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四百四十二章物價飛漲與民生(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坐汽艇來到漢口,李牧在警衛的護衛下,低調的了解了一下當地的物價水平,默默的嘆了口氣。

    雖然前方打了勝仗,不出意外,物價仍呈上漲趨勢,特別是民生物資。

    以銀元計價,大米一石價格達到了二十塊銀元左右,一石相當於一百二十斤。

    換算下來,一塊銀元只能買六斤大米。

    相比大米,小麥價格便宜一些,同樣價格不菲,以銀元計價,一擔小麥價值九塊銀元。

    一擔相當於一百斤,相當於一塊銀元只能買十一斤小麥。

    大豆價格同樣漲得厲害,戰爭開始前,大豆每擔價格是六點五塊銀元,現在已經漲到了每擔十一塊銀元。

    相當於一塊銀元九斤,比大米便宜了點,比小麥貴一些。

    和戰前相比,這幾種主要糧食的價格漲幅超過百分之五十。

    但,這還只是開始,以後價格會更高。更別說這是以銀元計價,若是以法幣計價,隨着貨幣濫發貶值,價格將竄上天。

    感慨着國內的糧價,又想到國際市場,給遠東商行發了一份電報,讓他們發了一份如今國際市場的糧價。

    大米每噸在45美元左右;小麥更便宜一些,每噸價格價28美元左右;至於大豆,每頓在39美元,差點就趕上了大米的價格了。

    按照目前的匯率,換算成銀元。

    每噸大米108塊銀元;每噸小麥在67塊銀元;每噸大豆在93塊銀元。

    國內的糧價,相比國際市場,高了兩倍。

    李牧感慨的同時,也知道這很正常。即便戰爭爆發前,民國這麼多年,國際糧價一直比國內便宜。

    不論是北洋時期,還是果府,都曾進口過洋米、洋小麥,打壓過國內的糧價,效果都不錯。基本上這些洋米、洋小麥一進來,國內的糧價就會斷崖式下跌。

    但是,從國外進口糧食,是需要用外匯的,以北洋和果府的財政狀況,那負擔得起。唯有碰到國內受災減產,高糧價時期,進口一批,打壓一下國內的糧價。

    ……

    為此,李牧專門找來民國曆年的糧食價格了解了一下。

    民國前幾年,糧價比較平穩,米價每石徘回在6.42~7.40元之間。

    民國九年,黃河兩岸遇旱,民國十年,長江流域澇災,旱澇交困,這兩年米價每石分別上升到9.61元和9.68元。

    最終也未突破10元。

    一直到民國16年發生蝗災,米價上升。加之受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銀價下跌,銀本位的中國貨幣相應貶值,到民國18年,每石粳米超過15元。民國19年,糧價繼續上漲,最高超過20元,引起社會不安。

    由農業經濟專家、糧商和有關當局推派代表共同組成「糧食委員會」,商議進口洋米,並決定5月初開始發售平價米。歷時5個月,到9月底結束,秋後新米登市,米價趨向緩和。

    民國20年以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遭遇經濟危機,為擺脫經濟危機,實行傾銷政策,糧食市場上洋米大量湧入,米價回落。

    民國21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日軍侵犯淞滬,米市場一度停頓,但復市後,大量洋米湧入,米價又轉為下跌,到年底米價跌至每石9元。到民國23年夏,隨着不時有洋米湧入,最低價已不到8元。

    民國23年7月,蘇浙遭大旱,內河乾涸,航道不暢,糧食貨源減少,每石米回升到10元以上。民國24年上半年有4個月米價高達13元。11月,受災的蘇浙產區來滬採辦糧食,糧價再度趨高。

    但不久洋米又涌到,價位下降。民國25年一度低於10元,民國26年,也就是去年,抗戰爆發前,一石米才11~12元。

    如今抗戰爆發不足一年,進口渠道不暢,無法平抑國內的糧價,再加上戰爭導致的人心惶惶,一石又漲到二十元。

    至於小麥,從民國成立到抗戰,小麥價格一直穩而偏低。民國元年~13年間,每但擔小麥價格一直徘回在3.81~5.14元之間。

    民國14~19年,上升到5.73~6.35元。民國20年以後,由於進口了大量洋小麥。小麥供多求少,價格下落2.71元每擔的低谷。

    相當於一塊銀元能買三十七斤小麥。

    到民國23年7月以後,受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上漲的影響,國內又遭乾旱,使麥價回升。民國25年,麥價繼續上漲,入冬,國際市場麥價暴漲。

    到了去年,也就是民國26年小麥價格回升到最高每擔6.07元。

    抗戰爆發後,進口渠道堵塞,再加上國內人心惶惶,糧商屯集,小麥價格進一步上漲,到了現在的每擔9塊銀元。

    大豆價格相對穩定,批發價每擔一直維持在5~6元之間。民國19年一度超過6元。10月轉為下降。民國22年起進入3.5~4.5元的低谷。民國24年,回升到5元以上。到抗戰前夕,大豆批發價達到每擔6.5元。

    如今,更是漲到每擔11塊銀元。

    在漢口待了一天,由於豬鬃、桐油,的生意停罷,沒有物資再販賣到國外,僅僅帶了上次物資的銷售回款,再次趕赴新加坡。

    到了地方,接收了一部分訂購的設備,李牧考慮了片刻,決定這次拿出一半的空間採購糧食。

    南陽雖然是產糧地,最近湧入的人口太多,消耗也大大增加,再加上軍隊的消耗,已經需要從外地採購了。

    這也導致了最近這段時間,南陽的糧價節節攀升,已經快要追上武漢的水平了。

    從外地買糧食,運費也是不小的成本,即便能從原產地採購一些價格便宜的糧食,運回南陽價格也不會低。

    南陽地區的人口如今已經超過七百萬,其中兩百萬是最近一年湧進來的,沒有土地,只能從市場上買糧食。

    糧價太高,對於這些人的生活、甚至生存,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從國外採購一些糧食,賺錢的同時,順便抑制一下南陽地區的糧價。

    ……

    一立方米的空間,大概能裝八百公斤左右的糧食,一萬立方米,能裝八千噸糧食。

    這次李牧準備了三萬立方米的空間買糧。

    在遠東商行的協助下,採購了一萬噸大米,一萬噸小麥。


    大豆也採購了四千噸,大豆不但能做糧食,也能做豆腐、豆芽,在如今這個年代,也算是不錯的菜品。

    總共兩萬多噸糧食,花費了不到九十萬美元。

    剩下的三萬立方米空間,李牧又花了25.8萬美元,採購了八萬桶兩百升的汽油,還有幾千噸的火藥原材料和鋼材,再加上一些機器設備,才把空間填滿。

    回國前,李牧又訂購了一批內河炮艇。

    十艘三十噸排量;十艘五十噸排量;十艘八十噸排量,總共三十艘,總價大概在一百五十萬美元左右。

    貴是貴了點,用處還是很大的。

    ……

    回到南陽後,李牧專門成立的一家糧食商行,在南陽城及下面的十幾個縣城,設立了十幾個糧食店,以市場價八五折的價格銷售糧食。

    一經開業,造成極大轟動,特別是那些從外地逃難或者遷居過來的底層民眾,個個喜形於色。

    糧價的持續上漲,對他們來說負擔太重了。儘管在南陽地區,李牧開啟了許多大工程,只要有力氣,不缺掙錢的地方。但也只能維持個溫飽,糧食價格再漲下去,連溫飽都維持不下去了。

    眼看戰火越燒越旺,糧價越漲越高,沒有下降的勢頭,大家都愁壞了。但也沒有任何辦法,亂世之中能找到一塊穩定的地方已經極為難得了。

    如今勐然聽說公署為了抑制糧價,以市場價八五折的價格售糧,儘管只便宜了一層半,對民眾來說也是個難得一見的好事,總算能減輕點負擔,有點希望和盼頭了。

    這也導致了,十幾個糧食店剛剛開業,門口立刻排起了巨大的長龍。

    僅僅兩天功夫,就賣出去六千多噸糧食,就這樣,第三天買糧的人仍然排成了長龍。

    民眾對買糧的熱情,出乎李牧的意料。

    想想也對,除了本地原有的人口,有兩百多萬人是最近一年從外地湧進來的,兩百多萬人,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糧食。

    即便本地有富裕的糧食能供應一些,仍然有不小的缺口。況且,隨着接下來戰火蔓延,不知道還會有多少躲避戰火的人口湧入,對糧食的需求量將會更大。

    這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第三天,眼看人們買糧的熱情不減,李牧只能採取限購措施,每次最多只能買五十斤。對一個家庭來說,五十斤糧夠吃一段時間了。

    他這麼做,倒也不是限制民眾買糧,想多買多排一次隊就行了。主要為了限制一些商家,趁機從這裏採購便宜的糧食囤積。有了這條限制,能鑽的空子就不大了。

    其實,糧價不是不能定的更低點,直接定到市場價的八折、七折,甚至更低,他都有的賺,李牧主要還是防範商販鑽空子。

    從這裏收集低價糧,運到外地販賣。

    他從國外運糧也不容易,一來一回需要不少時間,雖說能掙不少,如果換成軍需物資,能更掙更多的錢。

    主要還是考慮當地的民生,才從國外採購糧食,平抑物價。

    如果被商販抓了漏洞,從本地收購低價糧,運到外地販賣,那就得不償失了。

    八五折,剛好是個好價格,從本地收上來,再運到外地,這中間使用的人力物力,加起來和市場價沒什麼區別,自然也沒什麼利潤,就沒商販去幹了。

    ……

    限購果然是個好策略,第三天的糧食銷量只有一千多噸,李牧鬆了一口氣。

    加上大豆才總共從國外採購兩萬多噸糧食,按照前兩天的賣法,五六天就沒了。

    現在每天一千多噸的銷量,總算給了他採購的時間。

    沒辦法,當天晚上李牧就坐上了去武漢的汽艇,他要繼續去新加坡採購糧食。

    這次,李牧採購了1.5萬噸大米,2.8萬噸小麥,5000噸大豆。

    總計4.8萬噸,花費了一百六十五萬美元,相當於1.65噸黃金,看似便宜的糧食,其實也不便宜。

    回到南陽,有了這一批糧食補充,十幾家糧店終於能堅持個把月了。

    到此時,李牧再次重視起了民眾生計的問題。那些經過千辛萬苦,拖家帶口逃難過來的,在這裏能不能有口飯吃?能不能生存下去?

    接下來幾天,他在警衛的陪同下,低調的到處走訪一圈,情況並不樂觀。

    南陽地區穩定的環境、良好的吏治和物價,吸引了更多的人過來。

    儘管他啟動了不少大工程,儘可能的招工,讓大家掙一份工資,有個飯吃,但仍有很多新來的人口生存遇到很大問題。

    那些有些身家,或者有學問有技術的人還好,那些底層民眾或者逃難來的,才是真的慘。時刻掙扎在死亡線上,這年頭餓死人真的挺常見的。

    主要原因是,現有的工作崗位,仍然不夠用。

    當天,回到豫園,李牧又召集相關人員開了一次會議,議題是如何讓這些人能活下去。白養着當然不行,只能繼續開工程。

    隨後,在李牧的主持下,南陽地區新設立了十幾家大型的磚廠和水泥廠。

    這些技術國內早就流行了,只要有足夠的人力,倒也挺簡單的,僱傭的工人還多。

    另外,又新成立了幾十家大大小小的工廠,比如五六家麵粉廠,三四家豆製品生產工廠,幾家水果罐頭工廠…

    當然,基建才是最吸收勞動力的地方,選了幾處隱秘的地方,重新啟動了幾個處秘密機場的建設工作。

    在南陽城附近,李牧又啟動了一項民航機場的建設工作,這次是光明正大的。至於以後用得上用不上,這不好說,反正能吸引勞動力。

    另外,在大山深處,十幾處兵工廠的建設工作也開始了,加上道路水電,又是一項大工程。

    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用上,但只要廠房和配套建好了,未來等機器拉來,直接就能上馬生產。

    不僅如此,還有一項不小的工程,建糧倉。接下來他會選一些合適的地方,建幾十座大型糧倉,未來國內缺糧是肯定的,這個需要提前準備。

    如此多的工程啟動,甚至造成了小規模的用工荒,本地的農戶,不少也開始打小工。

    李牧法幣多的是,倒也用得起這麼多人。



第四百四十二章物價飛漲與民生  
靜衍作品:  開掛的創業日常  
類似:  天降鬼才  娛樂帝國系統  紅龍傳記  不滅武尊  道界天下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影視世界生活錄"
360搜"影視世界生活錄"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