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卻+奮鬥(2024.9.25)(1 / 1)
將這一切都放在一起比較,才發現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在意評論,還是在意評論,都沒關係,反正該是怎樣就會怎樣,無法逃避。
按照自己的喜好,把自己的世界,裝點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我會喜歡很多人,我也會喜歡自己,我會討厭很多人,我也會討厭自己。任何事不可能完全照着自己的期望發展,也不可能照着完全失敗的方向發展。總之呢?十分感謝,我略有遲鈍,所以有時又很靦腆抱歉,不知如何回答,裝作沒看見似乎不妥,但確實不會有過多的,行動上的表示。
就這樣吧,祝願一切安好。
被誇獎之時,心境最難平復,甚至比被批判,比受挫折更能平復。但是,還是盡力克服一下,雖然受需要藉此調劑一下疲憊的,沮喪的心靈,但持續的高亢與持續的沮喪同樣傷人。
如何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真的難。明明已經告訴自己不要在意,卻還是忍不住在意,那就說明還是很在意。
好了,不管怎麼說吧,今天過了,就忘記今天的心情。
別忘了代價一說。
一件事的誕生大大改觀了整個局面,這是事實,而這件事在逐步的增長壯大中,突然乏力,裹足不前,也是事實。我們一方面應該承認它的意義價值,另一方面也應該承認它的不足,積積極地思考它的前進方向,改進策略。
嗯,最後得到的結論是,零食不能代替主食。不要太懶惰,能去吃飯,還是應該吃飯。
說大道至簡,又說,當事物開始變得複雜,某些東西也會勢必變得抽象。究竟那一句才是對的呢?是都對,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大道理嘛,於實踐是脫離的,大方向看,確實,就幾個字說完了,但落到實處,一樁樁一件件事,都得需要抽象來打包說明,抽象相對於大道的簡潔,展開了一部分,又相對於細則,省略了一部分。
我的寫作風格是嘮叨嘛!說話,就是嘮嗑。
再觀古今,應該會明白些什麼。你無法規勸任何人,成了不歸你,敗了卻賴你。一切都要自己做主,並且承擔責任。
不能什麼便宜都占,吃點虧總是好的。這是我的信條。我知道,人會遇見數不清的冷落。高光後的冷落,我更傾向於是一種錯覺;低谷的冷落,我更傾向於是無意識的冷落,該有你冷落別人而帶來的反向冷落。什麼叫無辜呢?世界就是這樣,看似相互影響,又好似互不相干。我們失卻了很多心情,不能復得,萬分難過。
不要太感謝,因為人家算是拿錢辦事,不要太自責,畢竟自己不是受益者。唉,這不叫心善,因為你沒做什麼善事,心裏想的,叫優柔寡斷,叫庸人自擾。
總是虧了以後再考慮,才明白事物,沒有不偏差就直接明了的情況。
不去做等於零,也許很多時候做了會把事物變成負數,但必有收穫。不做,那就是隔着十萬八千里,拿着望遠鏡隨便看了看,然後說,「這裏有葡萄,也許酸,也許甜,我不在乎」。其實,葡萄在被生物吃以前,是沒有味道的,因為無所謂味道,味道是某些物質與神經結合的一種感覺。
做你在乎的,別人不在乎或者假裝不在乎,如果不指指點點,自然與我無關,只怕他願意說,那,我也願意塞住耳朵。
是啊,迷茫是因為你始終在動腦,而始終沒有動動你的小手。
理性材料源於感性材料,如果你沒有人性,那麼你所掌握的一些所謂的理性,純粹是無稽之談,一個人首先要是個人,然後才能繼續談論其他問題。同樣的,絕對的事物,在不同人的手裏,就能發揮不同的功效,豈能一概而論?首先呢,這個論述說過太多次了,總有水字數和發泄情緒之嫌疑,以後就不在這種矛盾的地方做空泛的論述了,以後僅僅做一些實際問題上的辯證論述。精簡一下,作為日記,可能還是更富有煙火氣為好,順便一說,想開新本子了,當然了,舊的不寫完暫時不會寫新的。爛尾不是好做派。做了再說吧,是要好好整理一下了。
說一說我買的這些零食吧,首先,我沒有正確認識到零食的作用,它本身就是沒事的時候吃一些或者着急的時候應付一下的,現在它卻變成了一種任務,不吃完就要扔掉,當初就不該買那麼多。
在我看來,一人只能「一意孤行」。
翻開了,只看了幾眼的書,就像被啃了一口就放在一邊的蘋果,我不想浪費,把它們全部收集起來看完吧。真的只有體會過,才能驅散心中的極端仰慕。
很抱歉,重要的東西必定有名額,越是重要名額就越是少。也是事實。
他摘下一朵花,然後親吻它。草木有本心,卻身不由己。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宗教用語,是安慰劑。誰說安慰劑不管用的?對於無神論者,什麼有用就用什麼,管他的出處呢?換個名字就好,說這叫堅韌,這叫勇敢,誰會使用堅韌和勇敢申請專利呢?優秀也不是誰的專利,既然如此,勇敢追求,遇到困難,直接打不過就繞彎,繞不過去就飛過去,飛不過去就挖洞,或者拿炸藥炸掉,實在不行就換條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老天不會安排,那就我自己來安排安排!
不貪心的前提是,嘗試過很多,之後突然明白自己要做什麼,便不在目標之外貪心。我現在不想走收集路線,沒有收穫的形式要果斷放棄。
把最低指標刷滿,就將這一方面關閉。
我一直告訴自己,自己沒有一直閒着,自己是一直工作的,只是沒有人付我薪水而已。該刪的刪,該關的關。
好像,那個人把自己剛剛聽到的課直接給我說了一遍,像是在複習,至於真的從課中領悟了什麼,以及這課的內容符不符合實際,他自己都可能未必知道。所以我無視他。
再過一陣子,要學着脫離紙質資料了。除了一些百看不厭的詩歌以外,其餘的都不要了。
如果把某些作品脫毒,那還能不能看?我的感覺是,依然不能。什麼是合理呢?什麼又叫煽動,什麼叫破壞?我分不清,只是記記筆記罷了。
簡要概括吧,美麗,奮鬥,生存,戰爭。第一聲質問,為何存在如此差異?死讀書意味着重蹈覆轍,為何我不能改變如此的現狀?心裏種下一顆種子,收集一切與這問題相關的東西。一顆希望的種子開始萌發,同時一株生長有毒的土壤的植物快速衰敗着,它正為這顆適合毒土壤的毒種子讓出一個空間。腐朽的世界徹底崩塌,我,別無選擇,只得出發,踏上與命運抗爭之路。
在另一個地方,我開始明白,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都存在差異。(中間插一句話,整個文本的情感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受到幾個關鍵詞的引導,即便其他位置的詞彙或者句子是一樣的)這個差異,竟然沒有把人引向一個正確的道路上去,也就是接受這個世界的五彩斑斕,而是,他在想,產生差異的原因是顏色太多,如果整齊劃一,那也許就不會再有差異。這唯心。其實差異與統一,都不是有錯的詞彙,錯在何處?他把差異看成了錯誤,看成了不正,想要矯正這錯誤,用正矯正。可實際上,什麼是正?就像在問什麼是白一樣,毫無意義。
為什麼有人住在高樓,有人住在污泥深處?他研究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你看東西只看表面,不看本質,那一定會得到偏差的結論。
他只看見,這富麗堂皇由如一塊巨大的磁鐵,吸附着更多的富麗堂皇,而等待殘破不堪的是更加殘破不堪。為什麼同一塊土壤,會開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花朵來?
其實當你走到這裏的時候,你依然沒有犯任何錯誤,只是隨後,你在擊碎謊言時,你在消滅差異時,依然在使用謊言與差異,你並沒發現,自己盯着錯誤看了太久,變成了錯誤本身。矯枉過正,而你,是以暴制暴。你的全部的懷疑,全部的奮鬥,全部的全部,是在為你看不起的黑暗添磚加瓦,你徹底與你的初心相背。詢問的為什麼,畫了一個圓圈,回到了原點。
是否可以直接丟掉過去的全部,重新開始?不能,你沒法消除之前所積累的影響。一邊痛苦一邊改變,一邊調查思索一邊改正,是解決一切的辦法。你,嫌棄它慢。是解決問題慢,還是實現你的報復慢?這事你的小心思變了,它披着解決問題的外衣,在搗鼓一切有利於自己的事情。
他曲解了一些事,因為有一些事,是根本沒有實體的。
他在腦海中,在一切的典籍中搜索着支持他的思想的句子,排斥一切不支持它的思想的句子。主觀主義。
舉一個例子就能推倒的,但就是沒被推倒,是因為找不到不帶負號的負數。能推倒的,那就是空氣看不見,不代表沒有空氣。
他在說那些話的時候,腦子裏在想什麼?既然沒告訴我,我就永遠也不會知道,永遠都只能推測。
我不知道什麼是在我可選的池子裏,但我知道什麼是我不可選的。有我想吸收的觀點,即便這個觀點是錯的,我也願意琢磨他為何錯,有我不喜歡的觀點,即便這觀點對到離譜,我也不想考慮,因為就算考慮再深幾乎也於我無關。爛事,亂我心者,不留。
當我用於休息的一天結束以後,我發現,我既高估了一天,也高估了休息的效果。時間短暫,塞不下許多計劃。
高貴的哲學不可能被束之高閣,現在,一定是以最通俗的話語流通着。所以,專門去學,勢必是詰屈聱牙,而且可能就把簡單的東西學複雜了。當然啦,我這是門外漢的看法,純屬娛樂。
讀書已經難有突破了,因為習慣性地把事情全解釋為自己曾有的經驗上去,錯過了,誤解了一部分,那能收穫什麼?強化偏見?其實也不是,只是說,現在該兩條腿走路了,不能只看書了。
當然,你持續地看一些書,你就會明白一些以前看不懂的東西,同時你也會發現,生活之中遇到的一些用法是錯誤的,使用者並不明白,只是拿來裝個b而已。不把自己眼睛擦亮,你就等着被騙吧。
上課學到的那些還是高深了一些,不夠通俗易懂。如果學習不是用來懂的,那就是用來背的,用來刷分的。所以分數沒什麼用,有用的是清晰的頭腦和接地氣的話語。再說一次,如果一件事不是用來讓大家懂的,那就是用來呼弄大家的,如果製作它的本人都不明白,那麼,他連自己都一起糊弄了。就像他自己在吃shit,還要勸別人跟着吃,走一路吃一路,還一口一個香。頂討厭霧裏看花的東西,如果不是為了謀生,我真不願如此。可畢竟,接近才能看清,在我看清之時,shit已經進來了,以後要做的,不是同流合污,那就是清淨自身,儘量離這些人與事遠一些。也許不能如願,但至少我曾相信過,相信我能遠離。
再從宏觀的角度看過去,當然,也只有錐形的視界被時間放大以後,才能看清。看清什麼呢?人的眼光在當下會有極大的局限性。所以當我全面地看待過去發生的事的時候,我比當時的神明還要慶幸,但這都是後話。
當你說了喜歡,你就掉價了。
是啊,我想過的,哲學家們都想過了,我就不折騰我的大腦了。
這是,每個人能看見,所以,沒有那麼黑,這是光下的操作。是情理之中,是白。
不要為庸碌而感到羞愧。
忘卻+奮鬥(202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