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繼續延後的登陸(1 / 1)
美國人正在討論如何幫助英國,打敗德國侵略者的時候,德國首都柏林,元首李樂也正在和他的手下們,研究如何進攻英國本土。
凱特爾從法國前線帶回來的消息,讓元首很不滿意。這個作戰會議,也是因為這件事情才召開的。
「我的元首,陸軍在登陸場內一片混亂,坦克兩個小時都沒有開上海岸……士兵們擁擠在一起,成批成批的被英國的機槍碉堡幹掉。」
「傘兵的空降還都在模擬階段,究竟會是一個什麼效果,我們誰也無法保證。」一個德國陸軍將領看了看發言之後坐下的凱特爾,跟着開口說道。
整個登陸演習計劃制定上就非常倉促,本來就是元首希望檢閱一下自己部隊的登陸準備情況,結果這個情況看起來非常糟糕。
陸軍方面準備的一塌糊塗,海軍方面也同樣沒有什麼太好的表現。支援登陸的部隊多數都是s級的魚雷艇,炮火支援幾乎等於零。
幾乎所有的壓制火力,都要依靠德國空軍來提供,如果第二天天氣不好,那灘頭部隊就只有可憐的幾門大炮,來支援自己的部隊進攻。
說是進攻可能都有些勉強,如果天氣一旦不好起來,那麼灘頭部隊能不能守住自己的防禦陣地,都成了讓人擔心的問題。
作為一名來自未來的穿越者,李樂當然見識過了空降部隊在諾曼底的威力,他當然知道自己的德國傘兵表現只會更好。
可他無法說服其他的德國將領一起相信這個推論。還是那個老問題,他知道的事情,沒經歷過的人是不會相信的。
當然,區別也還是有的。元首在海軍技術方面非常精通,他給海軍指定的戰術非常成功。
所以,陸軍方面也相信元首堅持的傘兵作戰方案,他們願意相信這些傘兵能夠在進攻的時候帶來奇效。
但是他們相信這些之後,發現自己依舊不敢把數萬名士兵,送到英國本土去作戰——登陸的損失一定會很慘重,慘重到讓人崩潰。
德國橫掃法國的作戰,陣亡的部隊一共加起來可能都沒有10萬人,進攻英國就要做好20萬甚至30萬以上的損失,這誰也不願意承受。
元首的戰爭越打越大,陸軍方面卻要為數十萬士兵的傷亡買單,這也不是高級將領們願意看到的未來。
實際上與英國和談這件事情之所以在德國高層那麼有市場,多數也是因為陸軍將領們不願意與英國全面作戰有關。
在希特拉原來的劇本里,在幾個月前,英國人就應該老老實實的投降,接受一個體面的和平了。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英國沒有投降,反而想要和德國人打到最後。這個結局讓德國高層感覺到了不安,劇本也開始向不受他們控制的方向演變下去。
「海軍的艦隊現在在布雷斯特,指望艦隊提供對海岸線的壓制,是不現實的事情……」海軍方面的代表,提出的問題也很尖銳。
艦隊只有一個,現在還在布雷斯特方向作戰。如果陸軍在幾個月內登陸作戰,海軍不可能再通過危險的英吉利海峽,趕到登陸場去幫忙。
沒有了海軍方面的幫忙,德國陸軍在登陸場上獨自面對敵人的炮火與攻擊,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
李樂看着自己的手下們,這還是在最高統帥部內的討論,如果算上真正的陸軍總司令部,還有海軍方面的相關指揮官,那反對的聲音只可能更大。
他倒是不惱怒自己的手下們如此反對自己,因為正是有了這些反對,才能讓他在專業的角度上去分析這些戰場問題。
因為來自後世的他,最擅長的是在整體評估上,尤其是在新型兵種戰場作戰能力評估上,有自己經過檢驗的正確認識。
而他自身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對於整體戰場上的評估能力有限,他欠缺真正的軍事知識,某些方面完全是一個門外漢。
以李樂的真正軍事水平,讓他在國防軍裏帶一個營的士兵,估計都有些勉強——他在這方面和希特拉差不多,都屬於那種眼高手低的決策者。
也正因為如此,李樂喜歡聽取意見,並且加入自己的理解之後,用後世的眼光在手下人的總結基礎上修補,得到一個更接近的答案。
來自後世的那些成功和認知,都只能作為現在德國將領們保守估計的休整,這就是李樂對自己金手指的定位。
不等李樂開口,一旁的帝國元帥戈林開口了——說起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來,恐怕德國將領裏面只有他的心情最好了。
德國空軍最近因為英國人對布雷斯特的反擊,殲滅了大量的英國空軍有生力量。
在這件事的基礎上,德國空軍最近頻繁的入侵英國空域,取得了相當驚人的戰果。
不同於以往,因為逐漸取消了對英國本土內陸的空襲,德國這一次出動了大量的俯衝轟炸機,針對英國海岸線進行了攻擊。
斯圖卡再一次成為了戰爭的主角,在戰鬥機的掩護下,針對英國海岸線的俯衝轟炸,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戰果。
一些工地一樣的工事施工現場,被發現並且被摧毀。德國空軍如入無人之境,幹掉了不少英國人的海岸工事。
之前德國飛機轟炸,光顧的是英國內陸的各種工廠還有運輸節點。所以英國高射炮,也儘量部署在了倫敦等城市,還有相關的工廠附近。
可這一次,德國一反常態,飛機只攻擊海岸線附近,就讓英國措手不及,防空武器也來不及調配展開。
針對英國海岸線的轟炸,也讓英國高層陷入到了恐慌之中。德國人隨時都有可能登陸的消息,讓整個英國岸防部隊都緊張萬分。
「我的元首!空軍已經取得了登陸場的優勢制空權!只要天氣狀況允許,我們就可以掩護登陸,並且驅逐敵軍的飛機還有巨艦。」戈林說話的聲音很自豪,李樂都聽得出來。
當然這自豪的聲音裏面,還有一個詞彙是李樂不得不注意的——只要天氣狀況允許!
是啊,只要天氣狀況允許,德國空軍就能夠出動。可如果天氣狀況不允許,那空軍就只能在法國機場上,看着自己的友軍在沙灘上被人屠殺。
「現在看來,海獅計劃還是要推遲的,原本計劃在1月進行攻擊,還是太草率了一些。」李樂想了想,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不是希特拉,還遠沒有到歷史上希特拉的那種唯我獨尊的心境。李樂覺得自己應該聽取別人的意見,這也是他和希特拉相比的另一個優勢。
誠然,在歷史上,希特拉在德國內部可謂是一言九鼎,說出的話很少有人敢忤逆。可這樣做滋長了希特拉本人的獨裁,把國家決策變成了他一個人的一言堂。
有的時候雖然一言堂代表着效率,可有的時候一言堂代表的卻是錯誤!更快的選擇走上一條不歸路,只能讓這個國家在失敗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另一方面,看似元首一言以決風光無限,可奈何手下人玩的是陽奉陰違的招數。
陸軍對待元首的決策的時候,時不時就要打一些折扣。然後還不敢說實話,最終用欺瞞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在1945年的時候,元首還看着地圖,幻想着自己的部隊可以守住陣地,可以進行反擊。
那些部隊都已經不存在了,結果卻還標註在地圖上——這樣的戰爭希特拉要是還能做出正確的決策,那才叫真的有鬼了。
正因為害怕自己的命令最終被陽奉陰違,李樂現在儘量不使用元首的權威,而是儘可能的說服前線將領聽從自己的調遣。
商量着來看上去有些軟弱,沒有希特拉當年那麼威風,可好處也不是沒有。在心悅誠服的信任下,陸軍欺上瞞下陽奉陰違的次數會越來越少,這樣方便李樂掌控真實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
要知道,現在李樂最大的金手指,就是用後世的經驗還有戰略眼光來分析戰場態勢。如果他手裏的數據不准,造成了自己的誤判,那這個金手指也就等於說是被抹殺了。
思來想去,李樂決定還是收斂一些驕狂,儘量和陸軍搞好關係,把自己的命令執行下去,才是最合適的選擇。
「陸軍在冰水裏演習都已經怨聲載道了,讓他們在冰水裏真正戰鬥,有些勉為其難了。」想到了這裏,李樂善解人意的開口說道。
「是的,長官!如果有可能的話,明年三月,陸軍一定會做好準備的。」凱特爾看到元首妥協了,趕緊開口給元首找了個台階下。
作為最高統帥部內的陸軍元帥,凱特爾當然了解元首的戰略意圖。他能容忍的陸軍拖延極限,就是在明年的3月份了。
超過了這個時間,陸軍如果還不能發起進攻的話,那不用元首發飆,他這個元帥也要找陸軍的那些容克貴族老爺們,要個說法了。
406繼續延後的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