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人生模擬——王國威脅 燧的擔憂(1 / 1)
如果說之前燧明城和雨族的大戰,只是引起燧明城周圍的一些神族勢力關注,對於那些真正的強大勢力,如同各方王國,各方諸侯而言根本不值得關心。
但是這一次神族聯盟十位半神、五十萬大軍,燧人氏族五位半神,二十五萬大軍,雙發將有十五位半神強者,近八十萬大軍的征伐發生,就足以引起他們的關注了。
這般的強大對抗,對於許多王國之間的衝突,大多數時候也就是這個體量,而對於一些諸侯而言,他們傾其所有所能夠組建出來的也就是這般的力量。
如果這一戰雙方兩敗俱傷,或者是慘勝倒也罷了,但是如果真的有一方碾壓式的勝利,那麼就意味着值得各方王國警惕,可以影響諸國局勢的大勢力出現了。
沒有人會認為如果這一次神族聯盟輕易擊敗了燧明城之後,真正的嘗到強大的滋味以後,還會真的甘於平凡,不會藉機繼續擴張。
這縱然可能不大,但是對於各方那個諸侯,乃至王國而言,不得不警惕。
而這其中最為關注的兩方王國,雨國和火國。
對於火國國主而言,他當初雖然期待自己的養子燧可以開創一方王國,但是對於他而言,這樣的計劃都應該是以百年的時間起步,甚至數百年才能夠看到成功的希望的。
可是這不過才區區三十餘年的時間,燧就走到了這一步,怎麼能夠不令他感到驚喜,燧能夠完成計劃的更快,對於他而言就是極為利好的消息。
聽聞這一次的對決,他最開始的時候是想要勸說燧暫時忍耐,繼續積蓄力量,但是後來發現無法阻止的時候,就想的是不是要幫助一把。
但是又考慮到如果此刻插手,很容易暴露自己,他也只能強忍着壓制下來,靜觀其變。
而對於雨國而言,雨族的那一支就算不成器,卻也是他們雨國王室的一個分支,就這樣覆滅在燧明城手中,誠然他們只是一個兇手之一,卻也值得雨國注意。
若非是因為燧人氏族在火國疆域之內,貿然插手容易引發兩國衝突,再加上他們雨國如今有些事情被牽連注意力,他們早就出手將這燧人氏,甚至連同出手的神族聯盟都覆滅。
現在這兩方元兇發生了衝突對於雨國王室而言是樂見其成的事情,他們最希望的就是兩方最後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那麼他們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將兩方的一切都吞併下去。
然後,終歸是令他們失望了。
這一次的戰爭結果,一如當初的燧明城對決雨族一樣,燧明城出乎意料的大勝而歸。
如果說上一次燧明城大勝雨族,在許多人認為是意外的話,那麼這一次雙方的大戰,燧人氏族二十五萬大軍輕易擊潰神族聯盟五十萬大軍。
並且五位半神出手,在己方重傷一位半神,誅殺神族聯盟六位半神的結果,無意是真的讓他們意識到這一方諸侯出現了,這幾方王國的天要變了。
四位半神的逃遁,這是裴玄景可以留手的緣故,否則這些半神都會被留在這裏。
有時候裴玄景也不得不感慨,自己縱然有強大的力量,卻不能夠隨心所欲,需要顧忌一些現實的影響。
現在的燧人氏族看似強大,但是其實面對那些真正的一方諸侯,乃至王國而言,還是有着相當的差距的。
在這般情況下,他們可以擊潰神族聯盟,但是卻不能夠表現的雙方差距過大,否則會引來更強者的注意。
因此故意的放任四位半神帶着一定的士卒潰敗逃離,就是在故意暴露燧人氏族的一些力量不足,來打消那些勢力的忌憚之心。
而他們這般的表露,就算有某一方勢力還依舊有想法,也可以為自己多做一些底牌,在接下來有更好的應對。
不過一切終究是安穩的渡過,也不知道是因為燧人氏族所表現出來的實力讓各方心生忌憚,還是認為不值一提,各方的實力極其默契的靜觀其變,一如當初的神族聯盟一樣。
這無疑是為燧人氏族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接下來攜帶大盛之勢,追擊神族聯盟的強者,掠奪佔有他們的財富,疆域,將燧人氏族的影響力繼續推進出去。
而於此同時,在燧帶領着大軍繼續開拓的時候,裴玄景回到燧明城,繼續發動了徵召動員令,迅速的繼續徵召大軍,整備大軍,將那些原本作為後備役的民兵轉化為正式的士卒。
在這個全民皆兵的時代,燧人氏族的生靈他們推廣武道以後,經歷過每年有節奏的培訓,所以訓練起來要比沒有接觸訓練的平民要順利的多。
不過短短半年的時間,又是三十餘萬的大軍被整備了出來,即便是當初在和神族聯盟作戰的時候折損了數萬的大軍,燧人氏族現如今的大軍數量已經超過了五十萬。
而且隨着燧帶領大軍不斷地擊潰神族聯盟的強者,佔領土地,招攬部族人口,整個燧人氏族的人口數量繼續暴漲,已經來到了九百餘萬,將近千萬的人口。
這對於整個燧人氏族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膨脹期,他們開始選擇性的延緩了繼續進軍的步子,反而開始專注於管理治理從神族聯盟手中奪取到的疆域,城池,人口。
許多原本燧人氏族中的人員被派出去,在配合着裴玄景提議的軍管狀態,雖然說無法立刻使這些接手的城池恢復原狀,但是在軍隊的壓制下,至少恢復了和平。
時間不斷的推移,燧人氏族繼續徵召着大軍,擴張着自己麾下的強者,彼時正規士卒已經超過八十萬,算上民兵後備役,已經是達到了將近一百五十餘萬。
不說後備役民兵,就是這八十萬的士卒已經是數量龐大了,要知道哪怕各方爭鬥不休,可是一般而言徵兵比例都是保持在十五到二十五之間,一旦超過這個比例,那麼會形成巨大的負擔和累贅。
也就是以燧人氏族約九百五十萬的生靈數量而言,最合適的徵兵數量應該是四十萬到六十萬之間,他們已經差額了至少二十萬。
可是最令各方震撼的是,哪怕明顯如今燧人氏族他們的徵兵數量超過這個比例,但是對於整個燧人氏族的發展沒有絲毫的影響,各方城池的繁榮興盛做不得假。
明明是四十多萬大軍就足夠,可是依舊果斷的徵兵,並且現如今擴張的速度雖然緩慢,卻依舊從未停止,此刻在許多勢力看來,燧人氏族的野心已經顯露的淋漓盡致。
需要告誡燧人氏族了,他們不能夠再繼續擴張下去了,這是許多諸侯,乃至王國的看法。
原本他們的看法是這燧人氏族是取代神族聯盟的存在,但是隨着燧人氏族的發展,對方越來越強大,並且如此肆無忌憚的發展,顯然是成為一個攪局者。
不過就算對於燧人氏族的舉動不滿,但是他們卻並不在意,不同於當初神族聯盟的狂妄,這些諸侯和王國都有着足夠的自信。
能夠成為開闢王國的存在,他們諸多都是神靈的直系後裔,是真正的嫡傳神族血脈,而那些諸侯也同樣是神靈直系後裔,無非是兩者的神靈先祖的強弱罷了。
就好比用火國作為例子,火國當初的開闢就是因為火神的存在,所以才讓火國傳承下來,每一位的火國國主都是這一尊火神的嫡傳血脈後裔。
而那些諸侯的傳承神靈先祖,則是火神的臣子,亦或者後來的火國國主登臨神位後,他們自身選擇獨自開創一支來作為自己血脈傳承的存在。
雖然都是神靈祖先的後裔,都被統稱為神族,但是神族和神族之間也是有着巨大的差別的。
如同之前燧人氏族覆滅的雨族,乃至神族聯盟,他們不過是神族的分支罷了,在未曾血脈返祖,亦或者部族中有半神登臨神位之前,也只是普通神族,無法和真正的嫡傳神族比較。
森嚴的血脈傳承,是構建這一方世界階級體系的基礎,血脈關乎着力量,沒有強大血脈的生靈,除非自身登臨神位蛻變成神,否則終究是低人一等。
所以燧人氏族的力量強大,可是他們終歸是沒有神靈祖先存在,在這些勢力看來,燧人氏族的力量是虛弱的,不足以真正的對抗他們的。
面對這樣的告誡,燧來找裴玄景商議,想要問是否暫緩一下兵鋒,繼續等待時機。
但是裴玄景給了他一樣的說法:「對於燧人氏族而言我們的力量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期,真正能夠阻攔我們的存在,就是那些諸侯和王國了。我們根本沒有退讓的資格,或許說就算是我們暫時停歇下來,只是會讓他們多出更多的時間來整軍備戰,有更充足的準備來對付我們。」
在於裴玄景看來,如今的燧人氏族的力量已經發展到了極限,接下來就是要跨越鴻溝,成為如同諸侯國一樣的體量,到了這一般的層次,甚至要立下一方小的王國都不算過分。
但是這一道關隘卻是如同天塹,阻攔住了不知道多少的強者,讓多少的強者為之汗顏,無法推動自己身後的種族晉升,抱憾而終。
「可是,神靈的力量該如何阻攔?」燧臉上帶着凝重的神色,擔憂的問道。
容不得燧不擔憂,他現在的自己和幾十年前王都時候的自己已經完全不同,他不再是孤身一人,而是肩負着近千萬人的生死存亡。
他清楚,自己現在是燧人氏族的族長,千萬人跟隨着他,他們信任自己,尊崇自己,認為自己可以帶着他們走向更好的未來。
所以,對於自己的每一次抉擇,燧都無比的慎重,因為他清楚一旦每一次微不足道的失誤,也很可能會有人因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而且現如今他們所面對的是真正神族的威脅,要去對抗神靈,這是一個不慎,將引得自己和千萬人身死的危局,他如履薄冰。
縱然是還記得養父的要求,記得自己最初來到這裏的初心是為了建立一方王國來幫助養父,但是他終歸不是冷血無情的人,養父對他很重要,可是這千萬人的生命也同樣重要。
「神靈!他們背後有依靠,你也同樣有着依靠。」裴玄景溫和的看着燧,為他提醒。
燧在如今的大局下,能夠如此的考量,就證明對方並非是單純的為了火國國主而不惜一切,這燧人氏族的千萬生靈對他而言也是一種責任,他願意肩負起來。
縱然說所謂的梟雄心態,英雄氣概,但是這般的大人物的成長,總是會伴隨着小人物的犧牲,沒有人會願意跟隨一個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惜手段的人。
正如在三國之中,曹操為北方梟雄,兵多將廣,有虎吞天下之勢,但是如果可以選擇的話,許多人卻更會認同劉備,至少有這樣的上司,你不會被背刺,捨棄。
燧的成長令裴玄景很是欣慰,這正是他所期望看到的,只有這樣的燧才值得他幫助,有機會完成裴玄景的計劃。
至於說燧所擔心的神靈的問題,其實在裴玄景看來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且不說以裴玄景現如今的境界,就算是神靈也可以鎮壓。
就算是燧這一次的退縮蟄伏以後,這個問題就消失了嗎?
並不會如此,畢竟只要燧還有着想要建立王國,推動人族晉升的想法,他就遲早會遭遇到這一個問題,引來幾方王國的針對。
因為現如今的利益已經劃分的很清楚了,燧人氏族的崛起是掠奪了雨族和神族聯盟的利益,才有今日的局面。
接下來想要再次提升,和那些諸侯還有王國發生衝突是在所難免的,雙方遲早一戰。而對於這點,其實雙方都有一樣的認知,否則對方也不會在此刻選擇打壓燧人氏族。
那麼與其退讓下來,讓這些諸侯,王國有更加充足時間來整軍備戰,繼續的積蓄力量,那麼倒不如趁其不備,放手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