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求結彰威望(1 / 1)
張升的部曲最少,本來就能放下身段,頗為巴結李善道、郭孝恪,相比李文相,與李善道更熟一點,他又讀過點書,自覺與李善道能共有「共同話題」,於是回到黎陽倉城後,三天兩頭的就去謁見李善道。兩萬新兵編伍,就算是編伍已成,雜事也還有很多,他自告奮勇地義務幫忙,只用他能幫上的忙,甚至不用李善道招呼,他自己不作聲地就去做了。
一來兩去,和李善道更熟了,乃至稱兄道弟起來。
這就把李文相搞得更加眼熱,兼以心急了。
其母姓霍,雖系婦人,善騎射。李文相當年聚眾作亂,其後靠的就是他母親的支持。起事後,其母在其部中,自號霍總管。先前,其母,也就是這位霍總管不在黎陽,沒有和李文相一同來相助李善道等打黎陽倉,而是留在了他們的老巢坐鎮。打下了黎陽倉後,這位霍氏也來了。
見着李文相搓着手,在帳內轉悠過來,轉悠過去,時而長吁短嘆。
霍氏怒道:「你這逆子!沒的在俺面前,擠眼蹙眉,作甚麼態?若俺引得你煩,俺還鄉就是!」
「娘娘,這話說到哪兒去了!」李文相趕忙賠罪,說道,「俺是心中有事。」
霍氏問他何事,李文相就把李善道近日編伍新兵三萬,分給劉黑闥、趙君德了各五千,又張升這廝不要臉面,可着勁兒地十分巴結李善道等等這些事,一五一十,與霍氏說了一說。
「哼」了一聲,霍氏說道:「人家張升咋的不要臉面了?俺看人家張升,才是聰明人。方今亂世,唯手上有糧、有兵,才能做主!你俺身上掉下的一塊肉,你為何突然地從臨河回來,俺能不清楚麼?你這逆子,不也因見李二郎分新兵與劉黑闥、趙君德,故而眼熱,所以這才回來的麼?既然眼熱,人你也回來了,卻又拉不下臉面,去奉承李二郎,你榆木疙瘩都不如!」
「娘娘,那你說俺該怎麼辦?也像那張升?不要臉面、不顧體面的去巴結李二郎?」
霍氏說道:「逆子!巴結李二郎,不丟人!李二郎現下何人?大將軍、右武候將軍、黎陽留守、領武陽太守,帳下兵馬加上新兵,已三四萬眾!又手握黎陽大倉,深得魏公、司徒、右武候大將軍的信任。你去巴結他,怎麼?他不配你巴結麼?有甚可丟人的?還不顧臉面!」
「娘娘,當日攻黎陽,可也是有咱相助的啊!說到底,俺亦一部之首,旗底下數千兒郎。」
霍氏說道:「要臉面,就失里子,這道理,你這逆子不懂麼?且近前來,為母給你出個主意。」
李文相便近前去。
霍氏教他,說道:「那劉黑闥姓劉,亦得與李二郎結義,你姓什麼?」
「俺自姓李。」
霍氏說道:「李二郎姓什麼?也姓李!你與李二郎同姓,你若與李二郎結為兄弟,不更合宜?」
「結為兄弟?……娘娘,俺縱提出,李二郎會願意麼?」
霍氏說道:「虧得你與李二郎見得比俺多,卻還不如俺知李二郎!打下黎陽倉後,李二郎待爾等何如?分糧、給兵,半點也不吝嗇。前幾天,那個叫杜正倫的,一個手術縛雞之力的酸秀才,李二郎一見着他,居然把坐騎都讓給他騎!李二郎這種種舉為,說明什麼?說明他心存大志!他呀,是想趁這亂世,博一場大富貴的!他既有此志,你外有悍勇之名,部今擁近萬之眾,則你若拿出恭順姿態,主動向李二郎提出,願與他結義兄弟,二郎焉會不肯?」
——李文相的部曲本四五千數,打下黎陽倉後,前段時間,李善道先給李文相、張升、王德仁等分了一批投附的饑民,接着,李文相在臨河,自己也招了些,其部現乃有約莫萬數。
事實上,在李文相相助打下黎陽倉,得了分糧後,他那會兒就已想走了,想回他老巢去了,沒想到李善道這般大方,又分給他了一些饑民,為其部曲,因此,他才又留了下來。他留下來,所為者,就是覺着李善道慷慨大方,跟着他可能還有好處,糧食、饑民,也許還會再分給他些。換言之,也就是說,他之所以改變願意,留下來,為的正就是得到更多的糧、部曲。
因此際聽了他母親的教導,李文相低着頭,斟酌了會兒,下了決心,說道:「娘娘,聽你的!」
「你這逆子,不聽為母的,你還聽誰的?備份厚禮,你明天就去!」
……
第二天,李文相帶着一大車的禮物,便到將軍府,求見李善道。
堂上相見,李文相直奔主題,奉承了李善道好幾句,盡表自家對李善道的欽佩之情,話頭轉到「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上,乃提出與李善道結拜之請。
他這一請,讓李善道有點意外,但李善道毫不遲疑,立刻就爽快地同意了。
於是,當天堂上,結拜的儀式還沒搞,兩人就改口,以兄弟相稱矣。
這天晚上,李善道設下酒宴,與李文相歡飲,劉黑闥、郭孝恪等都請了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到兩天功夫,黎陽倉城內外,已是盡知李善道結拜了一個新兄弟李文相此事。
又於結拜的幾天後,李善道從投附的饑民中,抽撥出了百十男女,給李文相,名義是送給「阿母」做個使喚。——兩人結拜為兄弟了,霍氏亦就是李善道的義母了。百人不多,但這是個信號。誰人不知,接下來,李文相必然是將得到李善道的重用,往後定然是大大的好處將有。
這又把張升嫉妒得不行。
既嫉妒,又懊惱,懊惱自己的膽子太小,居然沒敢想到請與李善道結拜!但現若再學李文相,向李善道請求結拜,則又未免不太合適。也罷,只能等等再說了!
李文相得重用在即,張升懊惱,都且不必多提。
卻這李文相主動請求與李善道結為兄弟,看似只是李文相的個人舉動,可卻從側面彰顯了李善道於今在黎陽,威望日漸加深的現況。
郭孝恪府中因就有屬吏,私進言郭孝恪,應將這件事密奏與李密。
郭孝恪豪奢歸豪奢,人不傻,相反,頗能拿捏輕重,沒有理會此吏的進言。
——即使把這件事奏與李密,可能因此得到李密的更多信任,又怎樣呢?郭孝恪現下的本官是徐世績大將軍府的長史,把徐世績帳下最得用的李善道的事,添油加醋地告密與李密,有背主之嫌;且又李善道在黎陽這一直來,對他都很禮重,李善道新結拜個兄弟而已,對李密又從來沒有不忠的言語,那自己若就密報他,又有不義之嫌。這種事,郭孝恪不會幹的。
此亦不須多言。
……
只說新兵編伍成了,李善道親自巡視新兵各營。
高曦、高延霸等一干老將,顧三郎、王夜叉等一干新任郎將這一級別的新將,俱皆隨從。
兩萬人,分成了十個營,每營兩千人,營置營將,其副為副將。
——營將、副將,便是軍府中郎將這一級別的軍職了。
並按軍府的組織編制,下設團、旅、隊、火四級編制。
每團二百人,設大都督,即校尉;每旅百人,設都督,即旅帥;每隊五十人,有隊正;十人為火,火有火長。自營至隊,又各設有副職和相應的多少不一的文職。文職主要是負責管理本隊、旅、團、營的名簿、記功、記懲、軍法、飲食、衣甲、馬械、醫療等等事宜。
這一整套的編制,也是李善道部和李密帳下各部現在通行,大多數都在使用的編制。
如前所述,新兵中各級的軍吏,隊、火這兩級,主要是由新兵推選出而任的;旅、團這兩級,三分之一,是李善道的老部曲,三分之一,是李善道的鄉人,三分之一,是從新兵中選任;營將、營副將這一級別,除掉顧三郎、王夜叉兩人,其餘的皆是李善道的老部曲。
顧三郎、王夜叉兩人,任的俱是營副。
他倆任的軍職,儘管不是營將,李善道卻令他兩人跟在自己身邊的近處。
位處在一干新將的前列,他兩人穿着李善道配發下給他們的鎧甲,每到一營,都是眉飛色舞,左顧右盼,意氣洋洋,趾高態滿之狀,很是吸引到了不少新兵的視線。
十個營,用了差不多一天的時間,才巡視完畢。
整體看下來,兩個地方,讓李善道比較滿意,一個地方,讓李善道很不滿意。
滿意的兩個地方。
一個是新兵的年齡、身高,年齡都在十七八到三十多之間,均是青壯年;因是饑民,許多顯得瘦弱,這是不可避免,但個頭都可以,後世的計長單位來說,多在一米七以上,低的也有一米六,只要把糧食供足,可以預料得到,用不了多久,這兩萬新兵,當就會個個健壯有力。
一個是新兵的紀律,儘管是新兵不假,李善道巡視的時候,大部分皆能保持相對整齊的隊列,站個一個來時辰,沒有多少亂動亂說話的,已是很不錯了。
這兩個滿意的地方,須歸功高曦等負責選揀新兵人選的眾人。
年齡、身高這一方面,不難選擇,畢竟饑民的基數大。
難一點的,是新兵個人的品性,也就是「能否服從紀律」這塊兒的選擇,高曦等所選之這兩萬新兵,都是嚴格依照李善道的要求,經過仔細甄別,主要從本為農人的良家子中所選出來的,投到黎陽的那些本是各郡、各縣之輕俠、無賴之屬,再是孔武驍健,高曦等多亦未選。
不滿意的地方,是兵器方面。
十個營,兩萬新兵,有鎧甲者,僅部分中高級的軍吏;有正經矛、刀、弓弩、盾等兵器者,只佔兩萬新兵中的少部分,多數新兵所持者,要麼是削尖的竹竿、要麼是各色的農具。
晚上,回到將軍府,李善道總結今天巡視的結果,說道:「各營新兵的素質都很不錯,唯一不足,能分配的軍械太少。沒有軍械,素質再好,上不了戰場,上到戰場,只是讓他們送死。好在匠營近日也已組建完成,隨之下來,……沐陽、宣德,我給你倆分下工,兩萬新兵的操練,便由沐陽主抓;軍械打造這塊兒,只等林慮的頭批鐵送來,宣德,你就開始監督打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高曦是正規軍官出身,編伍、操練等等,他悉數熟門熟路。
李善道部的老部曲,較與早前,無論編制、抑或日常的操練,現已都頗為正規化,高曦對此,功不可沒。兩萬新兵的操練,依然交給他來主抓,自是最為合適。
不過,相比李善道部老部曲的「正規化」,這回是一次就兩萬新兵,——李善道的老部曲現總共也才萬餘人,且這萬餘人是經過了不短的時間,才募招到的,不是一回就有萬餘人相投,亦即這萬餘人的「正規化」是分階段、分批實行的,則若這回,一次就足足兩萬新兵的操練,若仍只高曦一個人主抓,肯定也不成,故是,李善道已給他組織了一個規模不小的「教官團」。
教官團共約三四十人,部分是從李善道老部曲中抽調出來的,部分是從武陽郡的軍府降吏中調來的,還有幾個,是高曦自己舉薦的,皆是他以前的戰友同袍。
三四十個教官,一個新兵營,能分到三四個,再給他們各配些副手,足夠對新兵進行操練了。
高曦起身,行了個軍禮,恭謹應諾。
王宣德亦起身應諾,然後問道:「二郎,林慮的頭批鐵,何時能送到?」
說起林慮的鐵,李善道不覺地笑了一笑。
這個王德仁,心眼真不少,前些天,與他商量「以糧換鐵」的書信,送去林慮後,他回信倒是回得很快,滿口答應,可再去書信問他,什麼時候第一批鐵能送來時,他回信中就閃爍其詞,不肯給個準話了。他的心思,李善道還能不明白?顯是想先見到糧,再給送鐵來。
於是,李善道就令人押送了一批糧食,於幾天前,先給王德仁送去林慮。
這時聽到王宣德之問,李善道笑了笑,回答說道:「咱送去的糧,當是已到林慮。糧食一到,頭批鐵自就會來了。估計再等個三四天吧,鐵應該就會送到。」
王宣德應道:「是,等鐵一到,俺就開督打造。」
鐵尚未到,新兵既已編伍成,李善道即正打算改而着手饑民遷武陽郡事宜之際,一個不僅令其震動,其所經過之處,郡縣無不震動的消息,越過太行山,傳到了黎陽倉城。 「10.1」
喜歡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第九十四章 **求結彰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