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窯洞往事(1 / 1)
丁國棟本來還不想去紅堡鄉,在他看來,讓他們縣級部門的領導下村,純屬「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筆神閣 bishenge.com他們縣級部門領導是做這個事的嗎?
想想列賓當縣委書記的時候,縣裏就是衙門,鄉鎮的人得把他們當老爺呢。丁國棟是列賓最信任的部門領導之一,如今蕭崢來當縣委書記,丁國棟可以說還沒從「列賓時代」的好日子回過神來。所以,今天蕭崢晚上十一點召開會議,要求他們下鄉,丁國棟也沒當回事,去會了那個女人。要不是縣紀委的人,從紅堡鄉打電話來問他在什麼地方,丁國棟還真不想去。
丁國棟在趕往紅堡鄉的路上,本來雪下得倒是挺靜,可忽而風就刮起來了,雪猶如亂絮般翻飛。看樣子這雪又要下大了!
在紅旗村的山頂上,一處簡陋的窯洞裏,燈火如豆,只有兩小間,一間是九十高齡老人候元寬的,另外一間是他的孫女候小靜住着。老人世世代代住在這裏,見證過紅軍翻山越嶺而來,在這裏進行土改,分田地給他們,老人和他的父母才能吃上一口飯。當初老人才是一個十來歲的小伙子,心裏就認定好日子是紅軍帶來的。最新動態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行走的筆龍膽,最新動態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行走的筆龍膽,有一次敵軍派了五支部隊來圍剿,他憑藉熟悉山勢水路,硬是引着紅軍從小道脫離了包圍圈,這脫險的紅軍,有重要將領和領導,後來成為開國元勛。
後來,這些領導從華京派人來「認親」,希望老人能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到華京去生活。十年代、十年代華京都派人來,可老人卻都婉拒了。他說,紅軍讓他和父母吃上了飯,沒有餓死,是救了他們一家子的命;他把紅軍引離敵人的包圍圈,也是救人的命。這都是應該的。他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他是不想離開了。況且,當年紅軍工作生活過的那些窯洞,因為年久失修,有的已經殘破、有的面臨倒塌,老人說,這些革命遺址保留了他這輩子最好的回憶,他一定要守護好,只要他有一口氣在,就要守護一天。
老人的兒子為養家,外出打工,可發生了意外不在了,兒媳婦把孫女留下自己改嫁了;再後來,老人的老伴也沒了,只剩下他和孫女相依為命。老人靠在山頭上種玉米、養雞度日,並給孫女交了學費,現在孫女上大學回來過年,想多陪陪爺爺,就沒急着回學校。
老人從來沒有向組.織伸過手,更沒有因為自己救過紅軍、救過國家領導,就四處吹噓,要名譽、要待遇。老人一家,都是自力更生,就如土地上自己生長的草茬子,生死都是自己負責。
正因為如此,從九十年代之後,華京方面知道老人是不會離開這塊地方了,也就沒再來了。當地一些新上馬的鎮領導,有的只是聽說過老人救過紅軍,有的甚至懷疑這種傳說的可信度。因為這個老人,現在幾乎已經成了村里、鄉里的一個麻煩。麻煩在哪裏?就在於老人多次到村里、鄉里要求領導想辦法,去修繕那些革命遺址,將那些窯洞、堡壘給保護起來。可是,作為貧困縣、貧困村,吃飯都是問題,哪來的錢維護那些革命遺址?老人經常到村里來、到鄉里來,起初還為這個事跟他們吵,說:「現在不修,以後都倒坍了,都沒了啊!」老人急得就差哭了。
村里、鄉里的人說:「你急,我們也急啊。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錢,拿什麼來修、來維護這一大片的窯洞?」老人說:「你們鄉里不是有一輛車嗎?你們領導坐得起車,用得起汽油,就沒錢來保護革命遺址嗎?」鄉里的人說:「車是領導開會、辦事用的,車子是上面同意配的,汽油也是上面同意用的,可上面沒有撥款下來修窯洞遺址呀!你有本事去上面反映呀!」
老人想起曾經讓他搬到華京去的領導,可惜他當時鐵了心要守護這片革命遺址,是哪裏都不願去的!所以也特意沒有留下華京領導的號碼!現在想要聯繫也聯繫不到。後來,老人每個月都會到村上、鄉里來一趟,也不鬧也不吵,就是提醒村上、鄉里紅旗村的山頂上還有那麼一片革命遺址在那裏呢!可大多數時候,沒有人理會。
鄉里的辦公室主任任永樂,這個小伙子倒是頗為實誠,也是農村出生,在銀州上了大學之後,還是回到了自家鎮上當幹部,心裏想着要是有機會,要讓鎮上、村里能夠脫貧致富。當然,幹了三年,目前鎮上還是老樣子,並沒什麼起色。不過,任永樂也沒失望,他在銀州讀書的時候,知道東部沿海已經快速發展起來了,國家也很關心西部的發展,自己的家鄉肯定也有一天會發展起來,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任永樂每次見到候元寬老人來,都是好生接待,最新動態關.注作者微.信公.眾.號:行走的筆龍膽,讓他在自己的辦公室坐一坐,給他泡一杯水,只要有空,就陪着老人坐一坐,嘮嘮嗑。老人還真是願意給他講當初紅軍在紅堡鄉山上的故事。任永樂聽着聽着,也很神往。他對老人說:「等以後鄉里有錢了,怎麼都要把山上的革命遺址給修繕起來。」老人朝他笑笑說:「你是個好小伙子。以後國家是你們的,到那時候你們肯定會幫助修繕革命遺址。只不過到時候我是看不到了。」
聽到老人這個傷感的話,任永樂也很難過,他寬慰老人:「候大爺,不會的,說不定什麼時候上面就重視了,就會把山上的遺址都修繕起來了。」候元寬那時說:「要真有這麼一天,我也可以放心的閉上眼睛了。」任永樂道:「候大爺,您是長命百歲的人!」
這會兒,候元寬老人還是睡不着。這大雪下得老人異常揪心。孫女候小靜擔心爺爺的身體,勸道:「爺爺,你早點睡吧,不然明天就該累了。」候元寬披着棉衣,走到了門口瞧瞧,揪心地道:「這風又緊起來,雪也大起來了!這樣不行啊,我擔心老窯洞要塌啊!」候小靜道:「爺爺,真要塌,也沒有辦法啊。」候元寬卻不放心:「不行,我得去老窯洞看看。」候元寬說的「老窯洞」,就是七十多年前紅軍辦公和生活的窯洞。
說完,候元寬扣上了棉衣,往外走去。孫小靜知道老頭子倔着呢,那片老窯洞就是他的「心肝寶貝」,看得比他的生命還重。要是不讓他去,爺爺肯定要鬧脾氣。孫小靜趕忙挽起床榻上的軍大衣,給爺爺披上。扶着他往老窯洞方向走。
這是在接近山頂的地方了,當初紅軍把窯洞建在山上,就是因為居高臨下,可以俯視四周,有情況可以第一眼就看到。事實上,這個地方並不適合老百姓生活,因而整個村子,除了候元寬之外,其他的村民都在山下。
整個山頭,如今就只有孫小靜攙扶着爺爺,走向老窯洞。風大、雪重,傘是沒法撐的,他們只好冒雪前行,窯洞那個方向一片漆黑,黑暗就如沒有了眼睛的眼眶一般。要是陌生人看到這些老窯洞,可能心裏會發悚,可候元寬和候小靜這對爺孫卻不同,因為知道歷史,所以心存敬畏,更是在乎。
手電的微光在雪地上形成一個放大的圓圈,在風雪搖搖晃晃向前移動着。孫女候小靜能聞到山頂上的雪氣。這是一種特殊的味道,對候小靜來說,也是一種熟悉的問道。候小靜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曾經隨同爺爺一起雪夜來檢查過窯洞的情況。有一次,一座窯洞就是在雪災坍塌,那時候候小靜的父親還健在。第二天,爺爺和爸爸兩個人,將坍塌的地方用木板支撐了起來,一起用水泥、磚塊和鋼筋澆築了起來,基本恢復了原貌。爺爺還稱讚了候小靜爸爸的磚泥手藝。後來,候小靜的爸爸就去城市裏學習了水泥匠的手藝,在外面打工養家餬口。可沒想到,後來還是因為這門手藝丟了生命。
這些回憶,讓候小靜在風雪淚如泉湧。這個時候,只聽候元寬道:「小靜呀,這些窯洞不能再坍塌了,不能再坍塌了。」候小靜從回憶拉回了思緒,問道:「為什麼?」候元寬道:「你爸不在了,要是再坍塌,沒有人能幫我修了。」一句話,候小靜的淚水再度湧出,她忍不住問道:「爺爺,為什麼你一輩子都要守着這裏呀!其實,下山,能過上更好的日子。」候元寬道:「曾經有一大批紅軍,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爬雪山過草地來到我們這裏,他們的很多人我都認識,後來他們都在這個山上流血犧牲。守着這裏,就是記住他們。對別人來說,下山可以過好日子;對爺爺來說啊,守住這裏就是守住好日子,因為這裏是紅色的根、紅色的脈。爺爺我,生在這裏,長在這裏,也想埋在這裏!」
候小靜轉頭看向爺爺,忽然覺得爺爺略微佝僂的身軀,此時卻顯得如此偉大。每個人的身材各不相同,可每個有理想、有信念的人,都是高大的。
這時候,從「老窯洞」那邊卻傳來了輕微的咔咔、咯吱的聲音。候元寬加快了腳步:「有個窯洞好像要撐不住了!」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