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德國的航母發展(1 / 1)
有關海軍的發展問題,李樂自己也知道這種事情是急不來的。這可不是吹口氣,就能膨脹起來的軍種。
熟話說的好,十年陸軍百年的海軍。要想讓海軍具備爭霸世界的實力,少說也要準備上幾十年的時間——百年雖然有些誇張,可幾十年的沉澱積累,過程還是要的。
至於說偷奸耍滑另闢蹊徑的手段,並不是沒有,可是卻要在速成之後,付出很慘重的代價!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正存在的差距!時至今日,中國也有航母也有驅逐艦了,可任誰都會清醒的認識到,我國和世界一流海軍強國之間,還是存在差距的。
德國的海軍現狀,同樣也是如此。至少在面對老牌海軍強國英國的時候,德國海軍底氣是不足的。
雖然有一大批新銳戰艦加入序列,但是遇到英國海軍絕對數量優勢的時候,德國海軍只能避其鋒芒。
並不是德國海軍不想戰鬥,實際上他們也確實戰鬥到了最後一刻!論起慘烈程度來,甚至比起日本海軍都有過之。
之所以這麼說,可並不是德粉們的宣傳。縱觀整個二戰過程中,損失比例最高的,就是德國潛艇部隊的官兵。
另外,在投降的時候,德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幾乎全軍覆沒,除了幾艘戰艦龜縮在港口用來牽制對手之外,大部分戰艦也是在海外作戰沉沒的。
可惜的是,除了潛艇部隊以狼群戰術在二戰中讓人留下印象之外,德國海軍一直都是露臉不多的配角。
僅有的幾次作戰,都是以戰艦沉沒換得戰果的,類似一個換一個模式的交換。
要想改變德國海軍的現狀,李樂知道要投入的還有很多很多。
唯一讓他欣慰的是,40年的時候,德國海軍的家底還在,轉型和發展都還存在可能。
「我知道你的壓力!不過暫且忍耐住這段艱苦的歲月,等一個此消彼長的機會!」李樂看到雷德爾答應了自己的要求,語氣軟了下來,開口安慰道。
雷德爾現在的受到的壓力並不算大,因為作為一直求戰的元首,已經撤銷了對他的壓力。
沒有了來自元首方面的催促,雷德爾實際上也是有消極避戰的意思的。
不過能夠讓元首逼着自己消極避戰,這也讓雷德爾感覺到了元首對海軍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結合之前元首特批的有關水面艦艇部隊的改造計劃,實際上是不止一點兒的加強了德國海軍的戰鬥力。
要知道如果不是因為德國海軍爭不過德國空軍,加上元首等高層更喜歡戰列艦這種恐龍武器,德國的航母夢可不僅僅只是一個夢想。
另外,因為李樂的命令,德國海軍最近可沒有空閒下來,他們找到了一切可以改造的資源,為實現自己的航母艦隊夢想而努力着。
在李樂的支持下,雷德爾選了賽德利茨號重巡洋艦,以及易北河號、格奈森諾號兩艘郵輪,一起臨時改裝成航空母艦。
可惜的是,在造船這個方向上,德國的工程師們可就沒有坦克還有飛機等方面的那種天賦了。
點錯了科技樹,或者說點歪了科技樹的德國船舶設計師們,只能用最笨拙的方法來改裝眼前的這幾艘本來底子還算不錯的船隻。
李樂穿越的時間還是晚了,另外一艘德國航母在完成了百分之六十的情況下,已經在40年6月之前,被拆解成了鋼材,用到了別的方向上。
要不然德國在41年可以投入作戰的航母可能會更多,也可以讓李樂的海軍更加強大。
但是現在……李樂的航母改裝計劃雄心勃勃,卻總是因為各種技術上的原因,距離夢想有着不小的距離。
雷德爾想起了這些就有些憋屈,他那壯烈的海軍擴張計劃,僅僅是航母上就困難重重。
這個德國海軍元帥嘆息了一聲,對李樂說道:「改裝計劃實際上並不樂觀……我的元首。」
他對海軍航母計劃實在有些悲觀,說是不樂觀已經算是很客氣的了:「易北河號的改裝並不順利,主要原因是受到船體的限制,攜帶的飛機非常有限。」
這就和易北河號本身有關係了,這艘郵輪只有不到2萬噸,改裝之後也就只有這個體量。
在這個體量下,能夠攜帶的飛機就非常的有限了。實際上在圖紙論證階段,這艘輕型航母最多也就只有30架飛機的裝載數量。
說到這裏,也就不能不提一提為什麼二戰之中英國航母比起同時期的美國和日本航母,飛機攜帶量少很多的原因了。
簡單一些分析,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是兩方面原因——第一是因為防護要求不同,第二個原因就是大西洋的特殊海況。
同時期英國航母採用裝甲甲板,比日本海軍使用的木質甲板要更抗打擊。但是這種設計佔用重量和空間,所以飛機攜帶量也就少了。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大西洋本身風高浪急,船首上浪嚴重,所以並不是所有的船型都適航大西洋航線的。
也正因為如此,英國航母,以及正在建造的德國齊柏林航母,都採用了相對封閉的設計,對適航和重心都有嚴格要求,也就浪費了不少攜帶飛機的空間。
相反的例子就是日本海軍,在相對平靜的太平洋海域作戰的日本海軍,艦艇設計的重心都相對偏高,武器攜帶的也更多。
以至於後來因為過分強調武器攜帶,鬧出了翻船事件。這種船隻都無法在大西洋上作戰,或者說即便能夠作戰,也只能發揮出一半甚至一少半的戰鬥力。
為了要適應大西洋的海況,英國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排水量是2萬7000噸,只能攜帶72架飛機(通常更少)。
而德國現在正在改裝的齊柏林號航空母艦,因為拆除了平射用的大炮等武器裝備,戰鬥機攜帶數量只有60架(比預計略多)。
比起同時期的美國和日本航母來,這種級別的飛機攜帶量確實略少一些,但是也並不是少很多。
齊柏林號航母滿載排水量3萬1000多噸,卻依然比英國的皇家方舟號航母載機量少的主要原因實際上很簡單:沒經驗!
德國的戰艦設計坦白一些說,在二戰過程中算不上是先進的,建造大船的經驗就更少了。
這一點從德國大型水面艦艇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小毛病上,就能看得出來。
以為《凡爾賽和約》的限制,德國一直到1935年都沒有什麼機會設計建造大型戰艦,這就限制了德國造船設計師的能力。
在這種限制下,德國造船整體思路一直都延續着一戰公海艦隊時代的想法。
從跨級設計破交艦,一直到俾斯麥戰列艦的整體防禦,都是這個思路的產物……
正因為如此,有些人才諷刺俾斯麥戰列艦是最強一戰型戰列艦。
受到設計思路的影響,想要設計出一種一戰沒有的戰艦,也就是航空母艦,德國設計師們的想像力明顯就有些不夠用了。
於是,最終雖然德國也成功的建造起了齊柏林號航母,可性能上也就只能說差強人意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德國的齊柏林航母有點兒像今天的遼寧艦——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積累經驗罷了。
但是說德國的齊柏林號航母不如對手的皇家方舟號航母,那又有些冤屈了這艘德國海軍的戰艦!
因為設計思路的不同,德國海軍強調的是打了就跑,或者說打不過就跑的游擊戰術。
比起皇家方舟號航母31節的航速來,齊柏林航母設計航速高達33節——至少跑的是夠快了,面對敵軍的戰列艦還有其他艦艇堵截,脫身才是硬道理不是麼?
至於說改造郵輪成為航母,那德國設計師們也就只能維持在「這東西勉強能用」這個級別上了。
其經驗和戰術成熟,改裝操作老練的日本美國比較起來,確實差了不少。
比如說易北河號,改裝之後只能攜帶30架飛機,航速還跟不上專業設計的齊柏林航母。
而另一艘改裝航母賽德利茨號航速是夠了,可也只能裝35架飛機而已……
所以除了專業戰鬥的齊柏林航母,剩下的幾艘航母除了趁火打劫之外,最大的用處可能也只剩下訓練飛行員了。
從二十一世紀穿越來的李樂,自然不會犯下這樣的錯誤,實際上他改裝這三艘「二線航母」,是有別的用處的。
「我的元帥!易北河號改裝航母,是要用在地中海護航任務上的!」李樂笑着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來。
在李樂的推演中,隨着戰爭的逐漸進行,軸心國的海上運輸線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要,豈能拱手把自己的生命線讓給自己的對手?
三艘改裝航母的建造,一方面是給德國設計師積累寶貴的航空母艦設計經驗,另一方面,就是在準備他至關重要的地中海護航戰役了。
163德國的航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