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龍門吊(1 / 1)
將這海運的成本和漕運的一比較,利弊倒是十分明顯。
張簡修又沉吟着道:「如此番咱們運輸漕糧,從鎮江、鳳陽、淮安、揚州、杭州,蘇州各地徵收的一百萬石糧食,走漕運,一次便可運至京城。」
「若是海運則需兩年!」
沈烈點點頭,心中恍然,卻頗為不以為然道:「四哥說的不對,這世上的事若都是顧慮成本,人人都想着省力省錢,那便多半要糟了。」
張簡修忙道:「願聞其詳。」
沈烈便笑着道:「這海運是必然要興盛的,若不然,九邊各鎮還要被這些江南官紳拿捏多久?」
張簡修目光迷離,本能的點了點頭:「是呀,九邊卻是太依賴漕運。」
似乎他心中長久以來的困惑漸漸解開了,那迷離的目光漸漸變得明亮起來。
又讚嘆道。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妹婿所言甚是。」
沈烈微微一笑,心中不免讚許起來,他還指望着這位四哥彎下腰,好生體察一番民風風俗,將來把琉球交給他吶。
若張四哥能在海外獨當一面,沈烈便再無後顧之憂。
「說白了。」
沈烈笑着道:「還是朝廷艦隊的規模不夠大,不能掌握制海權唄。」
張簡修又贊道:「正是如此。」
一夜無話。
翌日。
清晨。
休整過後的錦衣衛大隊離開了鎮子,重新套上了馬,護送着一輛輛四輪大馬車,還有那運河上浩浩蕩蕩的船隊繼續上路。
可是才剛走不遠,親兵從後隊來報:「啟稟大人提督水師余咨皋,余大人求見。」
沈烈微微錯愕,和張簡修對看了一眼,便奇道:「余大人在哪?」
親兵忙道:「回大人的話,在後隊三十里外。」
沈烈微微一笑:「請他過來。」
二人一邊騎着馬,徐徐走着,一邊等着余咨皋,過了一個時辰後,便聽到了身後的官道上傳來了隆隆馬蹄聲。
沈烈便勒住了戰馬。
回頭看。
一隊衣甲不算鮮明的輕騎疾馳而來,大老遠便打出了提督水師衙門的旗號。
那謹慎穩妥的樣子,像是生怕引發了沈烈所部的誤會,而導致了不必要的誤擊。
瞧着這些騎兵身上五花八門的各式甲冑。
沈烈心中有數,這些騎兵想必就是傳說中的家丁了,也就是這個年代裏的募兵,看規模有千餘騎的樣子。
這大明自從嘉靖朝遇到了倭亂,那位聰明過了頭的嘉靖爺也是臨時抱佛腳,開始大舉推行募兵制。
於是便開始了一場軍隊職業化的改革,還搞出了戚家軍,俞家軍兩支職業軍隊。
從後隊趕來的這股騎兵,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俞家軍了,對於擅長水戰的俞家軍來說。
千餘騎的護兵真不少了!
遠遠看過去,從那進退有序的騎兵隊列中,甚至隱約可以看到當年的雄風。
而最鼎盛時的戚家軍,職業兵士也就七八千人,到如今已經嚴重老齡化,剩下了大概一半。
這批精銳老卒如今都被沈烈接收了。
而當今天下。
勢力最強大的一支家丁部隊,那自然是遼東李成梁,滿打滿算都加起來也不過萬把人。
那自然便是李家軍。
不過李家軍那萬把人全部都是精銳騎兵。
就是憑着這萬餘鐵騎,李成梁在遼東百戰百勝,李家也因此成為遼東的將門領袖。
隨着俞家軍停在遠處,余咨皋則輕騎前來。
沈烈忽然笑道:「監軍到了。」
張簡修啞然失笑:「然也。」
錦衣衛大隊才剛剛上路,這位俞大人就帶着家丁輕騎追上來了,那麼是誰叫他來的?
萬歲爺唄!
馬蹄聲疾。
隨着俞咨皋滾鞍下馬,在沈烈面前單膝下拜行了一禮,高聲道:「卑職余咨皋率千餘家丁,特來助大人一臂之力。」
沈烈笑道:「起來吧,知道了。」
行了。
都是千年的狐狸,也別玩什麼聊齋了,看起來這位俞家軍的第二代繼承人別的本事沒有。
察言觀色的本事倒是一流,也不知跟誰學的。
當下二人合兵一處,大軍保護着漕糧與財寶徐徐而行,船走多快,兵馬便走多快。
說是合兵一處了,其實錦衣衛與俞家軍卻涇渭分明,俞家軍十分低調,老老實實的在後隊跟着。
也不搶風頭,突出了一個知趣!
三日後。
距杭州府約二百餘里,大軍終於抵達了這漕運路線上的第一座重鎮,蘇州府!
到了蘇州府,沿途有更多的運糧船加入了進來,而此刻漕運碼頭鑼鼓聲震天,旌旗招展。
錦衣衛,漕兵分列碼頭兩岸,看着上千名船夫赤着胳膊,身上都綁着粗重的縴繩。
震天的號子聲中,靠着人力,牛馬一步步將巨大的漕船從支流水道,緩緩拉進了運河。
碼頭上。
沈烈端坐在馬背上,看着這火熱的景象,倒是心曠神怡起來了,遙望着不遠處的長江。
更是感慨着山河的壯美,而這蘇州漕運碼頭,剛好便位於運河與長江連接口處。
一邊是縴夫,牲口拉動着漕船,另一邊是正在通行的壯觀,因為運河比長江水位高出了足足一米多。
故此工匠在長江兩岸,用石頭壘起了一道河堤,中間又修築了一個巨大的水門。
這水門深五米,寬二十米,為了方便運輸,工匠在底部用大塊的石板撐起了一個斜坡。
並且運河兩岸,各自安裝了一架巨大的絞盤!
「咔咔咔。」
兩座絞盤邊上,各有百名身強力壯的苦役奮力推動,便將那巨大的漕船硬生生抬了起來!
又隨着嘩啦一聲響,漕船落入了運河中,立刻便濺射起了漫天的水花。
「起若凌空,投若入井。
這畫面讓沈烈,張簡修,俞咨皋等人都興奮了起來,不由得站在遠處指指點點。
而沈烈看着那運河上方,橫跨着一道硬木包鐵的衡量,不由得在心中暗自叫道。
「龍門吊!」
又長見識了!
雖然這一路上,沈烈對大明工匠的各種記憶嘆為觀止,可還是沒有料到竟然在這蘇州漕運碼頭,見到了如此巨大的龍門吊!
到了這時候沈烈終於開始相信,西洋人吹噓的文藝復興,工業革命,似乎真的是從大明偷走的各種技術所造成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