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仿製武器(1 / 1)
離開武漢,到了新加坡,想想接下來南陽大規模湧入的人口,李牧還是決定先採購糧食。
三萬噸小麥,一萬噸大米,五千噸大豆,三千噸白糖,剛好把空間佔滿。
沒有多呆,很快就返回國內,剛在武漢下了飛機,就被眼前的情況驚呆了。
漢口街頭的人流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了,到處都是拖家帶口混亂的人群。
李牧找人打聽了一下,才知道原因。這次小本子進軍的路線是沿長江南北兩岸,果府也計劃沿長江南北兩岸阻擊。
長江南北兩岸自來是繁華之地,分佈着許多口岸城市,仗打起來,這些城市說不受到波及都沒人信。
於是乎,更大的人流,更多的人群,拖家帶口,開始西遷。
雖然大部分都去往西南,也有一部分遷往南陽及西北地區。
李牧乘坐汽艇,走漢水返回南陽的途中,漢水往來的船隻比平日裏多了十倍不止,大部分都是運送人員和各種物資的,也有一部分運送各種機械和設備,大概是西遷的工廠。
等返回南陽,休整的寬闊平坦的馬路上,更是黑壓壓,拖家帶口望不到頭的人流,全都是逃難西遷的人群。
隨後,李牧找來專門接收這些人流的機構負責人,看了看他們的統計數字,也是吃了一驚。
前些天還好點,每天只有一兩萬,最近這幾天,每天湧入那樣的人口,竟高達七八萬人。
就這,還遠遠不是盡頭,每天湧入的人流都在增長。南陽方面現在也是壓力山大。這麼多逃難西遷的人,或許身上帶了點家當,但不可能帶多少糧食,飯總是要吃的。
再加上,李牧以前立的規矩,對逃難來南陽的人,需要安排簡單的食宿,直到他們能找到一份能湖口的工作。
儘管,有一部分身上有餘財的人,適應不了這種簡單的食宿,會花錢住旅社,租房子,自己買糧。剩餘的一大批人,對於南陽來說仍然壓力極大。
這也怪如今的南陽吸引力太大了,本來有一大批遷往西北的人,經過南陽,發現這裏物價便宜、治安良好、吏治也極好…對待流民和西遷的人也非常好,竟然停了下來,不打算走了。
幸好,李牧前段時間啟動的大工程夠多,短時間能吸收非常多的勞動力,基本上這些流民來到南陽收容站,待不了幾天,就會被安排工作,一家老小都能有口飯吃。
對於一些有些余錢的來說,短段時間內衣食無憂,也可以從容找工作。
如此多人口的湧入,又帶來另一個問題,糧價似乎又開始抬頭了。不但是南陽,西南、西北的糧價,都開始往上漲。
俗話說,湖廣熟天下足,作為湖北首府,如果這次武漢丟了,糧價可能會進一步上漲。
反映到具體上,李牧為穩定糧價專門成立的糧行,下面開設的十幾家糧店,每天排隊買糧的長龍更長了。
很多人,即使排一天隊,也輪不到,買不到一粒糧食,這進一步造成了恐慌,讓糧價開始抬頭上揚。
還好,李牧這次採購了大批糧食,還能應付一陣子。
不過,這樣也不是辦法,總要做出點改變。一來不能使真正缺糧的人來不到糧食;二來也不能無限制的賣糧,畢竟從國外採購糧食也不容易。
最終,李牧採用了折中的辦法,一方面增加糧店的數量,一方面減少單人單次的採購量。
南陽城方面,糧店的數量增加到七個,下面的縣城,根據人口多寡,糧店的數量增加到兩到三個。讓糧店的數量從十幾個直接增加到三十多個,大大分流了排隊的長龍,讓大部分排隊的人都能買得到。
不過,單人單次買糧的數量,也由五十斤降到三十斤。
與此同時,麵粉廠生產的麵粉,也由每袋五十斤,降到每袋三十斤,剛好每次限買一袋。
安排好這邊的事,李牧再次飛到新加坡,趁武漢的民航還運營,他要多跑幾趟。
這次,李牧增加了大米的採購比重,兩萬噸小麥,兩萬噸大米,三千噸糖,還有幾千噸的炸藥原材料和鋼材。
誰讓逃難和西遷的人,大部分是來自長江南北兩岸,許多都是吃大米的。
就這樣,李牧一連來回採購了三次糧食,到了第四次,剛在新加坡落地,就聽到消息,漢口遭遇大規模空襲,其中包括民航機場,武漢的民航暫時都中斷了。
李牧不知道接下來還會不會復航,但,可能性不大,即便有也只供專機或者運輸機,民航不太可能了。
好在,這邊總算有點好消息,他訂購的那一批武器到了。一同到達的,還有他前段時間訂購的那一批,生產青黴素需要用到的設備。
這些武器總共有:毛瑟98k步槍十萬杆;捷克產lt-38輕型坦八十輛;射程超過九公里的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五十門;捷克式輕機槍三千挺的訂單;可以打穿坦克和裝甲車的m2重機槍五百挺。
又採購了一大批軍需物資,安排國內的人手去洛陽接自己,李牧這才坐上飛機。
從新加坡到曼谷,從曼谷到河內,從河內到昆明,武漢民航機場被炸,通往武漢的航線暫時是廢了,李牧買了一張通往重慶的機票。
他倒也不怕有人認出他的身份,李牧通過牧武商行和南陽方面,早就辦理了幾十個以假亂真的真實身份。甚至通過遠東商行,他還虛構了幾個同樣能以假亂真外籍的身份。
再加上,他在化妝方面有一點研究,小小的改變一點外表並不困難。
這也是他往返國內外那麼多次,沒有引起任何人注意的原因。
皆因他每次買機票,都會換個身份,比如從新加坡到曼谷,機票他會用一個身份買;下了飛機後,簡單的畫一下妝,他會用另一個身份買機票,坐飛機;到了河內下了飛機,又會換成另一個身份買機票坐飛機到昆明;從昆明坐飛機同樣如此,他會再換一個身份買機票。
如此,這麼多的身份交織下來,根本沒有人察覺,更沒有人相信他會如此頻繁的坐飛機往來國內外。
飛機很快到了重慶,由於湧入了大批人流,此時這裏也亂鬨鬨的,他運氣不錯,次日就有通過洛陽的民航。這種客運支流航線,平時一周也就最多兩班。
李牧沒有在這裏多待,次日便坐上了飛往洛陽的飛機。下了機,這邊接機的人早已安排好,也沒多停留,直接返回南陽。
大戰在即,航線也處於半中斷狀態,接下來就好好應對國內的局勢吧。
首先是,加強十萬民兵預備役的訓練,除了農忙時節,由以前的一月集訓一周,改為現在的一月集訓兩周,這次採購那麼多毛瑟98k,就是為此準備的。
多佔用的時間,李牧會給予一定的補貼,保證儘快形成一定的戰鬥力。
另外,這次採購的八十輛輕型坦克,李牧直接拿出三十多輛,撥給前沿裝甲營,一部分彌補前線這段時間的損耗,一部分加強裝甲營的火力和戰鬥力。
剩下的四十多輛坦克,李牧再次成立了一個裝甲營,作為南陽的守備力量。
另外,這次採購的五十門山炮,除了一部分撥給的前線,彌補戰爭損耗和加強炮兵營的火力外,剩下的李牧又成立了一支炮兵營。
忙完這些,李牧藏在心頭很久的一個想法冒了出來,以現在南陽的人才儲備和工業實力,是不是能彷照,甚至自主研發創造一些武器。
李牧的第一個目標是「擲彈筒」,它的別名又叫超輕型迫擊炮,主要裝備小本子的軍隊中,口徑在50mm以下,單兵攜帶,不佔編制。
主要特點是射角大,彈道彎曲,射程不遠。主要用來殺傷躲藏在工事和隱蔽物後的敵軍,或者在遠距離殺傷敵軍有生力量。
操作也方便,可以伴隨由單兵攜帶,隨一線步兵移動,對一線步兵進行支援。隱蔽性也很強。
而且擲彈筒除了發射專用榴彈外,還可以發射制式手榴彈,不過手榴彈作為炮彈使用閉氣性不好,射程大約在兩百米左右。
論便捷比迫擊炮強多了。
自然,抗戰中,這種武器也讓國內軍隊吃足了苦頭。想從國外採購相似的武器,國外卻很少。主要因為這種武器在歐洲戰場沒什麼用,人家都是大炮幾公里十幾公里外對轟,擲彈筒根本挨不着邊兒。
在國內戰場,這種武器卻如魚得水,讓軍隊苦不堪言。
當然,當時國內的軍隊也繳獲過不少擲彈筒,然後加以彷制。不過因為各類物資奇缺,產量並沒有想像中的多。
這些,對李牧來說都不是問題。
他最看重這款武器的兩個特點:一是重量輕,易於攜帶,可提供及時的火力支援。
就像小本子知名的八九式擲彈筒,只有不到三公斤,比一把步槍的重量要輕的多,非常適合單兵攜帶。
九一式手榴彈也不過45公斤,一個彈藥袋裝彈八發也不過6公斤,加上擲彈筒,整個作戰系統一共不到7公斤,比一挺捷克式輕機槍還要輕。
而且,由於重量輕,擲彈筒小組不會像迫擊炮組或者重機槍組一樣由於負重大,無法及時隨一線步兵作戰。實戰中,擲彈筒小組甚至可以隨着步兵衝鋒。
第二個優點,也是李牧決心彷制的原因,威力不錯,造價低,所使用的工藝也不高。
只要有材料,有原型,有一定的技術水準,很快就能彷制出來。
恰好,蘭封會戰,繳獲了大量的擲彈筒,有足夠的原型可供參考。
很快,一個有搬遷到南陽的幾所大學的工科教授、學生、還有這段時間招聘的相關的技術人才,組成的武器裝備研發研究院成立了。
一部分人手,去彷制、優化擲彈筒,爭取儘快進行量產。
另一部分人手,研發李牧提出來的另一件武器,斯登衝鋒鎗。
這款武器生產技術同樣簡單、粗糙。但同時也是一把二戰名槍,為盟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二戰期間一共生產了三百多萬把。
二戰初期,英軍沒有裝備制式衝鋒鎗,面對擁有大量自動化輕武器的德軍部隊,在單兵火力上明顯佔下風。1940年,英國在法國的遠征軍由敦克爾克大撤退,儘管撤退成功了,但是大量武器都被部隊扔在了海灘上。
當時,英國與陸、海、空都在擴編,什麼樣的武器都缺,不但缺武器,還缺錢。
於是斯登衝鋒鎗。
它結構簡單,造價低廉,生產工藝粗糙。絕大多數組件是衝壓而成,只有槍機和槍管需要機床作業。
槍托是一根鋼條和一塊鋼板焊接而成,槍身是一根鋼管,透過槍栓槽可以看見裏面的彈黃。
不過,雖然簡陋的看上去不倫不類,火力和穩定性卻不錯。
但,有優點,自然有劣勢。這款衝鋒鎗雖然有着價格便宜、生產快速等優勢,但因為其結構和技術,過於簡單粗糙,也有着性能不穩定的缺點。整個斯登衝鋒鎗只有47個零件,其中有45個是直接衝壓成型的,使用壽命很短,且非常容易損壞。
此外為了減少加工步驟,這支槍的槍管里只有兩條膛線,這讓這把槍的精度也非常低,子彈打起來會到處飄。
而且因為其過於簡陋的設計,這把槍還非常容易卡殼和走火。再加上粗糙的外觀。二戰中,雖然盟軍裝備了三百多萬把,卻人人厭惡,給他拉起了一個別名「臭氣槍」。
有一些士兵經過正在裝箱外運司登衝鋒鎗的場地時,還會故作掩鼻狀哼一聲「臭不可聞」。
但,儘管缺點這麼多。這款武器,卻以其低廉的生產成本,簡易的生產工藝,不高的技術要求,短時間內進行了大量的生產。
成為盟軍,特別是英軍的近戰主要武器之一。
這樣的武器,放在盟軍手裏,會被嫌棄。如果放到國內,絕對大受歡迎。
來這個世界之前,他簡單的記了一些資料,其中就有斯登衝鋒鎗大致結構和工藝。主要還是來前考慮到,以抗戰時期國內的工業水準,也只能生產這個水平的衝鋒鎗。給個湯姆遜衝鋒鎗的完整圖紙,你也生產不出來。
好在,這把槍的威力和穩定性真不錯。
隨後,李牧把這把槍械的大致工藝和結構畫了出來,讓這些教授和技術人員,依葫蘆畫瓢,儘快開發出原形。
現在國內一些兵工廠都可以彷制捷克式輕機槍,生產這麼一款技術粗糙的衝鋒鎗,應該不太難。
第四百五十二章仿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