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9章修堤之謀(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夜深燈昏,北風鼓吹,崇城驛館裏庭樹呼呼而響。

    張晏在燈下蹙眉而坐,淮東捍海堤修築案草本就攤在他的面前。

    旁邊伺候的青衣小廝強睜着眼睛,不敢打瞌睡。倒不知道大人是怎麼了,拿了這一疊三五十頁紙,午後回來,坐在窗前就沒有挪過腳。反反覆覆的翻閱着,恨不得將每個字都摳下來吃進去,眉頭越收越緊,半天都沒有吱個聲。

    「你去前面看一下劉庭州睡了沒有?」張晏吩咐側身的青衣小廝。

    青衣小廝心裏暗想:都快破曉了,哪可能沒有睡下?不敢回嘴,應了一聲,快步走出去。

    為修捍海堤事,林縛將鹽鐵使所屬的射陽、大豐兩處鹽場的巡院官也召來崇州議事,張晏放心不少,怕射陽、大豐兩地的鹽官看不穿林縛可能暗藏的貓膩,遂不惜屈了身份,親自到崇州參與議事。

    這是張晏來崇州的第三天,也是今日午後才拿到較為完整的捍海堤修築案草本,也的確讓他從裏面看出不少的貓膩來。

    淮東修捍海堤,涉及淮南鹽區、海陵府、淮安府。

    張晏來了,劉庭州來了;劉師度之前就在崇州,到建陵、皋城兩縣實地走了一圈,也趕來崇州。

    張晏信不過劉師度,倒想在明天決議之前,與劉庭州私下裏溝通一下,以免明日議事時給孤立起來,沒有援應。

    青衣小廝轉頭又走了回來,稟告道:「前頭院子裏亮着燈呢,問過才知道,劉大人剛剛讓人送夜宵過去,應是沒有睡下……」

    聽小廝這麼一說,張晏也有餓感。

    張晏雖是正四品的鹽鐵使,但與劉庭州互不統屬,也不便召劉庭州來見自己,

    怕劉庭州會睡下,也顧不上腹飢,張晏拿起草本往前院走去,去見劉庭州。

    「劉大人,捍海塘的草本,你如何看?」張晏未待下人沏茶端上來,就迫不及待的問劉庭州的意見。

    「倒也完善,制置使想必是早就有所準備。」劉庭州說道。

    劉庭州當年上書朝廷欲用鹽銀在鹽瀆修捍海堤,張晏倒是知道這事的。當然了,這種事不需要張晏出面,劉庭州的摺子根本就沒有可能進入宮城、呈到皇上面前。

    劉庭州對修捍海堤是什麼態度,張晏自然不難猜測。但淮泗戰事後期,劉庭州與林縛鬧得相當僵,在這件事上,他也只能先爭取劉庭州的支持。

    「從鶴城往北到清江浦南,兩百里地,僅修四座河閘。三縣僅有四條河道能穿堤通海,一旦淮東大澇,四座河閘哪來得及排澇?」張晏說道。

    「澇淹潮侵,皆淮東之害,然潮侵佔了九分,澇淹只佔一分,便是一座河閘不修,築成捍海堤,也是利大於弊的。」劉庭州本是寶應縣籍人,又長期在淮安為官,對淮東情況瞭若指掌。

    當世修河閘不是一樁簡單的事情,一座十數丈寬的雙串或三串河閘,打樁埋磚、壘石熔鐵,要建得異常的堅固,才能擋住海潮掩來時的衝擊。

    河閘設活動閘門,上面還要架梁鋪橋,與堤道相接,糜費甚至超過一座堅城。

    從鶴城往北到清江浦南,為捍海堤的中段、北段,兩百里干堤預算是七十萬兩銀,單為四座出海河閘倒要單列三十萬兩的預算。

    每增一座出海河閘,就要多掏七八萬兩銀子,這個壓力放在誰的肩上都扛不住。

    劉庭州之前給鹽瀆縣東築海塘所擬的方案里,甚至一座河閘都沒有打算建,便是在巨額成本面前,被迫在澇害與海侵之間做出的權衡。

    「江門、鶴城實際已落入林縛囊中,捍海堤從江門、鶴城往北修,橫貫淮東東境,」張晏說道,「劉大人就不怕林縛另有所謀?」

    劉庭州微嘆一聲,說道:「說是兩年修成,我看非三五年不得競功。三五年裏,崇州不斷往這裏面投大量的銀子,便是有所謀,也是遠在三五年之後……三五年後,內河漕運也該恢復了。」

    天下漕糧,大半要從淮安過境,淮安知府有督漕的責任,劉庭州對漕運事務也相當的熟悉,不難猜到林縛實際是從鹽銀保糧、津海糧道里籌錢糧去修捍海堤。

    以漕糧運量計算,崇州從鹽銀保糧里得銀,每年也就四五十萬兩銀。

    如今林縛將這筆銀子都投到修捍海堤上,這也要阻攔,難道逼着林縛拿這筆銀子去蓄兵嗎?兩害權衡取其輕,如此簡單的道理,劉庭州又怎麼想不明白?

    劉庭州知道張晏為什麼要反對。

    林縛要修捍海堤,最先提出是保鹽瀆、建陵、皋城三縣不受潮侵,畢竟兩淮鹽區不在林縛的轄管範圍之內。不過真正的方案拿出來,整條捍海堤都要修在淮南鹽區範圍內,張晏是怕林縛借這機會,變相的將淮南鹽區劃入淮東制置使司的轄防區里。


    張晏在鶴城草場上已經吃了大虧,這時候有戒心也難怪。

    劉庭州暗道:捍海堤修在鹽瀆、建陵、皋城三縣境內,還要擔心林縛的勢力往這三縣滲透呢?總不能將捍海堤修到海里去。

    鹽瀆、建陵、皋城三縣,田地都各有其主,捍海堤修在這三縣,征田征地費時費力,修在鹽區就沒有這上面的麻煩。

    更重要的一項是,捍海堤修成要有護田保鹽的雙重作用。

    每回海潮大侵,受害最嚴重的恰恰是住在海邊的鹽戶。無處可逃,也來不及逃,常常是屋舍浮海、溺屍無數,鹽戶受害極烈,鹽區生產也大受影響。

    捍海堤從鹽區穿過,堤外煮鹽,鹽戶住堤內。

    方案里還提到,要在堤外修大量的避潮高墩。鹽戶在堤外煮鹽時遇海侵,也可以就近到高墩上臨時避難。

    天知道,十萬鹽民有多麼巴望能在鹽區修這樣一條捍海大堤!

    再說林縛從「鹽銀保糧」里抽銀子修提護鹽,道理上也完全說得通。

    張晏擔心林縛向淮南鹽區伸手,變相的將淮南鹽區劃入淮東制置使區的轄防區,這完全有可能。

    在修築方案里,先築鶴城與江門之間的南段大堤,但會在鹽瀆、建陵及皋城東面,每隔三十里先修七座驛堡。

    修驛堡,一是為明後的築大堤做準備工作,二是築成的驛堡將來要與大堤嵌為一體。

    整個捍海堤築成,也是一條貫穿淮東東部的大驛道,三十里一隔的驛堡自然就可以作為驛站來使用。其中四座驛站又與出海河閘重合,實際控制着進入鹽區的四條主要河道。

    整個方案算是相當的巧妙,這七座驛堡給淮東軍控制在手裏,捍海堤大道從淮南鹽區貫穿過去,自然不難想像大堤修成,林縛對淮南鹽區的控制及滲透程度了。

    當然了,林縛這時候答應建成後會將大堤與驛堡移交給鹽鐵司管轄,但張晏實在不敢相信林縛的人品。

    偏偏捍海堤對保鹽的作用十分的明顯跟重要,張晏想反對又找不到藉口,才想過來探一探劉庭州的口風。只要有劉庭州支持,張晏咬了牙,也要堅持將捍海堤往西挪二十里,防止林縛借這機會將手遍淮東鹽區;偏偏劉庭州這時候裝起糊塗來。

    三五年內河漕運恢復了,自然能斷了崇州最大的財源。而崇州之前又將銀子投在修捍海大堤上了,那林縛除了做大越王朝的忠臣外,就沒有太多的選擇,封侯、封國公都不是什麼問題。

    要是三五年後,內河漕運還恢復不了呢?那時候封侯、封國公,能滿足羽翼已豐的林縛的野心?

    在劉庭州看來,將捍海堤修在三縣與鹽區的邊界線,還不如將捍海堤完全修在鹽區呢?

    沒能拉得劉庭州的支持,劉師度也早早表明支持的態度,張晏也知道自己是獨木難支。便是岳冷秋也希望崇州的錢糧能消耗在修捍海大堤一事上,他便是一人反對,捅到京里,反而會與張協、郝宗成起分歧,李卓對淮東軍則一貫是支持的態度。

    張晏唯有希望修築捍海堤一事能拖上三五年,唯有寄望三五年內河漕運能恢復,「鹽銀保糧」之策自然就會作廢,當前情況,不得不同意整條捍海堤從淮南鹽區貫穿過去,這樣倒也便暗中拖一拖後腳。

    如此,到十一月下旬,捍海堤修築方案,便大體定了下來。

    捍海堤南段先進入實施階段,條件也最成熟。

    淮東制置使早就在鶴城與江門設了巡檢司、築了城寨,還在江門與鶴城之間修了大道,為防備奢家派兵從海路襲擾崇州,江門與鶴城之間還築了三座堅固烽火哨堡。在林縛決定要築捍海大堤,鶴城、江門就先修築了大量的臨時軍營。

    崇州南有長江,北有運鹽河,地勢也比北面的湖蕩平原區略高些,從江門到鶴城之間就沒有再設河閘。這時候只要將人拉上去,就能分四段立時動工築堤。

    而北段、中段,則要每隔三十里先修七座驛堡,接下來再修出海河閘,到最後才分段築堤,將驛堡與河閘貫連起來。

    到十一月下旬,流民軍丁壯與家屬除了少部分在山陽安置外,其他也差不多都從淮泗遷來崇州,主要沿鶴城、江門集結。

    當然,初期的投入也是巨大的。

    工輜營編卒六萬,每月糧餉投入為米糧三萬石、銀兩萬兩,這倒不難承受,畢竟是逐月投入的。

    再說這麼多人,都是淮東軍的基本兵員,必須要嚴格按照營伍編制養着。

    要不是淮東軍在崇州建設了冶鐵及各類匠作工場,僅僅是數以萬計的鐵質工具,倒不是有銀子,就能立時購來的。

    築堤能不能提高效率,大量鐵質工具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林縛初來崇州時,鄉里挖土掘坑,還多用木鍬、木鏟。縣裏每回征役做工,不出差役錢糧,還是讓出役的鄉民自備工具,效率怎麼能高?

    當然了,除了大量的鐵質工具外,還要投入大量的騾馬與車輛;這樣才能儘可能保證工期在兩年內完成。



  
更俗作品:  踏天無痕  神之血裔  將軍好兇猛  大荒蠻神  山河英雄志  非洲酋長  新官路商途  
類似:  網遊之九轉輪迴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驚天劍帝  萬古天帝  布萊肯林場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梟臣"
360搜"梟臣"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