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章 回紇入幽(1 / 1)
第1254章 回紇入幽
幽州自從五代石敬瑭出賣給契丹後,便脫離了中原長達數百年,一直明朝建立,幽州才終於回歸朝廷。
事實上從唐朝滅高句麗開始,幽州就開始發生很多變化,大量高句麗人被安置在幽州。
加上安祿山開始經營幽州後,幽州就成為了天下各地流竄大盜的天堂,在這裏,一切罪名都可以被洗掉,換一個合法身份重新生活。
幽州也同時成為東胡人的天堂,高句麗人、契丹人、奚人、渤海國人,大量異族人在這裏成為職業軍人,他們家眷在這裏定居。
就在唐軍奪取河間縣,滅亡李寶臣的同一時刻,十二萬回紇大軍和後勤牧民也從居庸關進入了幽州。
加上朱泚的四萬大軍,幽州總兵力達十六萬之眾,再加上虎視眈眈的契丹軍和高句麗人,幽州此時就是一個燃燒的大火爐,
戰爭的陰雲籠罩在幽州上空,大戰隨時有可能爆發。
事實上,從安祿山的後期開始,幽州百姓就生活在不斷的戰爭之中,大量百姓逃亡,幽州人口凋零,而薊縣,也就是幽州城內的居民,剩下不到十萬人,比最多時的三十萬人,足足減少了七成。
南面的拒馬河是河北和幽州分界線,同時也是李鄴的底線,他絕不允許回紇大軍的鐵蹄踏過拒馬河一步。
幽州城城門大開,朱泚親自陪同登利可汗以及一萬護衛軍進城。
城門處敲鑼打鼓,熱鬧喧闐,中軸線范陽門大街兩邊,家家戶戶都被強迫焚香跪拜,迎接回紇可汗進城。
回紇大軍緩緩進城,列隊在范陽門大街上行軍,登利可汗見兩邊百姓戰戰兢兢,匍匐低頭,心中頗為滿意。
他便對朱泚笑道:「我等我大軍滅了唐朝,你去長安做皇帝,幽州就歸我了,可好?」
朱泚諂笑道:「若能全殲唐軍,莫說幽州,整個河北都給可汗!」
「好!我們就一言為定,黃河以北皆歸我!」
朱泚臉色微變,他說的河北是指河北道,可不是整個黃河以北,不過轉念一想,若能得到大唐半壁江山,又何必在意黃河以北的土地?
他連忙陪笑道:「不光黃河以北,長安和洛陽的金帛女子,小人全部奉給可汗!」
登利可汗哈哈大笑,拍拍朱泚的肩膀,「朱將軍還真是善解人意,希望你能記住今天說的話,你若能兌現,我保你的朱氏王朝國運昌盛,我們兩家永結同盟!」
「卑職一定言而有信!」
不多時,隊伍來到了燕王宮,這是安祿山給自己修建的皇宮,後來史思明又接着修,王宮佔地約五百畝,安祿山拆除了洛陽的太廟和其他建築,把建築材料運回范陽修建起來。
朱泚自稱燕王,這座皇宮就叫燕王宮,不過朱泚沒有住在裏面,一直空着,登利可汗對這座皇宮很滿意,當即向朱泚索要了這座皇宮,改名為可汗宮。
他安排隨軍前來的二十幾個妃子住在皇宮內,他自己也住在裏面,享受着皇家氣派。
當天晚上,朱泚下令殺羊十萬頭,準備美酒五萬壇,招待遠道而來的回紇大軍。
幽州城城東有一家客棧,叫做順風客棧,在幽州城也頗有名氣,能排進前五。
客棧掌柜叫王寶福,四十歲左右,矮矮胖胖,臉上總是堆着笑容,一看就是善於和氣生財的生意人。
??????????.??????
但實際上,王寶福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唐軍情報斥候,他在幽州已經呆了五年,一直負責收集幽州的情報。
傍晚時分,一名身穿長衫的瘦高男子從一輛牛車上下來,直接來到客棧,瘦高男子叫符元圭,相州安陽人,目前出任范陽軍倉曹參軍事,他早在三年前就被王寶福策反,效忠於關隴軍,現在是效忠朝廷了。
符元圭算得上是范陽軍文官的二等核心人物,一等核心人物是五名幕僚,他們掌控了幽州的政務、吏權、財政、刑律和轉運,朱泚有什麼事都和他們五人商量。
符元圭是五名核心中的財政幕僚王祖佑的心腹手下,有什麼事情都是王祖佑告訴他,今天他得到了重要情報,便立刻趕來見王寶福。
夥計直接把符元圭帶到後院,王寶福正在掌柜房內寫一封信,夥計探頭道:「主管,王參軍來了!」
「快快請進!」
符元圭走進房間笑道:「回紇人來了,我估計掌柜會很忙!」
「還好,我的第一封快信已經發走了。」
王寶福起身給他倒了一盞茶,笑眯眯道:「倒是你過來,肯定有好消息!」
符元圭捧起茶盞坐道:「今天一早,王祖佑傳達了命令,向易縣運輸二十萬石糧食和其他物資。」
王寶福沉吟一下問道:「朱泚的軍隊要進入易州,回紇軍也一起嗎?」
符元圭點點頭,「易州那邊山地太多,不利於騎兵作戰,我估計回紇軍的後勤會進入易州,然後朱泚會出兵一部分,協助回紇軍作戰。」
「還有什麼重要情報?」
「還有就是,朱泚的大軍開始集結了,估計今天就要南下,回紇大軍也一樣。」
王寶福當即寫了第二封信,交給一名夥計,讓夥計趕往拒馬河送信。
田承嗣和李寶臣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幽州,甚至朱泚也得到了二十餘萬唐軍佈置在拒馬河一線的消息,更重要是,李鄴也在拒馬河。
登利可汗並不在意田承嗣和李寶臣的死活,他感興趣的是李鄴也在拒馬河,這個消息讓他心中充滿了期待。
次日下午,他便親自率領十二萬大軍和朱泚的三萬大軍一同南下。
而易州就成為了他們的後勤重地。
拒馬河也是宋朝軍隊和契丹大軍交戰的主戰場,不過宋朝的拒馬河不寬,加上契丹人經營幽州,技術先進,打造了各種渡河的先進技術,所以拒馬河屢屢被契丹軍攻破,戰爭往往在宋朝一側展開。
而唐朝氣候溫暖,降雨豐富,各個河流的水量都遠超後世,拒馬河也一樣,要比宋朝乃至後世更寬闊,而且水量更大,想直接踏馬渡過拒馬河是不現實的,必須通過搭建浮橋的方式。
拒馬河平均寬達三十丈,水最深處達三丈,一般也有一兩丈深,整條河西窄東寬,同樣西面水流湍急,東面水流平緩。
所以大軍一般都會選擇中部渡河,水流不急,比較平緩,河面也不是太寬,兩岸都很平坦,非常適合騎兵渡河。
李鄴大軍的防範重點也是在拒馬河的中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