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一場葬禮(1 / 1)
如果說在此之前,我從師父那兒學到的手藝僅僅只是入門的話,那這三年時間,即便是在多年後回想起來,也覺得那正是我手藝開始精進的第一個階段。
師父並未長期跟我一起住在鄉下,而是每隔兩個月大約就在村子裏小住一個月左右,其他的日子,他都要回到城裏自己家。由於我之前被抓是讓人給告發的,被押走的那天,也被周圍的街坊們看見了。所以師父若是長期不呆在自己家裏的話,閒言碎語一說,我逃走的事肯定就會落在師父頭上。不過在師父第二次來看我的時候,我卻發現他剪短了頭髮,穿着一件灰白色的襯衫,完全沒有了道人的模樣,看上去,就和一個尋常百姓無異了。
我當然知道這一切都是情勢所迫,並且也都是因為我的連累才造成了如此,於是看到師父的新造型的時候,我只是一愣,並未多問。師父在村子裏的日子,就帶着我學習一些新東西,不過大多和我剛剛拜師的時候一樣,只做口傳,讓我強行記憶。師父也拜託周大爺夫婦倆,說這村里和鄰村如果有這類我們能夠幫得上忙的地方,就隨時來找我們就行,就當做是我們報恩了。
徐大媽一直都非常保護我,害怕我和師父的身份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聽了去,再給我們告發了。所以在開始的幾個月時間裏,她基本上就讓我再家裏自己待着看書學習,家裏的農活甚至都不讓我幫忙,這讓我覺得自己像是一個吃閒飯的人。直到1966年的年末,眼看着又快要過新年了,村子裏發生了一件事。
那天,周大爺對我說,孩子,你如果沒什麼別的要緊事,能不能抽點時間幫我把穀草壘成堆啊?過些日子就要開始下綿綿雨了,如果打濕了在壘,就壘不高了。
綿綿雨,是本地對一種雨的下法的別稱。大致上是說雨不大不小,但是偏偏要死不活地下了很多天。這種情況下,空氣一般都會變得特別潮濕。在重慶冬天常常會下這樣的雨,以至於連家裏的被子褥子,都會因此而受潮。
於是我開心地答應了,那段日子周大爺的兒子帶着媳婦去了他媳婦的娘家,家裏的勞動力就只剩下老兩口,實在沒理由放着我這個大活人不用。於是那天我跟着周大爺一起,到他們家的莊稼地里,把那些穀草都割了下來,堆成了兩個高高的草堆。期間周大爺也沒跟我多說什麼話,只是傻呵呵地笑着。他是一個特別愛笑的人,即便大家都沒說什麼好笑好高興的事,他也總是保持着笑容。
忙完之後周大爺把自己的酒葫蘆遞給我,那天我也高興了,太久沒運動,這麼累一些也是非常舒服,於是我接過來就朝着自己嘴裏灌了一口。我並不是一個嗜酒的人,在那天前的上一回喝酒,還是我第一次出單結束後心情沮喪而喝的。這酒葫蘆里是周大爺自己家私釀的酒,特別壯口,看着我扭曲的表情,周大爺開心地哈哈大笑着,眼看着已經快太陽下山,周大爺說該回家吃飯了,於是帶着我往回走。可在距離家裏不遠的地方,看見徐大媽站在門口,正在和一個穿着黑衣的中年婦女說着話。可是當我們趕到家門口的時候,那個中年婦女才剛剛離開。
我走到門邊的牆上掛上鐮刀,卻聽見周大爺問道,剛才那個,不是王老頭家裏的三丫頭嗎?怎麼這麼些年都不見了,現在肯回家裏來了?
周大爺的話帶着挖苦的意思,山村生活太過無聊,聽到周大爺這番話,我就忍不住繼續聽了下去。徐大媽說,哎呀你可不知道了,這老三剛來的時候我也差點都沒認出來,進了城裏生活過的人,是看上去和咱們鄉下老太婆不一樣。周大爺問道,那她這往日裏跟咱們又沒什麼來往,怎麼突然到我們家裏來,找你幹什麼來了?徐大媽說,哎呀,這王老頭今天早上走了,老大老二都是兒子,要跪着迎客,這不,就讓老三來挨家挨戶通知村里人,有交情沒交情,都去看個一眼,送送別吧。
死人原本是件讓人難過的事,可是此刻在憋了幾個月的我聽來,卻是我能夠幫上忙的機會,於是我就湊過去對周大爺說,爺爺奶奶,這件事我可以搭把手,你也知道我跟我師父都會這個,這可是吃飯的本事,既然這人都去世了,家裏人肯定忙得不行,鄉里鄉親的,要不就去幫一把吧。
可我剛說完,徐大媽就嚴厲地跟我說,不行不行!你師父把你囑託到這裏,就是要我們讓你安安生生的,你可別主動當出頭鳥去惹事知道嗎?你要是有什麼,我怎麼跟你師父交代?
我當然理解徐大媽的一番苦心,受人之託,於是我也不好意思再繼續說什麼。於是想法子岔開話題,就問周大爺道,那個去世的王老頭,你們平日裏來往多嗎?周大爺說,這村子裏的人,大多數都是祖祖輩輩在這裏生活,解放前都是給地主家種地的,所以互相之間都認識,也是幾十年的老交情了。不過王老頭這人性格孤僻,也不太好接觸,所以大家也都和他沒那麼親近,就連他鄰居都是如此。
徐大媽嘆息一口說,這人啊,不管是性格開朗也好,性格孤僻也好,生下來,就是奔着死而去的,再怎麼說也都是鄉親,人沒了,是該好好送送,最後一程,也讓人家記着咱們的好。
言下之意,他們肯定是要去弔唁一下了。於是我跟徐大媽說,奶奶,也帶着我去吧,我懂這些,但是我不會多嘴的。就是跟着去看看。徐大媽遲疑了一下,看我再三保證,最後還是答應了。
其實我壓根就不認識這家人,我完全沒理由跟着去湊熱鬧奔喪,只是在山裏的生活有些枯燥,我日常的學習依舊還是玄門的這些東西。這次王老頭辦喪事,我一是想出去走走放個風,二也是想看看在農村鄉下,對於殯葬的習俗,是不是有些別的做法,因為玄學說到根源始終是發自民間,就發自山野鄉間,有些小地方保留下來的習俗,也許在不懂的人看起來不值一提,但是我這樣懂行的人來看的話,就能多少看出點門道。
於是當天晚上,徐大媽比以往更早做了晚飯,晚飯後,讓我們都換上素一點的衣服,臨走前徐大媽還特意拿小框裝了點雞蛋,拿了些蔬菜水果,就領着我們出了門。
所以在那些年,儘管世風不好,鄉下人還是真的淳樸的。喜事喪事,大家圖的就是這份情,而不在於你到底送了什麼東西,哪怕是兩手空空的來,也都是難能可貴的心意。
王老頭家裏距離徐大媽家,如果走路的話可能要半個小時。倒並不是因為很遠,而是因為路特別窄,不好走。看上去直線距離也就七八百米的樣子,在田埂上繞來繞去都得花上幾十分鐘。加上那時候天已經黑了,路更加不好走,稍不注意就一腳踩到田裏,弄一腿的泥。我老遠就看到一座房子外搭起了竹竿架子,架子上拉上了一層白布當做頂,我知道那就是王老頭的家。看這架勢,早上人走了以後,靈堂很快就搭建了起來,這說明在死之前,家裏其實就已經在開始準備後事了。
農村的喪事大多比較簡單,一般房放鞭炮,請個先生做個超度或者帶路法事,就會在第三天下葬,大多數農村的習俗基本如此。這也就意味着,如果王老頭的孩子們也是按習俗辦事的人的話,在這場葬禮上,我是應該可以見到一個同行的。這也勉強算是我來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我可能會趁着同行休息的時候,向他打聽一下外頭的風聲。
在此我就必須強調一下,儘管之前我的遭難,是因為把我當成了「牛鬼蛇神」,但是對於一般老百姓家裏有親人去世,還是基本上會按照習俗來操辦,這時候那些道士或者陰陽先生,就是必不可少的,這就好比清明節要去墳前祭拜一樣,卻非常例外地不被當做封建迷信之流。這也是徐大媽同意我跟着來的原因,因為在這裏,雖然是在祭拜亡人,但卻無法給有心之人留下封建迷信的口實。
到了靈堂之後,徐大媽就把手裏的東西交給了一個中年女人,並安慰了幾句,那個女人就是先前到徐大媽家裏來通知喪事的那個,是王老頭的三女兒。兩個兒子都跪在靈堂內,父親棺材的一側,身上穿麻衣,手臂上纏着白紗,白紗的中央,蘸了一團紅色的印記。他們頭上也戴着白布,跪在一邊,不斷在一個鐵盆子裏燒着黃紙錢。
周大爺徐大媽讓我在靈堂外面等候,他們倆則走進去上了柱香,燒了點紙,然後就拉着我在外面坐下,出於禮貌,不可能來過了就走,還是要陪着逝者和家屬待一陣的。讓我奇怪的是,從剛到這裏開始,我就一直在尋找道士或者陰陽先生的蹤跡,卻始終沒有見到。難道是他要等出殯的頭一晚才會來嗎?
那晚10點左右,徐大媽說自己累了要先回去休息,但是周大爺卻跟一個老鄰居聊得甚歡。害怕老伴一個人走夜路摔了,就讓我先送徐大媽回家,然後再過來等着周大爺一起再回去。於是我送了徐大媽回家後,特意從家裏拿了一個電筒,就趕了回來。
卻在這個時候,聽見一個女人大聲在爭吵的聲音。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