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一卷 第四十五章 兩相比高下頓現(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李善道怔了下,說道:「大郎此話何意?」

    徐世績放下他呈上來的收穫簿子,說道:「你這次下山,走得匆忙,接到令的第二天你就下山了,有件事,俺忘了給你說。便是」他指了指收穫簿子,「討進奉此事。咱寨中有個規矩,凡下山討進奉者,討得進奉之多少,不僅自己上報寨中,同時,當地的耳目、坐地戶也會將其數目上報寨中。這件事,俺一時沒想起,忘了給你說;後來想起時,你已下山了。」

    說到這兒,他頓了下,拿起鶴翎扇,一邊搖着,一邊微微笑地看着李善道,接着說道,「俺尋思,你回山後,肯定會先向俺來報你這次下山的收穫,如此,則俺雖是忘了給你說此點,但即便出些差錯,也不致翟公就知,因而也就沒再派人去追你。」

    話到此處,李善道已明白了徐世績「實誠人」三字是什麼意思了。

    他笑道:「大郎是擔心,我會少報繳獲?」

    「二郎,這不是俺信不過你。畢竟下山的不止你一人,跟你同下山的還有你的部曲,你自定是不會少報所得,你的部曲呢?可就說不準了。不過如今看來,是俺白擔心了。」

    李善道暗叫僥倖,幸好沒聽王須達的!口中笑道:「董狗兒等已將我旅這次的繳獲報上來了?」

    「你們人多,走得慢,他們派來上報你們繳獲的人,倒趕在了你們前頭,昨天就到寨了。」

    李善道滿臉贊同,誠懇地說道:「有道是,『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大郎,咱寨中固多重義氣的好漢,可貪財貨、不重義氣的也有,寨里有這麼個規矩,我看很好。這叫防患於未然。」

    李善道謙虛地應道:「都是托翟公和大郎的威名,算是不虛此行。」

    「和俺與翟公的威名有何干係,是你智勇兼備,膽子夠大。適才聽你說了劫程煥的經過,這趟進奉,也就是得你去討了,換個旁人,還真不一定能討得了。你可能還不知道,程煥從東平郡南下,自入東郡以後,沿途頗是被劫了好幾次,其內有咱寨的人,韋城分寨的人就去劫他了,也有周文舉手底下的人,但無一例外,都沒能劫成。這程煥的護從中,有個使橫刀的漢子,着實了得,沒人是他對手,周文舉的一個族弟且還被他殺了。卻唯獨你劫成了!」

    如前所述,東郡目前的盜伙,主要是兩支,一支是瓦崗,另一支即這個周文舉部。這個周文舉也是韋城人,和翟讓老鄉,但並未依附翟讓,其手下自有一伙人。

    李善道說道:「大郎說的這個使橫刀的漢子,名叫高曦。這漢子的橫刀使得確實好。俺用計,將他從馬上絆倒地上後,他摔了個七葷八素,大郎猜怎麼着?猶且四五人近不得他身。我旅中有個叫鄭智果的,本府兵出身,善用刀子,亦長於近戰,卻被他追得團團轉,不是對手。」

    「這高曦現在何處?被你殺了麼?」

    李善道說道:「回大郎的話,並未殺。我喜他勇武,將他擒下了。」瞧了下徐世績,笑道,「本是打算帶他來,讓大郎見見的,奈何他到今還不肯降從,罵個不休,因未將他帶來。」

    「有本事的漢子,自不會輕易便肯降服。這般的驍健漢子,殺了可惜,二郎,你且先試試,看能不能將他召為己用。若不能時,你便帶他來與俺見,俺再幫你勸降。」

    李善道略鬆了口氣,應道:「是,那我就再勸勸。真勸不動時,只能來煩大郎了。」

    「你這趟,又得財貨,又擒勇士,稱得上收穫甚豐。唯有一點可惜,你夜奪酸棗的此謀,誠然好謀,卻只因侯友懷不肯配合,竟是未有得成。」徐世績替他惋惜地說道,「二郎,你之此謀若能成,只此一戰,你就足可揚名寨中,乃至名動滎陽、東郡諸郡。」

    「話到此處,大郎,我正有一個不解,想要請問大郎。」

    徐世績說道:「有何不解?」

    「大郎,咱寨中部曲現已萬餘,劫掠諸郡,無人敢阻。就拿我這次下山來說,我旅只百餘人,由寨中至滎陽,沿途經過兩郡數縣,而卻沒有一個縣敢派縣兵來阻攔的,足可見我寨中威名之盛。卻為何寨中,一直到現在,還僅是以擄掠商旅為事,而從未有攻打縣城?」

    這個疑問,李善道其實並非是現在才有,在他來投瓦崗前,他就已有此疑了。

    別的不說,太遠的縣城,你可以不打,但大伾山周近的衛南等縣,瓦崗總是可以打的吧?

    尤其像衛南、韋城這些東郡的縣,縣內且多有和瓦崗勾連的豪強、輕俠,——就比如衛南有徐世績家的勢力、韋城有翟讓等的勢力、胙城有與瓦崗交好的劉玄意等這樣的強豪,等等,寨中於今人馬萬餘,地方上又有可以內應的勢力,在李善道看來,如果翟讓下決心打的話,只要籌劃得當,取之應該都會不難。


    而卻到今為止,瓦崗還只是以擄掠為務,搶些商旅、綁些肉票,好像就知足了。

    這確乎是李善道之所疑惑不解。

    徐世績抬眼看了下李善道,丟掉鶴翎扇,摸了摸絡腮鬍,沒有立刻回答李善道的此問,似是在考慮什麼東西的模樣,末了,他起身來,喟嘆了聲,下到室內,負手踱步。

    李善道問道:「大郎,莫非有何難言之隱?」

    「倒也不是甚麼難言之隱。二郎,你的此問,問得好!俺實話對你說吧,今年正旦時,俺就有向翟公提議,何不趁着正旦,縣寺少有防備之機,先設下內應,盡點寨中人馬,裏應外合,取下衛南、韋城?兩縣一旦被咱寨中取下,開倉放糧、招募壯士,咱寨中的聲勢必然大張。後以大伾山為基,前以衛南、韋城為雙翼,不利則退還山中,利則繼取東郡餘下諸縣,稍假以時日,我瓦崗之勢眾,又何弱於前之知世郎、盧明月等?無奈,翟公不肯聽從。」

    李善道說道:「原來大郎已有過此議。敢問大郎,翟公為何未有聽從?」

    「翟公擔心的是,咱們不打縣城,朝廷可能還不會集中官兵來圍剿咱們,而如果咱們攻打縣城,朝廷就有可能會調張須陀等部官兵來集中圍剿咱們,故是不願聽從。」

    李善道嘿然,摸着頷下短髭,不禁地肚皮里想道:「是我想得差了!擁眾數十萬,成為山東諸部義軍的首領,這是瓦崗發展起來後的事,不是現在的事。我卻是在以瓦崗的以後,來看待瓦崗的現在,因此出現了偏差。聽大郎話中的意思,翟讓而下似是尚無遠志。」

    想到這裏,少不了地就又想起了李密。

    李善道沉吟心道:「於今觀之,李密還真是促使瓦崗崛起、發展的關鍵人物了。」

    翟讓這麼沒有遠志,甘於只做個搶搶商旅的山大王,那瓦崗日後是怎麼發展起來的?李善道對瓦崗崛起、發展的具體經過雖然不太了解,可由此,卻也已是能夠推斷得出,定是李密在其間使力之故了。——又由此盪開想去,若真這樣的話,那也就難怪李密隨後敢殺翟讓了。

    徐世績哪裏知道李善道短短的這麼一會兒功夫,已想到了這麼多的事情?

    見李善道撫摸着短髭,沉吟不語,徐世績問他說道:「二郎,你在想甚麼?」

    「大郎,我在想,翟公的擔憂不無道理,有道是,『槍,弓打出頭鳥』,咱寨若是往攻縣城,確有可能會引來官兵的來剿,可是大郎,咱卻也不能一直只做個山大王啊。

    「再則說了,大郎,大伾山、鳳凰島等處,總共也就這麼大地方,咱寨中現萬餘人馬,差不多已將這些地方屯滿,咱寨中要想進一步發展,也非得出山,往取縣城才行啊。」

    徐世績說道:「二郎,若咱寨中的頭領們,人人皆有你之此志,事情就好辦了。」

    「那底下來,大郎對此是何計議?」

    徐世績又看了下李善道,大概是在考慮要不要對他說真話,最終做出了決定,轉到李善道案前,說道:「二郎,前幾天,蒲山公請翟公與俺們吃酒。席上,他與翟公說,『劉、項皆起布衣為帝王。今主昏於上,民怨於下,官兵的精銳盡折損於遼東,此亦劉、項奮起之會也』,進言翟公,不如進兵南下,攻取洛陽,誅滅暴隋。二郎,你以為蒲山公此議何如?」

    還能以為李密此議何如?

    比之翟讓的甘心做個山大王,李密這通話的境界,真也不知是高出了翟讓幾多!

    兩人在眼界、氣魄上的對比,高下立現。

    要非是已知李密日後的下場,實話來講,只憑李密的這通話,在翟讓、李密兩人之間,如果讓李善道來選哪個為「主」,他毫不遲疑的,必然便會選擇李密。

    可這話,不能對徐世績說。

    李善道早也沒再坐着,也已起了身,他回答說道:「蒲山公此議,氣吞山河!真壯志也。」問道,「敢問大郎,對蒲山公此議,翟公是怎麼回復的?大郎又以為怎樣?」

    徐世績熟視李善道,忽然一笑。一筆閣 www.pinbige.com



  
趙子曰作品:  三國之最風流  赤旗  即鹿  
類似:  生生不滅  天降鬼才  不滅武尊  絕代神主  九陽帝尊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360搜"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