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朝鮮國這就沒了!(求訂閱,求月票)(1 / 1)
「你們誰是朝鮮領議政?」
康熙一開口,那個因為入錯了「儒」的許積就知道不對了,不過他還是得硬着頭皮爬出來,爬到康熙皇帝跟前,磕了個頭,用漢話道:「臣是朝鮮國領議政許積」
康熙哼了一聲,麻臉鐵青,「許積,你知道朕為什麼要大老遠的來朝鮮國嗎?」
「陛,陛下」許積那真是汗出如漿啊!
這該怎麼回答?
能說因為朝鮮國王造反,所以麻煩大皇帝遠來平亂嗎?
這麼一說,朝鮮藩國還不得給康熙撤了?那些江華島來的李朝子弟不得統統殺頭?這幫李朝罪宗也真是倒霉,好日子沒過過,殺頭倒是趕上了。
「鄧光明!」康熙又喊了一嗓子,「鄧光明,你說說,朕為什麼來朝鮮國?」
鄧光明連忙起身出列,一路小跑到了康熙跟前,然後又跪了下去,「回皇上的話,您是因為朝鮮國王李焞大逆不道,勾結偽明,圖謀造反,才不得不領兵入朝平叛的!」
康熙又是一聲冷哼:「朝鮮自天聰年間開始就是我大清藩國,蒙我大清恩養庇護五十餘年,我大清待爾朝鮮如何?爾朝鮮可有絲毫感恩?爾國非但不感天朝之恩,還私下勾結偽明餘孽,密謀北伐,妄圖趁我大清國中有亂之時,圖謀我大清江山如此亂臣賊子,留之何用?來人吶,傳朕旨意,自即日起,撤朝鮮藩國,設高麗行省!」
康熙這番話一出,不僅是許積和跟着許積一起過來的朝鮮官員傻眼了, 連大清駐朝鮮的一票官員也大吃了一驚。
現在朱和墭很有可能已經抵達牙山了!
而朝鮮國中的親明勢力本就強大, 朝鮮朝廷的官員幾乎都留在了漢城, 只有極少數因為入了儒宗,並且在過去兩三年中給大清當狗撈了許多的官員,不得已才跑到海州投靠大清朝鮮的人心如此, 大清哪怕使勁兒收買也不見得能挽回多少,現在居然還撤藩國、行郡縣, 這是要把朝鮮人都往偽明那邊推嗎?
朝鮮人如果都投了大明, 朝鮮之戰還能打下去嗎?
不過康熙朝撤朝鮮藩國的意志卻非常堅定, 不容動搖!
因為他得給底下的大清天兵創造搶劫的藉口啊!
如果康熙不撤藩國、行郡縣,而是扶植一個傀儡國王, 那大清天兵是搶還是不搶呢?
要不搶,底下人辛辛苦苦來一趟不是虧了?
現在的大清可沒有財力給多達三十萬的軍隊發足額的軍餉雖然分了土地,但是現在大清國中人口太少, 分了土地也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可以幫着種, 所以新舊八旗兵丁們在這兩年中過得都比較拮据。
這次康熙大點兵下面的人肯屁顛屁顛的跑來, 還不是因為想要搶一點?
而康熙又是個比較要臉的皇上他從小就是皇上, 一直被人捧着,只是被鰲拜稍微欺負了一下, 而且很快就把場子尋回來了。
所以康熙實在干不出縱兵在自己的地盤上放搶的事兒,因此他得想辦法逼一逼朝鮮人。
現在先撤了朝鮮國,改設高麗省。
如果大清治下的平安、咸鏡、黃海反了也就算了。如果他們不反, 那就來個剃髮易服,再不反就得派達魯花赤下去搞初夜權了!
拿定了主意, 康熙冷哼一聲:「南書房大臣擬旨,明發上諭, 昭告天下朝鮮國,現在沒了!」
牙山, 十月二十五日……
鑼聲響亮,馬蹄得得。隨着朝鮮話的肅靜迴避聲音四下響起,權知朝鮮國事李溫姬的車馬隊伍,浩浩蕩蕩的在牙山谷地中穿過。官道兩邊跪滿了戴着斗笠,穿着白衣的朝鮮百姓他們都是在牙山谷地裏面替明軍搞基建的,聽說他們的權知國事來了,都跑來恭迎。
官道兩邊還有不少穿着嶄新的藍色軍服的士兵, 全都扛着上了刺刀的燧發槍,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地站立警戒,動也不動一下。
權知朝鮮國事李溫姬正坐在一輛特別寬大的兩輪馬車之中這輛馬車是朝鮮國王的專車,她上回乘坐還是和她父親顯宗大王一塊兒,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記憶都有點模糊了。
而現在,她居然成了這輛車的主人不過她也知道自己在這輛車裏面坐不了太久,因為她是個女子。
李溫姬雖然年幼少知,但她母親王大妃金氏、祖母慈懿大王大妃趙氏都還健在。她們當然會告訴她這個權知朝鮮國事的前途是相當堪憂的。
朝鮮和高麗的歷史上都沒有出現過女王,更早的新羅倒是出了三個女王。
但是這三個女王都終身未婚,沒有機會留下子嗣,無法享受天倫之樂。
而李溫姬知道自己很可能連這三位新羅女王都比不了,因為李氏王朝子裔眾多,只是散落各地不在漢城而已。
一旦形勢穩定,她這個權知國事也就當到頭了而且因為她當過朝鮮國名義上的「一姐」,所以她以後也不可能嫁人,最好的前途也就是青燈古佛,了此殘生。
可是李溫姬怎麼肯接受這樣的命運?
而她自己又沒有可以逆天改命的實力,於是就想抱上全天下最粗的那條大腿可是當她離那條大腿越來越近的時候,她的心臟卻不知怎的越跳越快,仿佛胸腔裏面有隻小鹿在撲騰似的。
各種各樣古怪的念頭都湧上了心頭,很有一點心煩意亂。
正在煩亂的時候,她乘坐的馬車突然停了下來,然後又聽見樂器的吹吹打打聲傳來,同時還有幾聲號炮震響。入耳之處,就是嘹亮的漢話呼喊:「權知朝鮮國事明安翁主到」
接着又是一聲發喊:「有請權知朝鮮國事明安翁主入宮!」
然後李溫姬乘坐的馬車的帘子就被人掀開了,迎面就是一陣冷風,有點走神的李溫姬就是一哆嗦,馬上回過神來朝馬車外面一看,入眼的就是一堵草袋壘成的矮牆和一道木柵欄,接着她就看到了兩扇敞開的大門。門口還站着吹吹打打的樂隊,還有幾個穿戴着紫色、紅色和藍色,但是沒有縫上補子的官服,頭戴烏紗帽的新明朝的官員。
領議政宋時烈和左議政尹鑴這時湊了上來,宋時烈對馬車裏面的李溫姬道:「權知國事殿下,您的馬車太大,入不了牙山宮。」
尹鑴之前來過這座趕工建成的簡易棱堡,知道裏面的空間不是很大,就對李溫姬道:「殿下,牙山宮內並不是很大,入了宮牆大門,就是一座茅屋大殿,大明監國就住在那裏。」
「啊,大明的監國住在茅草屋裏面?」李溫姬顯得有點吃驚。
「這就是創業之君啊!」宋時烈則有些感慨,「殿下,我們快些前往拜見吧!」
「好!」李溫姬點了點頭,然後鑽出了馬車。
就在這個時候,被稱為牙山宮的這座簡易棱堡的城牆上,朱和墭正和胡德帝一塊兒,注視着從馬車裏面出來的李溫姬。
看見一身素縞的李溫姬下了馬車,然後在一群朝鮮官員的簇擁下,一臉憂傷地走進了牙山宮的大門,朱和墭低聲道:「她真的願意自請撤藩國?」
胡德帝笑道:「是,她願意的!她對大王,對大明一片赤誠!」
朱和墭點了點頭,「還真是意外之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