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314章 潛伏(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西安侯,多年不見!」

    開都河水已經比夏天時小了許多,而任弘與奚充國是在員渠城和尉犁城中間的葦橋上相會的。看書否 www.kanshufou.com

    自從元鳳四年鐵門關一戰,任弘護送瑤光等人去長安後,他們就再也沒碰過面。當年任弘得了首功,奚充國死守鐵門甚至食胡虜之肉,又跟在火牛之後斬尉犁王,居功第二,已是千石的官,乃是傅介子手下三校尉之一。

    平日在屬下面前不苟言笑的奚充國,此刻見了任弘很是高興「尉犁王先前不是死於火牛陣之下麼,其弟,就是那個為吾等烤羊手藝還不錯的渠犁城主,被封為漢尉犁王。」

    嗯?廚子出身怎麼了?

    「而尉犁城為焉耆所並,近日有尉犁人跑到鐵門關稟報,說漢軍進攻焉耆,吾等立刻兵出遮留谷,奪了尉犁,只沒想到來的竟是西安侯。」

    任弘笑道「奚兄在鐵門一守便是三年,不過從此之後,鐵門就不再是大漢與匈奴對峙的前線了。」

    「會是焉耆,還是車師?」奚充國從遇到的趙漢兒處聽聞了任弘破交河城的事,卻不感到特別驚訝,在他們眼裏,任弘就是智謀的化身,沒有他辦不成的事。

    任弘搖頭「車師還是不夠遠,蒲類將軍和強弩將軍與我分道而行,此刻應已在收降白山以北諸國了,對了,可有烏孫消息?」

    然而輪台距離烏孫尚遠,也不知數日前發生的劇變,只知烏孫丟了伊列水,退守熱海,而傅介子已帶着兩千戍卒翻越天山,要去支援赤谷城了。

    「有傅公親自前往,赤谷當無大礙。「任弘鬆了口氣,只要不出意外,看來烏孫起碼能堅持到他抵達。

    他還要向開都河上游七百里外的日逐王庭進軍,時間緊迫,二人匆匆交換完訊息後,奚充國卻低聲道「西安侯可聽聞吳宗年的事了?」

    任弘頷首「略有耳聞。」

    奚充國有些鬱結「當初傅公派吳宗年與我去玉門報訊,不幸遇上匈奴游騎欲截大漢發往西域的使團,吳宗年持節與旌旗引來大隊人馬,我方能僥倖抵達漢塞,而他則被匈奴所擄。」

    「三年前,右賢王派蒲陰、伊吾二王圍攻鐵門關,讓吳宗年來勸降,我當時以為他是被逼無奈,故意說吳宗年已死,想要保全其妻、子,也希望他能記得自己是漢人,勿要助紂為虐。」

    「可方才,我卻從守葦橋被俘的胡虜口中得知,吳宗年成了右賢王身邊的謀主,不但教右賢王左右疏記,以計課其人眾畜物。他還獻計讓匈奴在右地屯田積糧,派四千騎去車師屯田,好方便匈奴進攻烏孫的大軍經過時取食。看來當年毅然持節赴難的吳副使,真做了中行說第二!」

    任弘三年前欲解鐵門之圍,曾修書藏字與吳宗年通洽,確實起到了離間蒲陰、伊吾二王跟右谷蠡王的奇效,只不知吳宗年究竟在裏面起了多大作用?

    事後,任弘也不敢聲張,將吳宗年或是假降之事,只告訴了傅介子一人。回到長安後,又稟於典屬國蘇武。

    這次遠征,對上,任弘僅與趙充國、趙廣漢二人暗暗稟報,與金賞、辛武賢等人則半字不提。對下,則只和口風最緊的趙漢兒說及此事,讓他多注意些,萬一路上能遇上吳宗年,第一時間稟與自己知曉。

    看來傅介子也沒告訴奚充國,如此一來,全天下知道此事的,不超過十個人。

    此刻見奚充國對吳宗年誤會頗深,任弘卻依然守口如瓶,漢在匈奴有間諜,匈奴在西域又何嘗沒有眼線?這件事越少人知道,吳宗年就越安全。

    他只意味深長地說道「這不是什麼好計,車師那四千騎匈奴人屯田一年的收穫,實是讓久未粒食的漢軍吃上了飽飯。」

    在與奚充國告辭,勒軍向西北行進途中,左右無人時,任弘才對趙漢兒嗟嘆了吳宗年的用心良苦。

    「當年中行告訴軍臣單于,匈奴的人口總數,抵不上漢之一郡,之所以能強大到令漢畏懼俯首納貢,就在於匈奴習俗衣食與漢不同,無仰於漢也。如今若匈奴改變原有風俗,漢物不過什二,則匈奴盡歸於漢矣。」

    「中行說提議,把從漢朝得到的繒絮做成衣褲,穿上在雜草棘叢中騎馬奔馳,讓其破裂損壞,以此顯示不如旃衣皮襖堅固。把從米粟等物丟棄,以顯示不如酪汁方便味美。」

    遊牧之所以能以少敵多,很大程度上是其軍事化的風俗所導致,每個牧民都是天然的騎兵。

    若是過度依賴農耕經濟,卻又不能徹底完成政治上的轉變,學會種地對遊牧者來說,實是有害無益。

    「那是遠謀,至於眼下,匈奴為了籌備大軍西征烏孫,不但在車師屯田,各部還在右地種穀,天山以北氣候比大漠綠洲濕潤,但適合耕作的地方也不多。而穀物又需要地方儲存,如此一來,匈奴如同被綁住了腳,遷徙的範圍將大大縮小,跑的時候,還只能將糧食燒了,要不便得留給漢軍。」

    任弘笑道「這也意味着,蒲類、強弩兩位將軍,會更容易找到匈奴各部的部眾!」

    又嘆了口氣「只恨不知吳宗年如今身在何處,這次能找到機會歸漢麼?」

    ……

    與此同時,白山以北,西且彌國附近的伊吾王帳落,一片混亂。

    右賢王身邊的謀士吳宗年,預料到漢軍肯定會襲擊蒲類海,畢竟過去幾十年,漢軍西征曾兩度進攻東天山,這並不難猜。

    於是右賢王將部眾北移至千里外的金微山(阿爾泰山)東麓,同在蒲類海附近駐牧的伊吾王、蒲陰王,就只能帶着部眾西移,來到天山北麓過冬了。

    其餘各部多是如此,因為天山腳下的谷地中,有籌備進攻烏孫時的屯田點,那位吳先生帶着秦人規劃開墾施肥,雖然匈奴人不會種地,只是刀耕火種,但因土地肥沃,也積了不少粟米。

    蒲陰等王帶着青壯所右賢王西征,留了伊吾王帶着數千騎留下來看家,他整日喝酒作樂,卻不曾想,漢軍在蒲類海撲了個空後,居然朝着從未涉足的天山北麓殺來!

    漢軍有數萬之眾,師後城、郁立國、卑陸國陸續告破,好在直接從蒲類過來的漢軍行進緩慢,給了匈奴撤離的時間。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從車師方向的天山山谷中,又殺來一支漢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到了東且彌國,驚得伊吾王一身汗,酒頓時就醒了,此刻正讓部眾放棄駐牧地,帶上老弱婦孺趕着牛羊離開。

    牛羊有腳帶得走,氈帳也能扔車上,可那些沉甸甸的粟米怎麼辦?

    伊吾王也顧不上可惜,一揮手道「燒了!」

    匈奴人隨意地將火一扔,火焰點燃了簡陋的糧倉,有些倉則壓根沒燒起來,但卻沒人有時間去補一把火了。

    場面一片混亂,人各顧其家,等伊吾王匆匆上馬後,才有部屬帶着一個胡婦前來。

    那胡婦年紀很輕,以匈奴人的眼光看,容貌不錯,一手牽着個剛會自己走路,在草地上踉踉蹌蹌的三歲孩子,另一手則抱着個襁褓中的嬰兒,哭泣着稟報。

    「伊吾王,吳先生不見了!」

    ……

    「太冒險了。」

    吳宗年身穿厚實的氈衣氈帽,躲在駐牧地旁的林子裏,死死藏在一個大石頭的背後,手中握着一根手杖,嘴唇微微發顫。


    他臉色不太好,似是久病後的虛弱,吳宗年是為了不跟右賢王去烏孫,故意在夜裏往天山流下的溪流里跳,由此受涼染病,右賢王怕他死在路上,這才得以留在此處養病。

    但病不是他能控制的,近來越發重,每天都是昏昏沉沉的入睡,暈乎乎醒來,胡妻又要拉扯兩個孩子,又要照料他這病人,頗為不易。

    吳宗年看在眼裏,心中有愧,卻又得時刻提防,因為他知道,這胡妻每個月都會向右賢王的閼氏稟報自己的舉止。

    博望侯能帶着胡妻歸漢,可吳宗年自問無其勇略,他不敢有絲毫輕信和閃失。

    此刻胡妻肯定發現他不見蹤影,向伊吾王稟報了罷?吳宗年有些後悔「應該再尋找更好時機,不該一時衝動。」

    但漢軍,他被俘後一千三百多個日夜,天天期盼的漢軍就要來了!他們果然沒有止步於蒲類海,而是出塞四千里,直搗匈奴右部腹地!

    千載難逢,千載難逢!

    吳宗年得知消息時激動得發抖,不顧一切,甚至拋下了兩個孩子。只乘着駐牧地的混亂,拎起那根不起眼的手杖,鑽出氈帳,沿着平日與匈奴人喝酒談笑時,默默計算過的路徑跑進了林子。

    他想回家!

    吳宗年不知是否有人看到自己,只匆匆用秋日的落葉將整個人都蓋住,身子貼在冰涼的石頭上,忍着久病的咳嗽,生怕伊吾王發現自己逃跑後,會派人來搜尋。

    和想像中一樣,腳步踩踏落葉的噼啪聲響起,吳宗年絕望地閉上了眼睛,屏住呼吸,心跳飛速,喉嚨再癢也不敢咳一下。

    他似乎能看到,匈奴的獵手背着角弓,帶着獵犬,蹲下來查看那些難以掩蓋的腳印,被踩斷的樹枝,胡犬尖俏的鼻子會嗅到他流了一身的汗臭,最終將他從石頭後揪出來!

    可最終從旁邊走過的,竟是一頭小鹿,反倒是它被吳宗年嚇了一跳,一蹦一蹦地逃離了。

    吳宗年鬆了口氣,直到森林外人群和牲畜的喧鬧遠去,徹底安靜,也沒有一個人來找他。

    他仰起頭,邊咳嗽邊笑了起來,四年屈身虜營,四年忍辱負重,四年虛與委蛇,終於到了重獲自由這一刻了?

    但吳宗年依然不敢出去,誰知道匈奴人會不會去而復返,而等到天漸漸快黑了,踩踏落葉的噼啪聲再度響起,幾對綠瑩瑩的眼睛出現在林子深處,緩緩朝他靠近。

    是狼!

    吳宗年握緊了手杖,摸出了腰間的匕首,可他知道,以自己久病孱弱的身體,恐怕連一頭狼都打不走。只能艱難起身,拄着杖往林子外逃,但身後的綠眼睛仍緊追不捨,且越來越近。

    林子邊緣快到了,吳宗年忍不住回頭之際,卻被一根樹枝絆倒在地,腳痛得好死要斷掉,他已能聽到身後野獸的低吼,不由苦笑

    「我逃得過匈奴人的軟禁,最後在漢軍抵達前,卻喪身於狼腹,那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是忽如其來的馬蹄聲和遠方一長串的火把,驚走了就要撲向食物的狼,救了吳宗年一命。

    一支騎兵在夜幕降臨前抵達被匈奴人拋棄的駐牧地,吳宗年抬起頭,只一眼就濕了眼睛。

    仿佛看到了他的太陽,那是赤黃色的漢幟,是被俘前,在沙海里扛到了最後一刻的旗幟!

    吳宗年忽然又有了力氣,拄着手杖艱難起身,一瘸一拐朝漢軍走去,一邊走,還邊將自己頭上的氈帽取下扔掉,在這寒冷的傍晚,將氈衣脫了撇在身後。

    迎着寒風,想要朝他們呼喊,但乾渴許久,喉嚨卻嘶啞得說不出話來。

    這群人是隸屬於蒲類將軍的騎從,領頭的曲長乃是辛武賢的從弟辛湯,此人是純粹的武夫,好酒,脾氣還很大。

    辛湯撲了個空後憤怒地仰天大喝,又擰開皮囊往嘴裏灌酒,氣呼呼地命令屬下四處搜尋,能找到一人是一人,能砍一個首級是一個。

    不多時,在辛湯喝完一囊酒後,他的屬下押着一個瘦削羸弱的中年人過來,衣着單薄,留着匈奴人的辮髮,模樣卻似漢人,身上沾滿了落葉。

    士卒沒有當場宰了此人砍首級的原因,是他會漢話。

    「跪下!」

    吳宗年挨了粗暴的一腳,跪在騎在馬上的辛湯麵前。

    這和吳宗年想像中載譽而歸的場景不同,但他還是竭力解釋自己的身份「吾乃元鳳四年,赴樓蘭使者傅介子麾下副使吳宗年,漢中郡人也。四年前為匈奴右賢王劫持……」

    「使者?劫持?是投降吧!說,在此駐牧地匈奴部眾逃往何處了?」

    辛湯和士卒們看他的眼神,是鄙夷而懷疑的,吳宗年感覺不太對勁,先指了可能的方向,又掏出自己懷中藏了許久的羊皮,高高舉起,露出上面的山川溪流,以及標註的漢字。

    「我乃詐降!這是匈奴在天山北麓各屯田點位置,也是右部諸王避漢軍過冬首選之地!還望將軍能帶我去大營,稟明主帥!」

    辛湯接過羊皮地圖,醉眼惺忪地看了半天,忽然臉色一變,將圖往懷裏一塞,罵道「乃公不識字,這圖暫且收下,至於你……姓吳?」

    吳宗年重複自己身份「吳宗年……是傅介子使團副……」

    辛湯粗暴地打斷了他「我好似聽東且彌的俘虜說過,右賢王身邊,有個姓吳的漢人謀士,為其建言獻策,號稱為中行說第二!原來就是你!怎就變成詐降了?」

    「請將軍……」

    吳宗年還欲辯解,辛湯一揮手,那幾個吳宗年初見時好似看到親人的漢軍士卒,就在他肚子上狠狠來了一拳,讓吳宗年頭衝倒在地上,接着又挨了幾腳。

    說真的,吳宗年潛伏於匈奴四年,除了最初被扔地窖餓了幾天,還真沒挨過這麼重的打!

    他痛苦地佝僂着身體,疼得齜牙咧嘴,但手裏那根光禿禿的手杖卻沒放開,聲音已帶了哭腔「我,是詐降!」

    站在旁邊的漢軍將吏,卻已在商議如何追擊匈奴人,聽不到吳宗年的辯解了。辛湯懶洋洋地拍着懷裏的地圖,在他看來,此人怕是想要將功贖罪,但與其讓他立功,何不由自己來呢?

    辛湯遂冷笑道「沒追上胡虜,卻逮到這投降匈奴的懦夫,也是一件軍功,至少值十個首級罷?栓起來,扔馬後帶走!」

    ……

    ps今天只有一個大章。

    hanque0

    。



第314章 潛伏  
七月新番作品:  秦吏  戰國明月  新書  新書第五倫王莽劉秀  春秋我為王  新書七月新番  
類似:  王婿  大明流匪  悍卒斬天  美劇大世界裡的騎士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漢闕"
360搜"漢闕"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