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590章 剛想出的新招,二弟就眼巴巴等着用呢(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失算了!用蜀錦綁定直百大錢的策略,果然還是想得太倉促了,居然還有那麼大的紕漏沒有想到。這下可在太尉面前丟人了不知還有沒有機會一展所長。」

    劉巴聽完諸葛瑾的分析和堵漏後,也是一邊驚嘆於諸葛瑾的反應快,徹底佩服得五體投地。同時內心也忍不住暗暗叫糟,為自己的粗陋表現懊悔,擔心劉備是否還會一上來就重用他。

    劉巴畢竟是曾經拒絕劉備徵辟後、又在家裏宅了五六年的存在。這樣的人,一旦結束了「養望」的階段,真準備出來做點事了,還是非常講究一鳴驚人的。

    如果出山第一策效果就不好,絕對會影響到事業的起點。

    好在劉備的情商,本就是當世一流,他一看劉巴的表情,就知道他已經對諸葛瑾的點撥徹底心服口服了。於是劉備也適時出言寬慰:

    「子初多年不曾為官,初次獻策難免有所紕漏。假以時日曆練,必能有所長進。何況,天下有幾人能想出連子瑜都挑不出錯的方略?

    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既然知道了問題在哪裏,咱還是繼續群策群力,想想看如何雙管齊下,搞一種既能防偽,又能當大錢的鑄幣。」

    劉巴聽了這話,就知道劉備還是重用他了,讓他繼續負責這攤子事務。只是要在諸葛瑾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尤其是技術上要完全聽諸葛瑾的。

    對於這個結果,劉巴自然是心服口服,畢竟他已經親眼見識了諸葛瑾的反應之快、看事之精準。跟着這樣的領導做事,哪裏還用擔心外行瞎指揮?這領導簡直比他還內行。

    「蒙太尉、司徒信賴,在下敢不從命。」劉巴語氣謙卑地接過了差事,渾身上下都透出一股心悅誠服。

    劉備點點頭:「好,孤便暫且任命你為司徒府的西曹掾,暫時專門負責發鑄新錢的事宜。」

    三公府的曹掾、主簿之類角色,都是只有比四百石品秩的小官。不過劉備的這個任命,也絕對算得上夠意思了。

    東漢的官職,不是只看品秩高低的,司徒府的曹掾,可以在諸葛瑾身邊時時請示匯報,這就是一個很大的便利。

    劉巴連忙遜謝,幾人又說了一些政務細節、討論鑄發新幣可能遇到的其他問題麻煩,推演了一番,這才散去。

    受劉巴直百錢方案的「鲶魚效應」攪動,諸葛瑾在搞新鑄幣時的思路,也更加清晰明朗了。

    一些原本還沒太想明白的點,隨着劉巴的參考印證,也漸漸梳理流暢。

    很多時候做事就是這樣的,不一定要對方的想法很正確、能直接幫到你。但只要對方所言確有一二可取之處,能跟上討論的節奏,那就能起到頭腦風暴的效果。

    之前諸葛瑾推進此事之所以慢,主要是江夏的其他幕僚、文官沒有一個跟得上他思路的,而二弟和龐統又去了蜀中,魯肅、糜竺也不在眼前。諸葛瑾想找個人討論,對方都只能幹聽着。

    劉巴來了之後,雖說想在創見上超過諸葛瑾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好歹諸葛瑾說什麼他都能聽懂,能很快反應過來,有時候偶爾還能舉一反三,這就足以極大提高事情的推進效率。

    整個七月份,諸葛瑾便把主要精力花在鑄發新幣的事兒上。偶爾跟劉巴和工匠們切磋、想到一種方案,就嚴密論證一下可行性,做一些試產實驗。

    當然作為司徒,他肯定還有些其他日常政務大事要處理,但都沒那麼複雜,不屬於開創性工作,也就佔用他三四成精力。

    一個月的工夫下來,還真就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進展。

    諸葛瑾有後世的化學基礎知識,眼界和思路肯定是遠超漢朝的工匠的,簡單實驗之後,他也知道哪些技術造出來的錢幣,其他諸侯有可能仿,而哪些技術是絕對不可能被仿的。

    到了月底的時候,他也終於拿出了一套最終方案,然後再次向劉備匯報。

    劉巴也跟着一起去匯報。

    「主公,這便是我們完善後的方案,請主公過目。我們的新計劃,是發行兩種大錢。

    一種是純銀的,只是少量發行,控制流通規模,主要目的是為了錨定白銀和金、銅的價值,讓民間和其他諸侯信服銀價。

    另一種,是銅質包銀的,而且會用上曹賊都模仿不了的方法來鍍,確保其他人無法仿造。這種才是主要大量鑄造的,因為實際耗銀很少,可以極大增加民間錢幣的總值。」

    諸葛瑾見到劉備,就先簡明扼要把重點說了。

    純銀幣沒什麼好解釋的,確實需要發行一些,但不用量太大。這主要是因為漢朝原本並不把銀作為流通貨幣,民間對於銀價缺乏概念。

    所以需要一批宣傳用途的錨定物,作為宣傳,讓士民把心理價位錨定起來。

    秦朝和西漢的時候,金銀比價一度也有過官方定值,當時大約是一比四,但實際上民間從來沒執行過,也沒有這個流通環境。

    隨着時間的發展,漢朝人喜歡墓葬里埋馬蹄金,導致東漢存世黃金的規模比西漢還少了,所以東漢時黃金對比銀和銅,都有一波實際上的升值。

    比如西漢時一金折抵萬錢,到了東漢桓靈,已經漲到了一金折抵一萬六七千錢左右。黃金等於是在三百多年的時間裏,增值了三分之二。

    相比之下,漢朝人用白銀陪葬的比例低些,而且白銀的冶煉技術,是隨着時代發展一起發展的,不像黃金天然就是單質存在,不需要冶煉,所以白銀的總數相對於黃金增長顯然更快。如果東漢還有金銀比價的話,實際上估計也跌到一比五到一比六了。

    而後世到了明清,金銀比價基本上是一比十了,晚清更是跟國際接軌,一比十二到十四。這也是冶銀技術進步導致的,更是扶桑和美洲白銀不斷流入的結果。

    所以,諸葛瑾在充分調研、也跟劉巴商議覆核後,最終審慎決定,把如今的金銀比價,宣佈為一比五。

    原本要維持這個比價,是挺難做到的。

    但因為如今大漢大部分的白銀冶煉都握在劉備陣營手中,諸葛瑾可以動用那筆「儲備白銀」來做調蓄。

    市面上銀多了就放出去慢一點,銀少了漲起來就放快一點,這樣就好宏觀上調控住比價。反正他也沒打算真放出去多少量,就當是「紀念幣」了。


    按照如今黃金一金折抵一萬七千多錢的「匯率」,金銀比價暫定一比五的話,白銀大約能折抵三千五百錢左右。

    同時,銀幣工藝相對簡單,只是靠着原材料的真材實料值錢,所以也不怕偽造,反正敵人要偽造,也得實打實拿出那麼多貴金屬來。

    當然,諸葛瑾讓人鑄造的銀幣,也沒打算真用純銀,那也是做不到的,質地太軟了,還容易發黑。

    一般也就學後世的銀元,搞九成的銀、混百分之七的銅和百分之三的鉛鋅混合物,反正有現成的經驗借鑑幹嘛不借鑑。(古代鑄銀幣,都會摻雜入少量鉛鋅礦冶煉產物,以提升硬度。到了晚清和民初,就不再加鉛,直接用鋅和鎳。但是古代冶金技術難以單獨提純鋅,所以古代連黃銅都是銅和鉛鋅混合的。)

    而且諸葛瑾有把握確保鑄造出來的銀幣看起來更加閃亮美觀一些,有了九成銀做底子,貨幣本身價值是不用擔心的。金屬配方如果微調了,顏色還容易變化。

    所以只要諸葛瑾嚴格保密配比,就能再多加一道防偽安全保障。就算其他勢力想偽造,也容易因為配比有差異而被看出來。

    劉備聽諸葛瑾解釋了九成銀幣的好處後,也是頗感好奇,便問諸葛瑾有沒有做出樣品實物看一下。

    諸葛瑾顯然是有備而來,拍了拍手,就示意門外的侍從端着一個盤子走了進來。

    劉巴快步上前,幫着侍從揭開托盤上蓋着的蜀錦,便露出了下面一層銀燦燦的銀幣。

    這些銀幣鑄造簡單,只有配方比例需要保密,所以生產起來很快,只要有足夠的銀子庫存就能生產。

    劉備拿起幾枚托在手心反覆端詳,不時頻頻點頭,顯然對此物很滿意。看着看着,他又忽然想起一問,便隨口問道:

    「依你之意,這批錢幣也是不急着向民間投放的,只是用來讓百姓認可銀幣的價值。那麼,當以何種手段,來進行最初的推廣呢?就怕風聲大了,流出去太多。風聲小了,又起不到效果。」

    諸葛瑾對此也是胸有成竹,直接報答案:「主公可以近期與一些文武心腹協商,表示去年漢中之戰結束後,因破曹之功,一時下發賞賜眾多,以致民間銅錢短缺。

    主公本着仁政惠民之心,願意以新鑄銀幣向去年蓄錢較多的功臣置換。願意上繳銅錢換取銀幣酬勛的,前多少人或者多少金額,還可以給予折扣。

    比如正常是三千五百錢一銀,前十名響應的,可以按只上繳三千錢便換一銀的比例兌換。前五十名的,按三千二百錢執行,以此類推。具體數字,主公可再讓人斟酌損益,而且還可以設置限額,以免後來者怨懟。」

    劉備聞言,摸着小鬍子稍微想了一會兒,覺得實在是想不出毛病,太穩妥了。

    諸葛瑾這招一使,就等於直接把純銀幣變成了「紀念幣」,就跟當年漢武帝討伐匈奴得勝後,發馬蹄金和麟趾金。有了高層的信用背書,推廣效果自然會快速鋪開。

    而且,諸葛瑾為了避免閒言碎語,還特地預防性地設置了「限額」,也就是給每個功臣一個用銅錢兌換銀幣的上限。

    你銅錢再多,也只能換一部分。這樣前幾個響應得快的,拿到了更優惠的價格,也不至於比後來者占太多便宜,也就避免了人心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劉備不由感嘆:「子瑜真是深謀遠慮,連如何服眾,如何避免患不均都想到了,孤無憂矣——

    那就再說說第二種銅錢包銀的吧,那種錢幣有樣品麼?具體如何鑄造?為何沒有看到實物」

    劉備感慨之餘,話鋒一轉,也是關心起了諸葛瑾方案中的第二種貨幣,而且心中愈發好奇了。

    對此,諸葛瑾也只能解釋:「這第二種鍍銀的貨幣,製造起來比較複雜,更適合在豫章銅礦的原礦伴生提純時就介入,具體的變化之理,一時難以對主公說清我這裏目前只有幾枚鍍得不太好的,但眼下還在改良技法,很快就能改好。」

    諸葛瑾鼓搗出來的鍍銀銅幣方案,涉及到一些置換反應的工藝環節,類似於歷史上後來葛洪在《抱朴子》裏寫的「丹青塗鐵得赤銅」,跟劉備解釋了他也聽不懂的,所以也就沒必要解釋太細了。

    大領導哪裏關心技術細節了。

    當然了,漢朝原本也是有銅器鍍銀鍍金的技術的。

    直接固體金銀往上貼的,叫「鏨金」工藝,但那個太費手藝了,手工錢都比錢本身貴得多了,得讓能工巧匠一點點貼,大批量生產是不可能的。所以不用擔心將來有人用鏨金法偽造銀幣。

    至於那種直接用液態法把金銀往銅器表面鍍的工藝,對手藝的要求倒是低一點,主要是用了汞作為媒介,利用金銀容易溶於水銀的特點,藉助水銀把金銀鍍到銅器表面,再降溫把金銀析出、水銀流掉。

    具體技術細節不重要,但只要知道這種技術會產生不少有毒的汞蒸氣,而且汞也有損耗,所以只是對工匠手藝要求低,耗材成本是絕對不低的,拿這種方法來偽造,絕對也是賠本的。可能花幾千錢的本錢,才偽造出一枚價值幾百錢的鑄幣。

    諸葛瑾選的方法,肯定是要確保工藝穩定性要好、生產成本要低、良品率還不能低。

    而且因為鍍銀幣鍍層比較薄,還要防止外層鍍層被磨損後,導致錢幣貶值失效。以漢朝時置換法的低效狀態,諸葛瑾估計後續可能還要籌集天然樹脂、加熱稀釋後當做清漆一般,在鍍銀幣外面再塗抹一層保護層。

    雖然這種錢用的銀不多,但工藝複雜,絕對難以偽造,外面還有保護層確保外觀品相持久。

    另外,為了讓人看清這種錢的質地,還可以在置換之前,把銅幣中心部分,預先用白蠟遮蓋住部分面積,就像是「失蠟法」鑄造一樣。

    等置換的時候,被白蠟覆蓋的位置銀鍍不上去,露出裏面赤銅色的字或是中心部分,看上去就更工藝複雜了,防偽效果更好。

    按照計劃,一枚這種錢大約會用到半錢的白銀,一兩的赤銅。鑄好後定一個相對高價,當個五百錢來花,也是絕對說得過去的。

    (註:因為是用了銀的,而且用了那麼多先進化學工藝,如果還是只值一百錢的話,就沒多少賺了。考慮到技術難度,最後定五百錢)

    反正劉備陣營是打算拿蜀錦和官營工坊的優質鋼鐵器具作為價值錨定物,只要拿着這種鍍銀幣來買東西,劉備就真的認他買五百錢的貨。

    久而久之,這種貨幣別人造不了,劉備又絕對認其購買力,大家也就會潛移默化接受這種錢真的一枚值五百錢。

    劉備通盤審視完諸葛瑾和劉巴的計劃後,覺得這次終於足夠妥善了,便吩咐他們先開始試產定樣,然後再送一批樣品去江州,讓諸葛亮也觀摩一下。

    「子瑜,給令弟送樣品的時候,記得在公文里把新錢的定價、預期的產量也寫寫清楚。這樣也便於孔明在江州試點代役錢時,評估市面上的流通錢幣缺口。」劉備最後吩咐道。

    「主公放心,這些我都會嚴密安排。」

    諸葛瑾的回答,讓他很是放心。一筆閣 www.pinbige.com



  
浙東匹夫作品:  重回80當大佬  竊隋好駙馬  開局一條小漁船顧鯤  文娛救世主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重生之我全都要  學霸終結者  
類似:  九陽帝尊  不滅武尊  生生不滅  天道天驕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舍弟諸葛亮"
360搜"舍弟諸葛亮"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