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1 / 1)
大楚當今皇帝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得頗不順利,不僅將自己的母親折磨得死去活來,也令整座皇宮裏的人心慌意亂,當嬰兒終於降生,疲憊不堪的佟青娥暈了過去,慈寧太后、皇后等人喜極而泣,御醫、產婆如釋重負,太監、宮女跪地慶賀,道姑、尼姑加緊念經,感謝神佛的保護……
只有淑妃鄧芸說出一句令人略微掃興的話,「嚇死我了,我再也不想生孩子了。」
張有才跪在皇帝面前,激動萬分,「生了,陛下,生了,是位、是位皇子。」
韓孺子心中一塊石頭落地,他終於有了自己的兒子,臉上卻不動聲色,嗯了一聲,說:「去問問,朕什麼時候能去探望惠妃母子?」
「現在就能去。」
時值後半夜,寢宮門前卻擠滿了人,違背了一連串的規矩,中司監劉介在人群中穿梭,小聲訓斥,命令人群散開,可大家都是走出幾步之後又折回,他也沒辦法,只能默認。
皇帝駕臨,人群立刻分開,讓到兩邊跪下,韓孺子走到門口,劉介迎上來,小聲說了兩句,皇帝點頭,劉介轉過身,以一種不太情願的嚴肅語氣大聲說:「陛下說了,諸位值守有功,每人賞十兩銀子。」
十兩銀子不多,可這是皇帝賞賜的,意義非凡,眾太監、宮女齊呼萬歲,都覺得沒白等這一天半夜。
其實這是劉介的主意,營造喜慶氣氛,接下來他以記錄姓名為由,帶着大多數人離開,只有個別人還守在外面,都是佟青娥在宮中的好友。
寢宮裏的人聽到了外面的呼聲,慈寧太后親手抱着嬰兒,帶領眾嬪妃迎出來。
慈寧太后可以說是最高興的人之一,但是也跟兒子一樣,顯露得不太明顯,只是面帶微笑,懷裏抱着嬰兒,腳步輕柔,生怕有一點顛簸,幾名太監與宮女環繞左右,以備不測。
禮節還是得遵守,眾人拜見皇帝,韓孺子加快腳步,走到母親面前,低頭看向剛剛降生的嬰兒。
那是一個皺巴巴的小傢伙,閉眼熟睡,對自己帶來的種種麻煩全然不知。
「跟陛下小時候一模一樣。」慈寧太后聲音微顫,難以壓抑心中的激動。
韓孺子笑了笑,心情漸漸平復,不知該說些什麼。
「要抱抱嗎?」慈寧太后問。
韓孺子抬起雙臂,怎麼擺姿勢都覺得不對勁兒,最後道:「算了,讓他好好睡吧,惠妃怎麼樣?」
「沒事,昏過去一會,已經醒了,御醫說過幾天就能復原。」
韓孺子看了一眼皇后,崔小君站在太后身後,臉上猶帶淚痕,神情最為激動。
慈寧太后轉過身,「這也是皇后的兒子,你要盡心將他撫養長大。」
慈寧太后早就許下過諾言,崔小君還是感到一驚,看向皇帝,得到首肯之後,小心地接過嬰兒,「應該問一下惠妃。」
「她沒什麼不願意的,能受到皇后的庇護,是他們母子二人的福分,就看你願不願意。」
「願意,當然願意。」崔小君馬上道,眼淚差點又流出來。
嬰兒啊啊了幾聲,似乎要哭,一邊的產婆走來,笑道:「該讓小皇子吃奶了。」
佟青娥剛剛生產,還沒有奶水,乳母早就找好了,一共三人,一人主喂,另外兩人備用。
皇子被抱走,韓孺子進屋探望惠妃,安慰幾句,慈寧太后連使眼色,韓孺子明白母親的用意,當眾宣佈,冊封惠妃為貴妃。
貴妃的地位僅次於皇后,通常只有一人,偶爾也有兩人,金垂朵的貴妃之位有封無冊,名籍不在宗正府,未得正式承認。
佟青娥實在起不來床,只能由貼身侍女代為下跪謝恩。
論功行賞,佟青娥配得上這樣的殊榮,這位皇子對大楚至關重要,意味着一度風雨飄搖的帝位,終於恢復穩定,不僅當今皇帝的位置再不可撼動,整個朝廷也因此解除了一項大憂。
次日一早,百官齊往同玄殿朝賀,韓孺子能從大臣們的臉上看到同樣的如釋重負。
第一位皇子並非命中注定的太子,但是他的降生仍然極大地穩定了人心,比皇帝勤懇執政還要有效。
韓孺子無奈,甚至有點嫉妒自己的兒子,更多的是高興,仿佛突然間還清了積欠多年的債務,終得一身輕鬆。
需要他操心的事情仍然不少,但是大楚總算又回到正軌。
除了楊奉之死,這一年對韓孺子來說諸事順遂,幾個月後,第二位嬪妃生下一位公主,最讓他高興的是,皇后終於懷孕了。
韓孺子本已打算推動巡狩之事,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推遲了計劃,無論如何他要陪伴皇后生下孩子。
因此,整整一年,皇帝也很穩重,安心待在宮裏,偶爾去一趟倦侯府,慈寧太后對此非常滿意,皇后懷孕之後,她將皇子帶到自己的寢宮,親自看護。
皇后懷孕的消息對崔家影響甚大,崔宏的傷勢一直沒有完全康復,這時再度上書,請求交出大將軍和南軍大司馬之職,只保留太傅的虛銜。
韓孺子這回接受了,與宰相致仕一樣,也要經過三番五次的謙讓,初冬季節,崔宏致仕,將南軍歸還皇帝。
崔宏的地位堪比宰相,又是皇后的父親,韓孺子給予的賞賜數倍於申明志,同時封崔騰為侯,並正式立崔家嫡孫崔格為世子,以後襲承崔宏的侯位。
一門兩侯,崔家的權力減弱,威勢卻更盛。
韓孺子對宰相的監督也減少了,卓如鶴縱有私心,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身為宰相,他的能力沒有問題,值得皇帝託付朝廷。
在這一年裏,北方的匈奴也很平靜,入冬以後,他們開始向西遷移,據說是要收復失地,對大楚的威脅減弱許多,柴悅等將軍因此能夠返京,接受朝廷的再度封賞。
東海之戰進行得也極為順利,在雲夢澤,黃普公只是小試身手,海上才是他大展拳腳的地盤,二三十條船、四五千將士,被他用得如神兵天將,逢戰必勝,眾海盜根本不敢靠岸,不是遠遁它方,就是選擇投降。
照此推算,不等東海國將全部戰船造完,東海戰事就能結束。
韓孺子遲遲沒有任命南軍大軍馬,打算將這個位置留給立功之後的黃普公。
一切都那麼順利,韓孺子反而感覺不適應,常常在夢中驚醒,從頭到尾地思考,確定真的沒有危險之後,才能安然入睡。
只有一件事還會偶爾打亂他的心情。
金純忠花了將近兩個月時間調查楊奉之死,找到不少線索。
楊奉返京途中,一直受到跟蹤,其中幾撥人與雲夢澤群盜關係密切。金純忠抓到幾個人,卻沒法確認這些人與楊奉之死有無關係。
至於《淳于梟》這本書的其餘部分,再也沒人見過,金純忠去得晚了,驛站已經住過別的客人,現場毫無價值。
景耀負責追查楊奉的家人,進展更慢,他找到了楊奉年輕時的鄰居,對楊家早年間的生活瞭若指掌,可是從離家到在東海國入王府為宦的十幾年時間,楊奉的經歷整個消失了,沒人了解他,甚至沒人見過他。
景耀不死心,仍在執着地調查下去,向皇帝請示,他要親自出馬,前往各地追尋楊奉的蛛絲馬跡。
侍衛頭目王赫在觀察了整整三個月之後,終於將欒凱送到皇帝面前。
韓孺子幾乎將他給忘了,當初的熱情早已消失,出於好奇,才在凌雲閣召見這位武功高強的「刺客」。
欒凱天生是飛檐走壁的好手,一旦跪在地上,立刻顯得笨拙而僵硬,猶猶豫豫的,總像是要跳起來。
他不像別人那麼馴服,磕頭之後,大膽地打量皇帝,受到太監的訓斥之後才垂下目光。
對楊奉,欒凱只有一句話說:「他早說過陛下會用我,讓我耐心等待,還真讓我等到了,陛下,我能當什麼官兒啊?」
「你當不了官兒,先跟着王都尉當侍衛吧。」韓孺子莫名地對欒凱存有好感,與他聊了一會,好感更多。
可欒凱這裏沒有楊奉的線索,在他的印象里,楊奉是個愛看書的怪人,而且膽子奇大,明明知道許多江湖人要行刺自己,卻從不躲避,反而經常親臨險境,更兼心狠手辣,出手從不留情,頗合欒凱的脾氣。
欒凱走後,王赫提醒皇帝,這種人招安容易,反叛也容易,不能成為近侍,只可外派使用。
韓孺子讓王赫安排,心裏卻覺得,楊奉相信的人,大概不會錯。
楊奉到底在出什麼題目?韓孺子還是不能拋掉這個念頭,但是想得越來越少,那本只剩三頁正文的殘書,被他收藏起來當作紀念。
將近年底,外出數月的景耀突然返京,事前沒有寫信,立刻求見皇帝,可他並非受寵之臣,等了好幾天才得到通報。
韓孺子馬上召見景耀,好奇心又被激發起來。
景耀的年紀比楊奉大得多,奔波多日卻不顯疲憊,向皇帝行禮之後,開始講述自己這段時期都去過哪裏、見過哪些人,都是些瑣碎小事。
韓孺子聽了一會,不得要領,屏退身邊的太監,說:「景公有話直說吧。」
景耀等的就是這一刻,再度跪下,膝行幾步,「老奴尚未找到楊公的家人,老奴查來查去,所有線索都指向同一人,老奴卻不能查下去。」
「何人令景公如此忌憚?」
景耀磕頭,吐出兩個字,「上官。」(未完待續。)
第四百五十五章 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