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記錄 |

第九十六章 久遠的謀劃(1 / 1)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

    老朱家的富貴天下皆知,而作為帝鄉的子民,很多百姓更是知道一些事情。

    雖然有不少百姓是後來遷徙而來,不過依然有不少當地的百姓。

    朱允熥一副平易近人的樣子,尤其是在一些長者面前,更是絲毫沒有皇儲的架子,和他們聊着家常等等。

    小小的鳳陽出了一批王侯將相,不少人對此更是感觸頗深。

    有些老者也是惋惜不已,不說和老朱家相比,就看看湯和那些人,一個個的也都是富貴的厲害。

    甚至有一些老者還是在朱允熥跟前訴說着當年和老朱一起放牛、一起下河摸魚等等故事,但是也僅僅只是那樣了。

    無非就是朱允熥多賞賜點米麵或者布匹,想要討要一個一官半職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些老者只看到了湯和等人如今的功成名就,可沒有記得那也是湯和等人廝殺出來的。

    當年老朱可是回鄉募兵的,活下來的不說個個都是湯和這般,好歹也是有一官半職。

    但是那些沒有活下來的呢?好多甚至都是香火都斷了傳承。

    這些老者當年沒有跟着一起出去廝殺,現在就算是再惋惜、再後悔也沒用,最多就是看在情分上賞賜點東西而已。

    大開宴席宴請父老鄉親,這也是應該有的。

    該祭拜的祭拜了,該探望的自然還是需要去探望。

    偌大的信國公府,現在當家的就是中風的湯和。他五個兒子,現在唯一活着的就是次子湯軏,好在還有幾個孫子在跟前。

    看着中風偏癱的湯和,朱允熥親近說道,「信國公,就不用多禮了。咱們都是自家人,無需多禮。」

    湯和努力的想要說清楚話,可是話語依然含糊,「臣,有罪。」

    當年邀老朱赴紅巾軍,明明都已經是千戶了,可是作為上官依然對老朱恭敬,湯和這個信國公得到老朱的信任,這不是沒原因的。

    看着湯和如今的樣子,朱允熥心裏也不是滋味,「信國公,可有事情要交代,我定盡力做好。」

    湯和指了指湯昱,說道,「臣長孫,望殿下提攜。」

    朱允熥立刻答應下來,說道,「本該是讓他在您跟前侍奉湯藥,只是既然信國公說了,就讓他隨侍,如何?」

    湯和臉上立刻浮現出笑容,「臣,謝恩。」

    湯和現在最擔心的事情就是他的爵位傳承,歷史上也是這樣。可是其子、孫、曾孫三代均早逝,無法襲爵,以至於直到一百多年後的湯紹宗才被嘉靖帝允許續封,還是降等為靈璧侯。

    將湯昱帶在身邊,朱允熥也不知道能不能改變什麼,不過現在來看起碼可以讓湯和安心,這也就足夠了。

    生死這樣的事情,就算是皇帝有些時候都無能為力,這也只能看造化了。

    朱允熥看着湯和,說道,「祖父讓我和國公說一聲,江夏侯的事情他也沒法子。」

    湯和就艱難回道,「不怨他,真的。」

    這也是湯和想要讓朱允熥將湯昱帶走的原因,他實在是不希望自己辛苦打下來的家業,因為不肖子孫瞬間葬送。

    朱允熥就笑着說道,「國公能體諒自然最好,雖說這些年也是懲處了一些勛貴不法之事,只不過那也是他們咎由自取。國公放心就是,祖父肯定是要寬待勛貴。」

    湯和原本渾濁的眼神瞬間亮了幾分,朱重八是什麼樣的性格,他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

    朱重八寬待勛貴,那也是比較有限的,或者是對親近人家的會多些寬待。

    而現在皇太孫說的這些,很明顯就是指他自己,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探望湯和,這也是朱允熥應該做的事情,不過也不只是探望湯和而已。

    召見鳳陽當地官吏,朱允熥仔細詢問民生,不管是人口、土地或者是賦稅等等,都是要問清楚。

    尤其是後來遷來的百姓,更是要問清楚他們的一些生活。

    別看以後有了花鼓戲,說的是鳳陽不斷遭災。可是現在這裏是帝鄉,比起大明其他的地方,生活還是要稍微好一點。

    因為不管是政策的扶持,還是官吏們的廉潔,放眼大明都是首屈一指的,可沒有人敢在帝鄉胡作非為。

    畢竟不只是皇帝盯着,那些沒成年的皇子皇孫時不時的就要來祭祖或者練兵,誰要是活的不耐煩了就在這裏橫行霸道就好。

    仔細的看了看中都留守司的士卒練兵情況,這也都是一些心腹、精銳,戰鬥力等等也算是天下兵馬當中的精銳了。


    朱允熥也特意趕往長淮衛,因為這裏是鳳陽府的官倉。

    淮北各地及蚌埠集官倉的糧食均經長淮衛運往鳳陽,淮河下游所產的淮鹽也經長淮衛運往北方各地。

    因此水路、陸路的一些官商客旅常在長淮衛短暫逗留,而作為中都八衛之一,指揮、守備、總兵等朝廷命官雲集長淮衛。

    朱允熥仔細看着這些,再召徐輝祖,仔細詢問武庫的事情。

    大明朝的武庫設立,很多的都是就近以及近礦的原則,有鐵礦、煤礦的,自然是要承擔起製作軍械的責任。

    鳳陽府自然也是要有武庫,而淮南則屬於鳳陽府轄地,分屬壽州和懷遠縣。

    「令人在壽州、懷遠境內尋煤。」朱允熥直接開口,說道,「現如今在其界內找到煤礦,再仔細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大礦。」

    淮南的煤礦開採歷史也算久遠,南宋和元朝時就有歷史了。

    對於這個巨大的煤田,朱允熥不能不在意。雖然按照現在的開採條件,肯定是沒辦法開採的更多、更深,但是先將一些比較容易開採的地方開採了,夠大明現在所用也就行了。

    煤礦實際上不算是大明朝現在最缺的,最缺的實際上是銅礦和鐵礦,金銀礦也比較欠缺。

    以至於朱允熥浮想聯翩,中南半島的礦業資源發達,銅礦和金礦等不缺。東瀛那邊更不用說了,一個石見銀山就足以讓人發狂,那是真的銀山啊。

    這些都要仔細謀劃才好,現在想要全都給一口氣吞下也不現實,得慢慢的發展,得做好了準備之後一舉拿下。

    「不征之國?」朱允熥笑了起來,「祖父就是嫌那些地方荒涼、沒有產出,要是知道那裏有金山銀海,他馬上就改《祖訓錄》,反正也不是改了一次兩次。」

    真到了那個時候,文武官員都不會勸說皇帝罷兵之類的。

    老朱可是承認了元朝的正統性,所以有些事情自然也就是保留了主動權。

    東瀛那邊確實沒有被蒙古人征服,可是中南半島被征服了不少。這也就意味着,大明甚至都不需要找到太多的理由,就可以興兵南下。

    「我得抓緊時間了,有些事情得祖父在的時候開好頭,要不然祖制就要框死我。」朱允熥喃喃自語,「改革,談何容易啊。」

    如果有了大量的金銀,寶鈔的一些麻煩就可以更好的解決了。

    造船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將中南半島作為跳板,以後開海等等也更加便利。

    更何況中南半島本身就是熱帶,作物一年三熟、四熟,那都不叫事。雖然運輸糧食的難度會加大,但多了一個糧倉也是好事。

    金銀不能吃喝,在治世有大用。而糧食,在任何年代都不會有人嫌多。有了足夠的糧食,才能做到長治久安。

    「錦衣衛,我得先用錦衣衛。」朱允熥琢磨着,「錦衣衛本來就有很多的探子,讓他們去找!」

    石見銀山現在還沒有被發掘開採,中南半島那邊現在也十分動盪。

    直接跨海作戰有點難度,朝鮮半島要不要先考慮?

    李成桂應該剛剛篡位稱王,可能已經派使節來大明了,希望大明這個宗主國承認他的合法性。

    不對啊,在京城的時候還沒有聽說這些,難道還在路上?

    得早點趕回去,雖然歷史上的朝鮮王朝絕大多數時間對大明這個宗主國十分的恭順,是一個比較模範的藩屬國。

    但現在情況不一樣啊,朱允熥不惦記着朝鮮進貢的弓、紙、新羅婢,他惦記着的是能不能以此作為跳板,能不能繼續對外發展。

    再不行,安置一些藩王總是好的吧。

    陳友諒的兒子陳理、明夏的末代皇帝明升,可都是被老朱安置到朝鮮在生活。

    朱允熥覺得有些事情確實需要抓緊了,對於大明的家底得好好的摸清楚才行,對於現在的一些實力等等,也要更加了解清楚。

    也只有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夠在未來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更加正確的安排,才能夠有機會讓自己的一些謀劃取得成功。

    淮南的煤礦是大事,也是小事情,這自然是值得重視的一些事情。

    不過在朱允熥看來,他還有其他的一些大事是需要做好的,甚至算是在和時間賽跑。

    現在不需要上朝,很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去嘗試着接手,算起來也是少了一些約束,可以放開手腳的去『胡鬧』。

    反正現在已經被立為皇儲了,雖然文武不算是全都歸心,但是也沒有太多的離心離德。

    不需要他們絕對的忠誠,只要能夠踏踏實實辦好事情就行。

    那就努努力,看看能不能走出來和歷史上不一樣的大明發展軌跡!

    (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



第九十六章 久遠的謀劃  
來點豬頭肉作品:  天后的文娛愛人  
類似:  都市極品醫神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  與妖怪的二三事  四重分裂  

加入書籤

書頁/目錄

搜"大明:我才是皇太孫"
360搜"大明:我才是皇太孫"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