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0395章:興武之策!我,蘇景明,為天下武人代言!(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午後,開封府。

    蘇良與徐莽得知包拯正在問案,便在後廳等待起來。

    約一盞茶的功夫。

    包拯大步走進後廳,當即命一旁的判官將雙方的口供遞給了蘇良。

    蘇良和徐莽看過後,頓時明白了此事的來龍去脈。

    龍羽軍士兵呂承安今日午後休假,經過小甜水巷時,聽到五名書生正在議論狄青任樞密使之事。

    五名書生稱武人掌權,大宋難安。

    還稱大宋日後若有內亂,朝堂之亂必起於蘇良,武事之亂必起於狄青。

    呂承安作為龍羽軍一員,最崇拜的兩人便是蘇良和狄青。

    其心中憤怒,便與五人理論起來。

    在說不過五人後,忍不住動了手。

    不過,出手也不算重。

    五人只是背部、肚子上挨了幾拳,嘴角有些輕微破皮。

    蘇良看過口供後,問道:「希仁兄,此案接下來會如何判?」

    包拯捋了捋鬍鬚。

    「當下,還在錄證人證詞,若與此口供完全相同,呂承安將以斗傷罪,笞四十,承擔傷者所有藥費,並向傷者道歉。」

    「這這難道不是互毆嗎?」

    「是那五名書生先以惡言相激,為何還要呂承安道歉,不是應雙方各自笞四十嗎?」蘇良不解。

    包拯搖了搖頭。

    「那五名書生壓根沒還手,只有呂承安動了手,不過他們辱罵在先,也有過錯,在減罪一等後,才是笞四十。」

    「沒還手?完全沒還手?」蘇良皺起眉頭。

    他想了想開封府衙門前的罵語。

    大概明白了。

    很有可能是這五人得知呂承安是武人後,故意激起呂承安動手。

    然後以此事為由頭,繼續反對狄青任樞密使。

    蘇良又道:「希仁兄,有沒有可能是這五人故意」

    蘇良還未說完,包拯便點了點頭。

    「大概率是。」

    「那五名書生是汴京城有名的書油子,整日不干正事,總是以文人的身份誇誇其談!」

    「呂承安是吃了不善辯以及不懂大宋法令的虧,若是雙方互罵或都動了手,那就是互毆罪了!」

    「但是,而今的情況,主罪在呂承安。」

    「你來時應該也聽到外面的聲音了,這些書油子,是想要借題發揮,借士兵打人之事,朝着狄樞相身上潑髒水!」

    「這關關狄樞相何事?」一旁的徐莽忍不住問道。

    蘇良無奈地說道:「這些人肯定會說,禁軍士兵仗狄樞相之勢,當街行兇!」

    此等事情,狄青是否知曉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一旦武人做出違背法令之事,都能朝着狄青擔任樞密使後武人逐漸囂張跋扈,去關聯。

    而後,自有官員彈劾狄青。

    包拯點了點頭。

    「景明,此事你便不要參與了,因交趾之事,很多書生也想找你的麻煩。明日老夫將會張貼公告,將此事的結果公之於眾,並警告那些鬧事者,不得借題發揮!」

    蘇良撇了撇嘴。

    「希仁兄,這類無賴型書生實在是討厭,就沒有徹底整治他們的辦法?」

    包拯無奈一笑。

    「我朝言論自由,那些找茬的書生不過是習慣了文尊武卑的感覺,又因我朝立國之事,所以對武人有偏見,排斥武人,依舊還想將武人踩在腳下而已,大多數書生還是明事理的,這一小部分人掀不起太大風浪!」

    「希望如此吧!」蘇良長嘆一口氣,道:「文武齊心,方能興國,希望這場風波能夠儘快過去。」

    隨即,包拯看向徐莽。

    「徐都頭,老夫看呂承安為人挺實在,被抓後,一直稱自己丟了龍羽軍的臉面,受刑之後,你不會將其驅逐出龍羽軍吧!」

    「我肯定不願驅逐,只是龍羽軍有軍令」徐莽看向蘇良。

    龍羽軍的軍令乃是蘇良制定的。

    按照軍令,有與百姓打架鬥毆者,立即逐出龍羽軍。

    蘇良胸膛一挺,道:「我覺得打得甚好,要是被臭罵一頓都不還手,那才是孬種呢!」

    包拯聽到此話,臉色變得認真起來。

    「景明,可以不懲罰,但也絕對不可賞,你萬萬不可在軍中說類似『打得好、要還手』之類的話語,不然只會使得文武之爭,越來越激烈。」

    「論打仗,武人在行,但這裏是汴京城,那些期待着看狄樞相下台的書生們,壞主意多着呢,武人哪裏是他們的對手!」

    包拯深知蘇良的脾氣,他還真有可能幹出這類事情來。

    「明白,這次我們就忍了!」蘇良道。

    片刻後。

    蘇良與徐莽離開了開封府。

    馬車上。

    蘇良想了想,朝着徐莽道:「明日,你早些去開封府,待呂承安受刑完畢,向那五名書生道歉時,後者可能會找麻煩,莫讓呂承安掉在他們的話語陷阱里!」

    「另外,呂承安不是休假半日看其城郊的家人嗎?你多買些禮品,與他一起去,然後幫我轉告他,他沒有丟龍羽軍的臉!」

    「明白,頭兒!」徐莽點頭道。

    就在這時。

    蘇良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喊叫聲:東華門外唱名者方為好男兒!

    當下。

    此話已成為許多讀書人的口頭禪。

    而蘇良,現在最討厭的就是這句話。

    此話,儼然就是在挑撥文武對立,助長那些擁有莫名優越感的讀書人更加肆無忌憚地排擠、貶低武人。

    蘇良攥着拳頭。

    「這個韓稚圭(韓琦),真是糊塗,我今晚就修書一封,痛罵他一頓!」

    當日黃昏,此事還在發酵。

    如蘇良預料的那般。

    一些人小題大做,已經將此事牽扯到了狄青的身上。

    他們稱,是因狄青任樞密使,武人才有底氣囂張跋扈起來,以後可能會有更多的武人生亂,最後變成大禍患。

    與此同時。

    一些官員也繼續呈遞奏疏,希望朝廷能免除狄青的樞密使之職。

    趙禎心如明鏡,自然不會接受此等建議。

    但是,若此類事情經常發生,恐怕就不一定了。

    翌日。

    蘇良將痛罵韓琦的信件寄了出去,但感覺還是不解恨。

    當即又寫了一封。

    他與韓琦私交尚可,根本不懼韓琦因此事與他斷交。

    近午時。

    蘇良得知官家將那些呈遞彈劾狄青奏疏的官員痛罵了一頓後,心情不由得變好了許多。

    就在這時,開封府來人。

    一名衙役告知蘇良,龍羽軍總教官徐莽在呂承安向那五名書生道歉之時,將五十多名書生暴揍了一頓。

    這次,書生們也都動了手。

    屬於互毆。

    但五十多人未曾打過徐莽一人,

    「什麼?」蘇良幾乎要瘋。

    一個一打五的就已經鬧得朝堂不寧了,現在又出來一個一打五十的。

    「不是只有五名書生嗎?怎麼怎麼突然冒出來五十多名書生?」蘇良問道。

    「其他人都是那五名書生叫來,聽呂承安致歉的。」那衙役道。

    「你可知徐都頭為何出手?」蘇良又問道。

    「似乎是先發生了口角,然後推搡推搡着就打了起來,徐都頭下手挺狠的,若不是衙役們相攔,恐怕要出大事!」

    蘇良面色鐵青,直奔開封府。

    他了解徐莽。

    徐莽非魯莽之人,一定是那些書生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或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

    半個時辰後。

    蘇良來到了開封府。

    此刻,開封府府衙院內,五十多名鼻青臉腫的書生正在哀嚎,一旁有大夫正在為他們擦拭傷口。

    蘇良大眼一瞧。

    徐莽下手確實比呂承安要狠多了,不過並未有人受重傷。

    依照徐莽的身手。

    將這五十多名只會動嘴的書生徒手殺掉,根本不費吹灰之力。

    蘇良走進公堂內,徐莽和呂承安已將口供錄完。

    坐在上面的包拯黑着臉,看到蘇良後,示意判官將口供遞給他。

    蘇良認真看了起來。

    打架事件發生在開封府外。

    呂承安受刑後,在兩名衙役的攙扶下,向五名書生道歉。

    但令眾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五名書生竟然叫來了五十多名書生圍觀。


    然後。

    兩名衙役示意呂承安道歉,而徐莽就站在一旁。

    呂承安道歉時,那五名書生嫌其躬身不夠低,不真誠。

    呂承安連續躬身三次,那三名書生還是不滿。

    與此同時。

    一名書生罵了一句「有娘生沒爹教的狗玩意,道歉的禮儀都不懂!」

    此話一出,徐莽突然怒了,衝上去拽住那名說話者的衣領,讓其向呂承安道歉。

    後者不從,然後一群人推搡推搡着,就打了起來。

    徐莽以一單挑五十多人,一旁的衙役們攔都攔不住。

    蘇良看完後,瞪眼看向徐莽。

    「徐莽,呂承安衝動,乃是他才不過二十歲,伱發什麼瘋,不知道此事的影響嗎?」蘇良張口呵斥道。

    徐莽拱手道:「頭兒,我願接受任何懲罰,此事與呂承安無關。」

    「這是逞英雄的時候嗎?」

    「龍羽軍乃是天子親兵,無論何時,都不能如此毆打百姓!此外,你知曉此事對狄樞相的影響有多惡劣嗎?」

    蘇良走到徐莽身邊,一腳踹了過去。

    「嘭!」

    蘇良這一腳,使了全力。

    徐莽被踹倒在地上後,立即又站回原處。

    蘇良即使拿刀砍了他,他都不會有絲毫反抗。

    蘇良不是心疼外面的書生,而是徐莽如此做,肯定會被重罰。

    完全划不來。

    就在蘇良準備再踹過去時,呂承安攔了下來。

    「頭兒,不是不是徐都頭的錯,是我我從小就沒有爹,徐都頭忍不了別人罵我是有娘生沒爹教的!」

    此話一出,坐在上面的包拯,表情明顯一滯。

    蘇良也放下了剛剛抬起的腳。

    大堂內頓時安靜了下來。

    推己及人。

    若是自己幼時無父,然後再被罵是「有娘生沒爹教的狗玩意」,任誰都會憤怒。

    蘇良走到徐莽的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辱人父母者,該打,你沒做錯!」

    蘇良看向包拯,拱手道:「包學士,徐莽毆打百姓乃是下官指使,我願擔主責!」

    包拯瞪了蘇良一眼。

    「景明,律法面前,本官不會徇私,誰是主責,本官比你更清楚!」

    「來人啊,先將徐莽押入監牢!」

    待徐莽被帶走後。

    包拯道:「景明,徐莽打人之事,老夫自會依照大宋律法督辦。」

    「徐莽曾是狄樞相的部下,又是你負責的龍羽軍總教官,你想一想如何自救,若因此事,連累了你們兩個,才是朝廷的巨大損失!」

    「老夫現在就向官家稟明情況,免得有人再亂說!若官家召你,你定要實話實話,現在不是誰救誰的時候,而是不能將此事鬧大,明白嗎?」

    包拯還是非常理性的。

    「明白。」蘇良點了點頭。

    不到一個時辰。

    龍羽軍總教官徐莽一人毆打五十多名書生的事情便傳播了出去。

    一些不喜蘇良和狄青的官員心中大喜。

    兩日間,出現了兩撥武人毆打文人之事,幾乎已經能坐實當下武人已開始居功自傲了。

    眾官員紛紛上奏。

    一方面,彈劾禁軍將士仗樞密使狄青之勢,目無王法,毆打百姓。

    另一方面,彈劾蘇良對龍羽軍管教無方,應收回其對龍羽軍的統領之責,並給予懲處。

    就在蘇良思索着如此將此事壓制下來的時候。

    狄青上奏了。

    狄青致歉,稱自己有罪,沒有管好將士,不適合擔任樞密使之職,再次請辭。

    蘇良知曉這個消息後,差點兒沒有被氣死。

    狄青在打仗時如天神下凡,甚是威風。

    但在一群文臣的彈劾下,軟弱的就像個受氣的小媳婦。

    此事,徐莽有錯,蘇良有統領不當之錯。

    但狄青哪有錯。

    可是,朝堂官員彈劾最多的就是狄青。

    狄青沒有錯,但作為一介武官卻擔任樞密使的狄青卻有錯。

    無論做什麼,都是錯。

    狄青認錯。

    就是等於承認了武人不如文人。

    這一刻。

    蘇良驟然生出一種無力感。

    他已經不想再與那些反對狄青任樞密使的官員去論辯解釋了。

    這些人想要的結果。

    是武人在文人面前,永遠都要低着頭。

    當然。

    並非所有的讀書人都這樣想,但是有一顆老鼠屎,就能壞一鍋湯。

    只要狄青擔任樞密使,日後便還會發生類似的事情。

    就在蘇良思索着要如何做的時候。

    曾公亮快步走了過來。

    「景明,徐莽打人之事與你無關,你莫做出任何反應,認錯不認錯都沒必要。」

    「官家決定將此事大事化小,徐莽自然逃不了懲罰,但對你與狄漢臣,略加懲戒就可,你覺得怎麼樣?」

    「不怎麼樣!狄帥有何錯,我有何錯,徐莽有何錯?」

    「那群狗書生,罵一個幼時失父的人沒教養,曾相,你覺得該不該揍?他們就是故意找茬,看不慣朝廷提升武人地位。武人一味忍讓,文武對立,遲早要出事兒!」

    曾公亮就知蘇良是此類反應。

    「景明,你說的這些,官家和我們幾個相公都清楚,但而今不是徐莽着了那幾個書生的道兒嗎?武人和文人玩心眼,怎麼玩得過,你若抓住此事不放,沒完沒了,正是他們想看到的。」

    蘇良的倔脾氣來了。

    「文武應平等,我不允許這些文人騎在武人的脖子上!他們都是為我大宋立過軍功的,我建議對那些書生嚴懲,不然以後武人們更加抬不起頭來!」

    「一旦嚴懲,此事將會更亂!你就別再添亂了,擢升武人地位非一朝一夕之事,天下的讀書人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耐心些!」

    「等他們適應,咱們的將士都廢掉了!」

    蘇良想了想,突然眼前一亮,道:「那些人所排斥的並不單單是狄帥任樞密使,而是狄帥任樞密使後,武人地位逐步提升,誰也阻攔不了。」

    「既然如此,我就獻一策,讓他們死心!即使狄帥被罷了樞密使之職,武人們也不會被文人騎在脖子上!」

    說罷,蘇良蘸墨提筆,開始撰寫起來。

    曾公亮站在一旁,心情激動。

    自全宋變法以來,蘇良所寫之策,皆為良策。

    若能一下子提高武人地位,那就從根本上解決了麻煩,文人們再攻擊狄青,便沒有太大意義了。

    唰!唰!唰!

    筆走龍蛇,蘇良的速度非常快。

    不到半個時辰,便一氣呵成,寫出了一道提升武人地位的策略。

    其名為:興武策。

    曾公亮朝着未乾的墨跡一吹,當即認真看了起來。

    看完後,他有些懵。

    「此策,實為良策,但官家能能同意嗎?」

    蘇良這道興武策,主要有兩部分內容。

    其一,在各地州府如興建州學府學那般,興建武學院。

    教授武人學習軍事謀略、兵書兵法,各項軍陣武藝。

    其重心為:謀略為先,武藝次之。

    直白點來講,武學院就是培養軍隊將才之地。

    其二,重視武舉,新設武狀元,武進士,與科舉取士並重,使得武舉考試登榜者也能在軒外唱名。

    武舉制度,起於武周時期,不過最開始都是選拔武藝高超者。

    宋代也有武舉,但不受重視,基本都是時而被廢,時而恢復,甚至淪為了一些外戚朝着軍隊塞自家人的途徑。

    中武舉者,根本沒有什麼地位。

    蘇良之策,乃是要武舉與文舉並重。

    若此策施行,那武人亦有資格享受軒外唱名的資格。

    武人的地位將迅速擢升。

    以後就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而非「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了。

    「景明,我最欣賞此策的兩個地方,其一,你一直在強調文武並重,方可興國,我贊成這一點。」

    「此外,你將武人之謀略放在武藝之上,強調武人多讀書,這才是真正的強兵之策,將有能耐,兵才有能耐,腦子永遠比身體更具有殺傷力!」

    「讓武人也有資格軒外唱名,老夫想一想都興奮,若能成,我大宋絕對能超越漢唐!」曾公亮務必激動地說道。

    他雖是文臣,但極為痴迷武事,尤其是兵法韜略。

    (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



  
上官不水作品:  
類似:  近戰狂兵  生生不滅  娛樂帝國系統  不滅武尊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我在大宋做台諫官"
360搜"我在大宋做台諫官"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