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0091 武康山神(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紀友本來也興致盎然與葛洪去參觀豆腐坊,不過看了幾道工序後,不免有些失望。

    那玉板被推崇為雪乳流膏之凝脂,皎皎純正如君子之德,原來在紀友想像中,或要深山采玉珥,或要瓊樓承甘露,可是在真正進入工坊後,卻有一種與想像中相悖的幻滅感。

    磚砌的水渠引來清流,一群婦人挽起臂膀用竹筒掬水浸泡菽糧,泡好的菽糧用竹排轉運到水碓處,又有肌肉遒勁的壯丁將一桶桶菽糧倒入石磨中,台階下則有打通關節的竹管源源不斷的流淌出渣滓尚存的豆漿。

    一切看來井然有序,但卻又是平平無奇。很快紀友就索然無味,這與《玉板賦》中描寫情景相差甚遠,什麼「豆蔻吳娃素手輕擷,二八處子祈天承露」,都是騙人的!

    葛洪倒是對每道工序都興致盎然,甚至親手由一名婦人手裏討過一筐篩選過,顆粒飽滿的黃豆,自己動手洗濯浸泡,打算親自體驗一遍流程。

    婦人們並不知這位老先生身份,但既然是小郎君客人,便也由之,間或笑語取笑一下葛洪生疏的動作。這位老先生就是小郎君所言,貴人皆是眼巧手拙之人。

    紀友並無親自動手做豆腐的雅興,逛了一圈後便離開工坊,沈哲子的忠僕劉長連忙行上來,跟在紀友身後聽用。

    豆腐坊外是一道河堤,河堤上遍植柳木,柳葉枯黃,不似春夏時青蔥可愛。沿着河堤前行一段距離,紀友便看到前方有一棟棟房屋排列井然有序。看着倒是整齊劃一,卻失了莊園建築風姿多變的意趣。

    「那裏就是維周住所?」

    紀友抬手指着那一排屋舍問道,心底有些意外,在他看來沈哲子是一個清趣盎然、雅骨自生的人,住在那種地方不甚協調。

    劉長順着紀友所指方向望去,而後笑道:「紀郎君誤會了,我家小郎住在醴泉谷,那裏只是仆下們的屋舍。」

    「仆下屋舍?」

    聽到這話,紀友心內倒是一奇,他自家便有田莊,雖然自己不會親臨蔭戶仆下家院,但進出多了,總會有所了解。可那一片屋舍卻與自家迥然不同,夯實土路平坦寬闊,屋舍連綿格局井然,完全沒有該有的混亂逼仄,因而紀友才誤會為是主人家苑。

    心裏存着好奇,紀友便走過去望,行到近處,心中震撼更大。這些屋舍方正嚴整,外觀看不出一點土木材料,灰漿塗抹的院牆只到成人胸口,牆外便可看到院內情形,庭闊丈余,院內立着一株枝葉稀疏的柘樹,上有鴿籠,下方雞欄鵝舍一應俱全,偶有小童在庭前門外打鬧嬉戲。

    信步行過,單單視野所及,便有數百屋舍,皆是如此整齊劃一的格局。

    「興建這樣一片屋舍,工料用度損耗應該頗巨吧?」

    紀友本來對這些庶務並不感興趣,可是他家只剩自己一人,無論願不願意,都要承擔家業之任,因而有此發問。

    這個問題,劉長卻回答不了,只從自己理解角度解釋道:「農閒時掘土燒磚,連片建起也就用了月余。」

    聽到這話,紀友又是一驚。沒想到沈家居然豪奢到以磚瓦為蔭戶建房,建起這麼一大片屋舍,人工不論,單單燃料也是極大損耗!沈家雖是豪富,但肯為此善待民眾,的確可算是吳中少有良善人家。無德無以立家,能坐擁萬頃良田家業,看來也是理所當然。

    紀友心中還在思忖之際,沈哲子已經步履輕盈行來,遠遠便笑道:「貴客臨門,我還要瑣事纏身,真是失禮。」

    「哈哈,今次來武康,我是做好長久叨擾的打算,維周你何必拘禮,因我一人廢棄正事,那我才是真正的惡客了。」紀友也笑着說道。

    「無妨,閒人而已。文學你舟車勞頓,我已經讓人備下餐食,且先用餐。」

    沈哲子領着紀友往莊園正院行去,紀友卻不想因自己而耽擱沈哲子的事情,又勸幾句讓他不必相陪。

    沈哲子倒也沒撒謊,先前那名訪客乃是武康姚家人,來龍溪拜會已經不是一次兩次,所求便是要請沈家幫忙印刷一些圖冊。


    印刷業務開展比沈哲子想像還要順利,時下已經有了類似雕版的印刷工具,多為天師道印刷符篆之類分發鄉民,取的卻是碑文一樣的陰刻。之所以有這意外發現,還是沈哲子年前時擰不過母親魏氏強求,隨其往自家供奉的青羊觀去捐贈,發現觀內頗養了一批雕刻匠人在做此類事。

    沈哲子自然不客氣,旋即便挖道門牆角,挖來幾十個匠人,進行技術改進。這時代的技術尚不能稱為印刷,類似於碑拓。墨料也不符合標準,印些亂七八糟的符文圖畫還好,但要清清楚楚的把文字印出來,則仍不足。

    年前改進一場,其實效果並不很大。加之當時醴泉真漿在吳興激起餘波甚大,沈哲子索性將就着用,借現成的工藝,不計工本印刷了一批門神年畫,順便加上一段神異故事,分發給武康境內鄉民。

    時下過年尚無貼春聯的習俗,但桃符年畫卻已經有此習俗,桃木雕小人垂於門庭,畫虎於門板之上,還有祀門之禮,以求安康。

    沈哲子做這件事自然不能便宜別人,便把沈家今下名氣最大的舊吳丹陽太守沈瑩推舉出來,名之為武康山神。畫像下的那一小段故事,則交待沈瑩死國之後為陰神,就封武康山,託夢於後人,因而沈家於山中掘出醴泉,興旺家業。

    這類故事,是很符合民眾意趣的,就連沈哲子老爹沈充謀反死後,民間都推為陰神,治病祛邪,事跡見於野籍。

    沈家鄉望得以好轉,這一舉動功不可沒。鄉民樸實迷信,人家祖宗已經成了武康山神,總不好再面上逢迎背後叱罵,免得給自己家招惹禍端。

    姚家人從清明就來沈家拜訪,希望借沈家之力為自家祖宗揚揚名氣。他家雖以舜帝血裔自居,但畢竟過於久遠,荒誕不經,也無神異之事流傳,難以說服鄉人。

    姚家做事比沈家要大氣,直接追溯遠古,封自家祖宗九州神主,過後又覺得過於虛空,逐次降低標準。今次再來沈家,已經不敢再封舜帝了,故紙堆里翻出不知那一代的祖宗,杜撰為吳興陰府之君。

    這真是豈有此理!沈哲子這麼會玩,也只敢給自家祖宗封個武康山神,姚家大口一張就要讓沈家祖宗做其下屬,沈哲子懶得搭理他們,因而隨便就打發了。當然主要還是姚家人口氣大出手小氣,不肯花錢,只言沈家若肯幫忙,與沈家結親之事可以商量。

    沈哲子對這條件更是嗤之以鼻,就算結親,那吳興菡萏又不是給自己娶的媳婦,況且時下沈家也根本不需要再跟姚家結親以抬高清望門第。

    紀友尚是居喪期內,因此沈哲子讓人準備的餐食都是素餐,一頓豆腐大宴。吃完飯後,紀家的僕人行李之類也運到了龍溪莊園。沈哲子早讓人給紀友在莊園裏騰出住所院落,安排妥當後,又去看一眼豆腐坊內流連忘返的葛洪。

    葛洪正在用個手搖小磨研磨豆漿,興致盎然的模樣,對沈哲子的問候充耳不聞,欣欣然似是找到人生真諦。沈哲子見狀,便也由得他去。

    居於鄉土自有野趣,清晨時紀友醒來,便聽到院子外雞犬相聞、人語寒暄,令其不由得受到感染,心情爽快許多。

    走出房門,紀友便看到沈家僕人劉長正在與自家僕從於廊下閒談,走過去微笑問道:「你家郎君去了哪裏?」

    劉長連忙起身回道:「我家小郎不居莊內,眼下正在醴泉谷。」

    「醴泉谷?莫非真有醴泉甘露湧出?我倒要去看一看。」

    聽到紀友這麼說,劉長連忙讓人備下牛車,然後引着紀友出家門往不遠處的武康山谷去。

    時下晚稻已經到了收割時,沈家今歲豐收之年,大片稻田中諸多農人收割稻穀。紀友在牛車上打起車簾,看那些農人忙碌,有人在前收割,有人隨後打捆,竹排板車穿梭田壟之間,將捆好的稻秧運送出來,井然有序。

    名之為醴泉谷的這座小山谷,如今已經被開發出來,四周皆有竹籬圍繞,遠遠望去便看到瓦房屋頂。牛車駛過籬門,便有兩名莊丁上前攔住,負責趕車的劉長回頭對紀友歉然解釋道:「我家小郎立規,谷內只許步行,紀郎君不要見怪。」

    「無妨。」

    紀友聞言後便下車,客隨主便。剛剛下了車,便聽到谷內傳來一個嘹亮喊聲:「何為仁義?」

    「壯我體魄,護我鄉土!亂我家園,刀兵誅之!羯胡血肉,肥我田畝!言出必踐,無功非人!」

    整齊劃一的聲音隨之回應,聲透雲霄,驚得紀友都楞在當場。而後在其略微呆滯的視線中,便看到一個個陣列分明的方隊曲肘貼身,從溪流對岸慢跑過來。組成這些方隊的皆是十多歲少年,一個個神情肅穆,着裝統一貼身收口近似胡袍,腳步整齊劃一,踏在地面發出「啪、啪」極有節奏的聲音。雖然年齡尚是稚嫩,但氣勢已經可稱森然。

    而在第一個方陣最前方,便是沈哲子,作同樣打扮,沿溪流引着隊列跑向谷內。



  
衣冠正倫作品:  冠冕唐皇  北朝帝業  
類似:  重啟全盛時代  百世契約:藥妃,寵不停  四重分裂  布萊肯林場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漢祚高門"
360搜"漢祚高門"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