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將軍百戰,沙場驅奴(1 / 1)
宣鎮總兵楊國柱領十騎精銳被韃賊堵截在後,他隨機應變領眾人脫離大隊,徑往西面奔去。
所有的人都以為,楊國柱是審時度勢,見前有堵截,後有追兵,才選擇了向西邊突圍,但其實另有隱情。
他率領麾下五百家丁親軍與多爾袞所部韃賊已激戰半日,無論眾將士或他們胯下戰馬,都未得休息,反觀韃賊,卻能倚仗人馬眾多之優勢,輪番出戰,交替歇息。
現今深陷韃賊重圍,幾番激戰,傷亡近半,卻仍不得解,且援軍又遲遲不見,人困馬乏之下,定必難於支持許久。
楊國柱心中雖然已經做好了沙場捐軀的準備,但卻不能不為麾下的將士們考慮,尤其是剛才奴酋多爾袞的話語,更進一步促成了他的這個想法。
就在剛才的一瞬間,楊國柱猛然想到,多爾袞其意多在自己,意圖勸降不成,必定還想將自己活捉生擒。
否則早就全力進攻,若真那樣,就算不能將自己所部兵馬盡殲於此,但至少此間戰事也早結束了。
正是基於這樣一種判斷,楊國柱遂決定鋌而走險,以自己為誘餌,引清軍全力追擊自己,如此必定會減輕黃保忠那邊的壓力,或許他們那二百多將士還能突圍回去。
楊國柱所料不差,多爾袞其意確實是在他的身上,但楊國柱卻低估了多爾袞的謀略與狡詐。
直到此刻,望着前方丘陵上那三百餘韃賊精騎,他才深深體會到多爾袞的狡猾,但已別無選擇,此時此刻,也只能硬剛了。
正所謂:「將軍百戰身先死,沙場驅奴無歸期!」
「宣鎮威武,大明萬勝!」
楊國柱發出最後的怒吼,鼓舞着身邊的親軍將士們策馬當先沖向那三百虜騎。
「威武萬勝」
雖然加上楊國柱也才只有堪堪十一騎,卻也吼出了氣勢,他們就猶如十一隻能吃人的老虎猛獸般,沖向了韃賊。
與此同時,在遠處的山嶺上,郭英賢也看到了楊國柱所部兵馬,正策騎急奔趕來與他相匯合,只不過,楊國柱此時卻還不知道罷了。
即使以十一騎對沖滿洲正白旗清軍三百精騎,楊國柱與眾家丁們的臉上也沒有絲毫懼色,他們目光堅毅,渾身上下都透出一股兇猛。
楊國柱的虎槍早已掛回到德勝溝上,此刻,他右手握着弓箭,正以左手提韁控馬快步迎着那三百清騎而去。
他身旁譚震林和另外四名騎士擎着三眼銃,此外,還有三名騎士也握弓持箭,餘下兩人則是長刀和狼牙棒在手。
他們十一人結成緊密的一列騎陣,楊國柱居中,左右各有五名騎士,就算明知此去註定九死一生,卻無一人退宿。
而對面的正白旗清軍卻散得很開,三百虜騎各自散開成一個大大的扇形,他們兩翼各有一百左右的騎兵,已經提前加速急奔,就像兩隻長長的觸手一般,要將楊國柱等人兜圍在其中。
清軍虜騎似乎並不急切,他們正面的騎士只是慢步而進,在楊國柱的正對面也是約一百清軍騎兵,他們互相交錯成兩列橫排,半數以上都是張弓搭箭,策在戰馬上瞄着楊國柱等人。
眼看雙方越來越近,楊國柱大喝:「加速,變襲步,正前方韃賊,殺!」
「殺」
眾人發一聲齊喝,便疾沖而上。
譚震林有心保護楊國柱,他在此之前就已開始加速,如今明顯超過楊國柱一個馬頭,沖在最前。
「嗖…嗖嗖嗖」
箭矢飛射,「叮…叮叮…」之聲四起,他們都穿着鐵製盔甲,即使被箭矢射中,只要不在眼耳口鼻等要害之處,大多不會致命,甚至都不會影響戰鬥。
比如,南宋名將楊再興,當年憑一杆鐵槍,率領三百岳家軍將士在小商橋大戰金兵十二萬,奮力殺死二千餘名金兵,更陣前刺殺萬戶長撒八孛堇,其餘千戶長、百戶長一百餘人。
而其時金兵箭來如雨,楊再興的身上每中一枝敵箭,便隨手摺斷箭杆再戰,最後因戰馬陷於小商河泥中,這才力戰殉國。
此戰後,金兵找尋到楊再興的屍身,經焚燒後,竟然燒出鐵箭頭足足二升有餘,可見其中箭之多。
由此可見,身披鐵甲對於弓箭的防護還是很有效的,楊國柱的身上也掛着十來支箭矢,只有胸前的幾支箭矢被他折斷了箭杆,以免影響到騎射和搏戰。
楊國柱瞧準時機,左手鬆開馬韁,雙腳踩穩馬鐙,用雙腿控制戰馬盡力跑得穩些,這才張弓搭箭瞄向對面一名清騎的頭面,「嗖」的一聲,射出第一支箭矢。
「啊!」
楊國柱身側一名騎士被韃賊射中咽喉,雖有頓項防護,怎奈距離太近,韃賊重箭竟射破頓項,直入那名騎士咽喉。
他只一聲慘叫,便跌落戰馬之下,雙手捂着咽喉處,在地上無力翻滾掙扎,逐漸沒了氣息。
楊國柱也只射出一箭,便拋去弓矢,迅捷取出德勝溝上的虎槍,撥開一支韃賊射來的箭矢,大吼着便挺槍疾沖而上。
「砰砰砰」
三眼銃爆響過後,雙方騎兵戰馬交錯,刀槍斧棒一通砍砸捅刺,戰馬嘶鳴與人的慘叫聲相應。
楊國柱等人堪堪衝過第一排清軍騎兵的陣線,麾下十名家丁親軍也只餘六人還在他的身邊,以折損四人的代價,戰殺了清軍八名騎兵。
雖然是賺了,但與戰事卻無任何補益,畢竟兵力上的相差太過懸殊。
此刻,在他們的正面還有近五十名清騎攔在前方,而兩翼的清騎也在向內里包抄,楊國柱等七人就如同餃子餡一般,被外面清騎組成餃子皮包裹在其中。
迎面的五十名清騎似乎並不急躁,他們控制着胯下戰馬正以慢步向楊國柱等人緩緩逼來,楊國柱明白,他們是在等兩翼的清騎過來匯合,再發起攻擊。
可清軍在等,但楊國柱卻等不起,那又能如何,久戰之後,又經過剛才的衝鋒對決,他們的戰馬腳力已竭,已經註定無法再脫出清騎的圍截。
楊國柱的心思都在清騎身上,他沒有發現在東北和西南兩個方向,大片塵土騰空飛揚,猶如青龍般翻滾向着他這邊襲來。
東北方向上,正是楊國柱麾下鎮標營親將郭英賢所部千餘精騎,他在遠處山嶺上望定楊國柱所在後,初時見楊國柱只領十騎離陣他去,不清楚具體情形,一時間就不敢輕舉妄動。
直到見楊國柱策馬奔回後,他才領騎士們催馬急奔,前來匯合,可半途上又見前方左側丘陵上猛然出現一大隊清軍正白旗的騎兵。
因實在是關切楊國柱的安危,郭英賢竟不顧及戰馬腳力,他領三百餘麾下精騎揚鞭催馬,發力狂奔,先於大隊趕至了戰場。
一路揚起大片煙塵滾滾,他的視線里終於看到了楊國柱等七騎被韃賊圍困,郭英賢大吼:「殺,殺過去,救楊帥!」
「殺」
眾將士齊聲吼叫着策馬揚鞭。
而楊國柱此時剛剛掄動虎槍將一名清軍騎兵砸落馬下,他身邊也只剩下譚震林和另外兩名精騎,余者皆不知所蹤,有可能被韃賊圍在別處,也有可能已經戰亡。
譚震林渾身浴血,已分不清是他自己的,還是韃子的,黑紅一片,而他也如瘋魔一般,左手控韁,右手三眼銃當作鐵錘,大吼大叫着向四下里一通猛砸狠打。
楊國柱盯上了一個清軍正白旗的分得撥什庫,他催馬疾沖而上,挺槍就刺了過去,那清軍撥什庫生得身材威猛,胯下戰馬也是雄壯。
他見楊國柱虎槍刺來,掄着手中的狼牙大棒就上去格擋,「咣當」一聲大響,兩人皆被震得虎口發麻,隱隱生疼。
譚震林一直隨在楊國柱身邊,不肯離開半步,他趁着這個時機,三眼銃掄起生生砸在那撥什庫的後背,直砸得那撥什庫「哇」的一聲就吐出一大口鮮紅。
但他生得高大壯健,雖被狠狠砸中,口吐鮮血,卻並不退縮,狼牙棒掄動起來依舊虎虎生風,楊國柱與譚震林一時竟也拿他無法。
旁邊一個明軍騎兵正巧策馬衝來,他湊准一個空隙,竟從馬背上騰身躍起,猛地合身撲上,摟着那清軍撥什庫一同落馬,在地上不住翻滾。
就在這時,楊國柱猛然間瞥見遠處煙塵飛揚,接着便聽到蹄聲隆隆,他虎槍掄動阻止了幾名清軍騎兵的靠近。
借着這個功夫忙轉頭四望,只見除了剛才見到的東北方飛揚的塵土中,顯現出一片紅色,竟是大明的軍馬,只是一撇之下,他還判斷不出是哪一部。
而與此同時,西南方向略遠處又是一股塵土沖天而起,顯有大隊騎兵奔來,只是還不能確定是敵是友。
還有黃保忠這時也領着那二百餘騎家丁親軍,也折返奔向這邊來救援楊國柱,雖使他心中感動,卻也暗罵一聲:「混蛋,竟敢不守老子軍令!」
猛然,楊國柱胯下的戰馬一頓,前蹄陡然間似乎被什麼東西絆住,楊國柱此刻剛掄着虎槍將一名清軍騎兵砸落馬下,完全沒有料到會有如此變故。
猝不及防之下,他重心不穩,身體前傾之勢無法止住,不由立時滾落馬前,他手中緊握着虎槍不曾放棄,在落地的瞬間一通橫掃,不知打折了幾多馬腿。
這時,才扭頭望去,只見剛剛被明軍騎兵撲落馬下的清軍分得撥什庫,正將身體橫在戰馬前,雙手緊緊抱住楊國柱戰馬前腿,扭頭對着楊國柱桀桀怪笑不已。
那撥什庫的頭盔已不知掉落何處,頭面上滿是血污,雙手仍是抱緊馬腿,嘴裏不斷噴湧出一口口鮮血,身體也在不斷的抖動,顯然只有出氣,而無進氣,已處於瀕死之邊緣。
「大帥大帥」
楊國柱耳中聽到譚震林正大聲嘶吼,似乎在四下找尋自己,他又將虎槍掄動一圈後,才挺身站起,就聽「嘭」的一聲大響,便感覺被重物猛力砸在後背之上。
原來,不知從何處奔來一名清軍騎兵,他趁着楊國柱起身的瞬間,策騎衝過揮舞大棒就砸在了楊國柱的後背,大力摜擊之下,楊國柱後背肩骨登時碎裂。
只見一口鮮血從楊國柱的口中噴濺而出,他胸前略顯花白的鬍鬚頓時被染成了鮮紅一片。
他強忍着鑽心的疼痛,將手中虎槍奮力投射而出,正投中那清騎的後心,龐大身軀栽倒馬下,空餘戰馬仍以雄健的步伐繼續向前奔去。
「噗!」
不知從何處飛來一杆投槍,正中楊國柱的右側肋間,從後背貫入,槍尖自前胸下部透出,楊國柱又是一大口鮮血噴出,人也無力的撲倒在地上。
「將主爺…將主爺」
譚震林正巧奔來,他先是看到了楊國柱的戰馬撲倒在不遠處,心中憂急萬分,擔心楊國柱有失,才前奔幾步便看到楊國柱一口鮮血噴出,撲倒地上。
他激動之下,竟從馬背上一躍而下,踉蹌着來到楊國柱身旁,大聲苦寒起來,此刻,他仿佛已經忘記自己身處何地,忘卻了剛才的廝殺搏命,對周圍的呼喊廝殺聲也充耳不聞。
郭英賢打馬急奔,他們以五十騎為一個橫列,共有六列精騎,眼見楊國柱就被五十餘清軍騎兵圍在前方一箭之地。
他大呼着衝上就是一箭射出,「嗖嗖嗖」之聲不絕,前方的清軍騎兵見到他們人多勢眾,也紛紛向大陣方向退卻。
最後,這一小塊殺戮場上遍佈戰馬和將士們的屍骸,一腔悲鳴卻在此刻直衝天際。
「將爺…將爺…不能死啊」
郭英賢滿臉悲憤的衝上前,翻身落馬,他幾乎是爬着來到了楊國柱身前,一把從譚震林懷中搶過楊國柱,抱着叫道:「大帥!大帥!大」
「咳…咳咳」
楊國柱被他這一番折騰,不由急促的咳嗽起來,他每咳一下,便是一口鮮紅噴出,到最後竟是一口口的血沫子。
「咳咳老郭此我兄子奮戰殉國之之地埋骨於此無悔矣」
「大帥」
「老郭帶兒郎們殺奴回宣府」
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