着遼城對抗這百萬大軍?」
「不,我的建議是王爺主動出擊,」
「二十路節度使匯聚在一起,聲勢浩大,足有百萬之眾,但他們如今分佈四方,單獨一路節度使的兵力並不出眾,」
「而有國師這寶物在此,敵人軍勢動向,盡在掌握,大將軍何不趁此機會,主動出擊,到時候當那武三思前來之後,二十路節度使還能夠剩下幾路?百萬大軍還會有多少?」
「哈哈哈!!!!!!!!!!!!!!」
「耶律大人妙策無雙,」
「本王得耶律大人如文王得太公!」(未完待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