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二十九章:宣戰大景,屠城殺人(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大景皇宮,養心殿內。

    這裏顯得格外安靜,文武百官立於殿中,卻一語不發,整個大殿竟有一種落針可聞的感覺。

    龍椅之上,大景新帝望着面前一封封各地公文,神色沉重到了極致。

    「諸位愛卿。」

    「如今景國正逢千百年來驚天之變故,朕昨夜繼位,還未從先皇駕崩傷痛走出,國之大事,還望諸位愛卿,替朕分擔一二。」

    大景新帝的聲音帶着無奈,更充滿着期盼。

    這個時候,他不是希望有一個臣子能站出來,解決所有麻煩,他只希望滿朝文武,能為自己分擔些憂慮。

    至少能夠穩住大局。

    只是,伴隨聲音過後,大殿內依舊安靜無比。

    沒有一位官員敢開口,並非是沒有計策,只是如今這個局面,敢提出來的計策只怕都會遭萬民唾罵。

    大景亡國,近在眼前,誰敢在這個節骨眼上惹事生非?

    不言,無非落個庸碌之名,出言,搞不好牽連九族。

    如此,足足半刻鐘後,這位剛剛坐上龍椅寶座的大景新帝也徹底心涼了。

    他哪裏不懂這些臣子的想法。

    果然,國之將亡,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大景落得如此地步,也絕非是一日而成。

    眼看眾人不語,大景新帝終究是打破寧靜。

    「既眾位愛卿無策可言,朕只能依照先皇遺詔了。」

    大景新帝開口,當下殿下太監拿出先皇遺詔,嚴肅宣讀。

    「奉先皇遺詔,着禮部前往邊境,提和親之事,建立鄰國友邦,再贈金銀靈石不等,以求邊境太平。」

    「着兵部前往諸王藩鎮,立王閣,設八位,共議朝政。」

    「着內閣派遣大學士前往吞日王朝,奉還關嶺七十二州,以求兩朝和平。」

    「着大景監天司監正,奔赴西漠,東渡佛門,教化大景蒼生,消除無量業力,平息景國之天災。」

    隨着聲音不斷響起,滿朝文武的神色愈發難看。

    這哪裏是計策?這不就是割地賠款?還要將大景公主外嫁蠻族?

    這簡直是國之恥辱啊。

    大景王朝立國六百年,只有他國進貢之事,何曾有大景進貢他國?還要把自家的公主,送給一群野蠻之人?

    還有東渡佛門,八王議政?這不是胡鬧嗎?

    到時候,天下還是大景的天下嗎?國家還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嗎?

    這簡直就是在飲鴆止渴。

    「陛下!臣,認為不妥。」

    終於,有人忍不住了,是兵部尚書,他率先出列,提出反對。

    「愛卿可有其他主意?」

    面對兵部尚書的反對,大景新帝稍稍得到一絲絲安慰。

    至少大景王朝還有一些忠臣,在如此危難關頭,還願意站出來。

    「臣只有一計良策。」

    「以戰應變。」

    兵部尚書的聲音鏗鏘有力,他沒有什麼其他良策,唯一的良策就是打。

    「陛下,不可。」

    「國庫早已空虛多年,實在是無力新添戰事,若開戰,臣拿不出一文。」

    「除非強征民稅,可若如此,必將引發民變,還請陛下三思。」

    只是一瞬間,戶部尚書直接上前,他並非不知王朝之難,可就是因為知道,他才出言阻止。

    打,誰不想打?可沒錢打的起來嗎?到時候只會惡化,沒有任何好處。

    「民再變,也總比死在蠻人刀劍之下要好百倍千倍吧?」

    「東南邊境,西北邊境,匈奴部落與蠻族殘忍屠戮我大景子民,你們當真充耳不聞?」

    「三十二村,六千七百戶百姓無一生還啊,爾等知曉,無一生還意味着什麼嗎?」

    「他們的屍體,還被懸掛在村口之上,任憑野獸啃噬。」

    「東南邊境,三千將士為護百姓,更是被阿圖魯部落逼至山崖,絕望自盡。」

    「敢問,諸公,就讓他們這樣白白犧牲嗎?」

    兵部尚書的聲音震耳欲聾,滿朝文武臉色也確實變得難看。

    立國六百年的大景,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六千七百戶百姓,無一生還,這得多殘忍啊?

    逼死三千將士,不殺不俘,就是逼着他們跳崖自盡,這毫無道德。

    「陛下,十萬!微臣只要十萬精兵,可先平西北,再定東南邊境,定要蠻族與匈奴,血債血償。」

    兵部尚書大聲喊道,他目中充滿怒火,做好了以身獻國的準備。

    「陛下!」

    「臣,絕不同意,再興兵戈,只會使景國雪上加霜,如今之策,唯有求和。」

    「請陛下遵先皇遺詔,臣願奔赴諸國,求得和平。」


    戶部尚書再度上前,他並非畏懼,只是不能打就是不能打。

    「願請陛下遵先皇遺詔。」

    「願請陛下遵先皇遺詔。」

    下一刻,一道道身影站出,紛紛支持戶部尚書。

    龍椅之上,大景新帝看了看兵部尚書,又看了看滿朝臣子,最終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依先皇遺詔。」

    說完此話,他的力氣仿佛被抽乾一般,整個人瞬間頹靡許多,不等兵部尚書再說什麼,揮了揮手。

    「退朝。」

    司禮監掌印的聲音也在第一時間響起,斷絕兵部尚書的請奏。

    如此,一封封旨意自養心殿發放而下。

    求和!似乎成為了大景王朝唯一的選擇。

    同一時刻,雲華府內。

    逛完一圈府城景色之後,顧輕舟也回到了酒樓。

    此時,整個雲華府已經掛滿白綾,帝王駕崩的消息也逐漸傳到民間,拋開官府所為,有不少百姓是自願掛白布示喪。

    由此可以看出,景盛帝在百姓心中分量很足,雖沒有成為中興之主,可終究也沒有虧待百姓。

    房內。

    顧輕舟也不打算走動什麼,打算好好將四書明悟清楚,藉助儒家的力量,打破自身桎梏,為此也特意叮囑了二叔。

    如此,顧輕舟盤腿而坐,繼續開始沉思大學之道,他明顯察覺得出,還需要認真感悟多遍,才算真正的穩固。

    沉下心神,一瞬間顧輕舟進入入定狀態。

    而外界卻難以平復。

    孔家文鍾十響,這是驚世的消息,有人觸及聖道真諦,擁有超越古今聖賢的思想,這不僅僅對儒家帶來衝擊。

    對四海八荒所有勢力都帶來了難以想像的震撼。

    各大勢力明面上顯得平靜,可暗中早已在第一時間派人搜查,所有人都想找到這位擁有聖人之資的儒家大才。

    哪怕是孔府,也在第一時間派出三十六位大儒外出,秘密搜查。

    要不是景盛帝駕崩,這段時間儒家大才的話題,絕對是霸榜級別。

    而隨着時間推移,不到三日,有關於儒家不世大才的消息逐漸下降。

    沒有任何消息與線索,所謂的儒家大才,仿佛人間消失一般,雖有些坊間傳聞,認為文鍾十響,並非是有絕世大才,而是預兆大世徹底降臨。

    但這種說法明顯不得眾意。

    如此又過三日,關於文鍾十響之事,越來越少,反倒是大景王朝的消息越來越多。

    直至今日,爆出驚天辛秘。

    景盛帝設下八王議政,並未得到各地藩王認可,景國內亂,難以阻止。

    消息一出,瞬間引起景國百姓恐慌,戰爭來襲,百姓自然害怕,一時之間大興囤糧,引發更大麻煩。

    還不等世人消化,新的消息再度出現。

    大景禮部奔赴邊境,以求和姿態,願以金銀靈石,邊境百座靈礦為代價,求和阿圖魯部落與蠻族。

    甚至挑選十位皇室公主,以和親為由,平息邊境戰亂。

    卻遭兩族無情拒絕,有傳聞禮部尚書為求覲見蠻族王室,商議求和,於軍營之外,連跪三日,也未曾能見到蠻族王室。

    消息一出,引發天下議論。

    甚至就在當日深夜,天機閣再傳消息,吞日王朝委婉拒絕大景割地。

    這消息遠比匈奴與蠻族拒絕求和還要驚人,拒絕割地,就意味着吞日王朝野心不止這點。

    而這些只是大景王朝所做的事情。

    還有諸多論貼,提到了一些事情。

    琅琊士子,自青州文會結束,於大景王朝,挑戰各地書院,如今半國書院紛紛被摘下牌匾,這是文斗賭注。

    此時,整個大景王朝不僅僅是面臨這些危機,大景文壇也遭到毀滅性打擊。

    所有人都知道,琅琊士子最終的目標是大景書院。

    要是大景書院都敗下陣來,那就徹底沒有任何希望。

    景王朝的情況,自然也會牽扯到顧輕舟,畢竟半國國運在顧輕舟身上,甚至有許多人在天機閣內,挑撥離間。

    認為景國能到今時今日,與顧輕舟脫不了干係,與顧家也脫不了干係。

    這很明顯是挑撥離間,但就是有人上當,而且這樣的話題愈演愈烈,一些景國修士,甚至是景國讀書人也紛紛參與其中。

    首當其衝的還是將過錯怪罪於顧老爺子,認為是顧振海不顧王朝生死,為求顧輕舟突破,手段盡出。

    這很正常,畢竟都快亡國了,找個人背鍋也合情合理。

    也就在深夜之中,一則消息,再度引爆天機閣。

    大景禮部前腳離開邊境,蠻族王室,直接派出十萬精銳,突襲西北邊境三城,僅用三個時辰,拿下三城。

    不僅如此,待城破之後,城中百姓更是遭遇蠻族鐵騎血洗。

    甚至牽扯修士,除少部分修士逃出生天,大部分境界較低之修士,也慘死在鐵騎刀下。

    消息一出,四野驚動。

    沒有人會想到,蠻族竟如此迫不及待,而且還做出這般有違天和之事。

    王朝更替,國家戰爭,這些都是命數已定,可屠城是天下不可容忍之事,這有傷天和。

    然而消息發佈,四海八荒,除景國部分勢力發聲抗議,其餘勢力,均沉默不言。

    仿佛......默認一般。



第二十九章:宣戰大景,屠城殺人  
七月未時作品:  大魏讀書人  大夏文聖  
類似:  神級插班生  我在秦朝當神棍  美劇大世界裡的騎士  四重分裂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大景通天代"
360搜"大景通天代"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