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軍權在握(為月票五百加更)(1 / 1)
有了崇禎皇帝透露的銀兩數目作為打底,盧象升和洪承疇以及孫傳庭便針對建虜的情況,提出了幾個方面的改編。
騎兵要組建,也同樣分為輕騎兵和重騎兵兩種。另外,又分出善騎射的輕騎兵以及騎馬步兵兩種。
這其中,重騎兵的作用就不用說了,當然是用來衝鋒陷陣,衝垮敵人陣型用的。
善騎射的輕騎兵,主要是牽制騷擾以及追擊潰敵用。
騎馬步兵,主要用於機動,並且隨時可用來保護或者搶佔重要地點,己方軍陣用。
火炮營也要組建,從紅夷大炮到最小的虎蹲炮,都要有,以適應不同作戰需求。基於建虜目前也已經有輕重不等的火炮,因此明軍這邊,數量上最好具有壓倒性地優勢,至少要勝出,對算互相消耗,必然也要達到耗死敵人的目的。
火銃手也要大量配置,這其中,火銃的打造一定要精良,絕對不能出現一用就炸膛的情況。
另外,車營也要組建,當然,這其中也要分輕重車營。所謂的重車營,自然就是能攜帶重炮,車輛非人力可拉,需要配置畜力牽拉的那種。這種機動性會差一些,可隨大軍行動。不過輕車營配置相對重量較輕的火炮,可人拉,又或者能用較少的畜力便能較快速地機動。
冷兵器部隊自然也要有,比如長槍兵這種最普通,卻又非常實用地兵種。不過長槍兵必須都要攜帶弓箭,臨陣之時,長槍插於地,先快速射出儘可能地箭支,而後取長槍在手列陣迎敵。
基於此,御馬監轄下軍隊,除勇衛營之外,再設磐石營,驃騎營。說直白點,勇衛營就是步軍營了,而磐石營則是車營,驃騎營自然是騎軍營。這其中,以勇衛營人數最多,設兩萬餘人;磐石營次之,一萬餘人,驃騎營不到一萬人。合計一共是四萬人左右。
勤王軍如今能戰的將士,就算包括了原勇衛營的人馬,也才三萬人左右,缺口還差一萬。框架起來了,原勤王軍中的各軍最合適什麼營這個,也討論出來,不過各營總兵這個,都是空缺,他們無權決定,但會根據其擅長和所立軍功加以標註。就這麼着,整個改編方案經過兩天地忙碌之後,終於報到了御前。
而崇禎皇帝這邊其實也在忙碌,他下旨給內閣着六部商議盧象升、洪承疇和孫傳庭等人的獎賞,卻遲遲沒有結果,吵翻了天。甚至崇禎皇帝的案頭,更是有很多彈劾這三位領兵封疆大吏的奏章,理由要找,自然是有的。
比如說,孫傳庭和洪承疇兩人直到十二月底才趕來勤王,這是對君王的怠慢,勤王不力,不加以重處,何以警示他人,何以彰顯君王之威!
至於盧象升這邊的理由就更好找了,讓建虜掠走了多少百姓和物資,還有失陷宗藩,雖然有小勝,可是過大於功,如若不嚴懲,何以對得起德王,對得起那些被建虜禍害了的無數百姓。
甚至還有人彈劾他們三人對武夫過於寬容,是居心不良,建議廠衛嚴查!
……
對於這些奏章,崇禎皇帝都懶得駁斥,告訴陳寶庭等幾名貼身內侍,凡這種奏章,把上奏的名字記下來,奏章就留中不發。
而另外還有一些奏章,則是京師到天津沿線的地方官,快馬上奏說,建虜已經退去,糧食緊缺,再不處理那些百姓,就要出事了!
對於這個,崇禎皇帝一邊下令把之前籌集起來作為軍糧的糧食,撥出一部分發過去。另外,也讓各衙門,包括戶部和廠衛都想辦法,儘量再湊集多一些糧食。
可是,反饋回來的消息並不好,糧價奇貴,京師都有不少百姓吃不起糧食在餓肚子了。
崇禎皇帝正想着這個事情的時候,盧象升等人的奏章就上來了。
他看了之後發現,他們這份奏章的大概內容,其實和戚繼光到薊鎮練兵時組建軍隊的思路差不多。琢磨片刻之後,便御筆填上了總兵之名。對武將的提拔,不經過兵部,直接乾坤獨斷了。畢竟這是御馬監轄下的軍隊,外廷管不着。
於是,受封
勇衛營設四總兵,分別為黃得功,周遇吉,楊國柱,盧大。
驃騎營設兩名總兵,主要負責重甲鐵騎的總兵是原大同總兵虎大威;負責輕騎的是賀人龍。
磐石營設兩總兵,正兵,也就是車營本部的總兵是孫應元;奇兵,也就是護衛車營的騎步兵總兵是曹變蛟。
這其中,盧大原本只是游擊,一躍而為勇衛營四總兵之末,一是他領天雄軍死戰,雖殘不退,救下盧象升之戰中功勞很大,本身能力就夠了。另外,也有沾了盧象升的光,這點雖然沒有明說,卻是不少人能猜到的。
周遇吉和賀人龍原本也還不是總兵,不過兩人在勤王戰事中功勞都不小。其中周遇吉在天津之戰中,阻擊衛河南岸建虜增援是為此次戰事的首功;而賀人龍則在秦軍第一戰中,包括城下之戰和圍殲五千韃子步軍的戰事中立下不少功勞。因此,他們兩人都被崇禎皇帝點了總兵。
曹變蛟、虎大威、楊國柱三人,原本就是總兵,不過都是地方總兵,此次調任為天子近衛的總兵,也算是升級了。在官銜上,也有加封為都督同知。
至於黃得功和孫應元兩人,原本就是南下剿匪有功,又參與此次勤王戰事有功,因此加封左都督銜。
如此一來,御馬監這邊的軍隊改制算是有了一個結果。
王承恩任御馬監掌印太監,轄下統領勇衛營、磐石營和驃騎營三軍,總兵分別有黃得功、孫應元、周遇吉、楊國柱、盧大、曹變蛟、虎大威、賀人龍共打盡,而不用擔心他們的反撲。
要是沒有這支軍隊的話,崇禎皇帝都沒法想像,該派誰去山西抓晉商,還有那些和晉商勾結的武將。
沒有一支可靠的軍隊,而是派現成地任何一支軍隊,或者衙門,比如廠衛,都不能保證不泄露風聲。
沒有一支精銳的軍隊,還有哪支軍隊能力壓山西那邊的軍隊?廠衛抓抓個別人還可以,像這種官商勾結,特別是和地方軍隊勾結的,就根本不夠看了。
一旦抓捕走漏了風聲,晉商和地方軍隊將領得到了消息,攜款潛逃,就不是崇禎皇帝希望看到的事情了。要是再糟糕一些的,直接據城而守,再勾引來建虜或者關外的蒙古人,搞不好整個山西都要沒了。如果山西被建虜佔據,那建虜居高臨下虎視京畿之地,大明怕是只有遷都一途了。
想着這些,崇禎皇帝便大聲說道:「朕剛已下旨,追賜戚總兵為武毅公,何也?」
聽到這話,大頭兵們都還好,站在各方陣前面的總兵們一聽,頓時都楞了下,很快回過神來,知道皇上所指得戚總兵應該就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嘉靖年間揚名的戚繼光。
他們這些總兵,對於戚繼光的大名,自然是久仰的。不過他們也知道,戚繼光最後是被罷免官職回鄉鬱鬱而終,結局不算好。
原本的時候,武將落得如此地步,其實他們也都是習以為常了。因為武將在戰場上,會有文官拖後腿,要受文官管轄,根本沒有一點地位可言,如果被文官攻擊,壓根就沒有還手之力。
可如今,他們聽皇帝說最賜戚繼光為公爵,還是武毅公,雖然只是死後榮耀,可這不就表明了皇帝對武將的態度!
想到這些,他們頓時又是一陣感動,同時也看到他們的前方,應該是真有封爵的機會在等着他們。
崇禎皇帝倒沒想過他們想那麼多,而是在問出話之後,又自己回答道:「武毅公是我大明朝的戰神,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更為難得是,每戰的戰損極小。朕就希望有朝一日,你們這支軍隊,也能做到如此,不再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因此,朕亦會時常過來看看,希望爾等多以武毅公為榜樣,好好練之。朕期望,當朝廷剿滅遼東建虜時,還能見到你們的每個人!」
這支軍隊,其實王承恩就是個擺設。就他的能耐,也不可能去統領這支軍隊。而崇禎皇帝又有志於手握軍權,學太祖成祖,金戈鐵馬,踏平四方強敵,因此,軍營自然是要來的。
另外,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竊聽系統。如此一來,兩軍對戰,只要遠觀敵陣,把竊聽種子撒出去,就等於這邊對敵人的動靜,基本上能做到料事如神的地步,打起仗來的時候,自然就有針對性,也就輕鬆多了。
這個系統,不像以前在後世看得有一本什麼聊天群的金手指,可以把消息用聊天的方式實時告訴前線將領。也因此,崇禎皇帝必須在軍中,才能第一時間了解敵情並作出對應措施。
此時,勤王軍將士們聽到皇帝會時常駕臨,更是高興地不得了。天天都在皇帝眼皮底下,那還有誰敢對這支軍隊動什麼想法!
176 軍權在握(為月票五百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