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7 取財有道(1 / 1)
南梁這一點人事隱患,不要說李泰了,哪怕北齊段韶這樣一個不經常在淮南地區活動的人都看的很清楚。王僧辯作為局中人,想必也是有所感知,但是他又能怎麼辦?
陳霸先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趁勢而起的軍頭,不只是能力卓越、格局雄大,其麾下部伍也經過了嶺南平叛的充分磨練。這些將士們肯於跟隨陳霸先北上平定侯景之亂,他們內部的感情和信任便超過了大多數的武裝勢力。
想要一紙書令便解除陳霸先的軍權,就連皇帝蕭繹都做不到,王僧辯就更加做不到了。
既然不能削弱對方的實力,那就需要正視對方的存在並給予相匹配的待遇。但是這樣一來,王僧辯下屬的那些江陵一系的將領們又不答應了。
如今的陳霸先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南梁軍方二號人物,王僧辯坐鎮建康、陳霸先坐鎮京口,當王僧辯率軍外出作戰時,陳霸先便代守建康,表面上看來彼此間可謂是配合默契。
但是京口之所以能成重鎮,要麼是對三吳之地有着堅固牢靠的控制,要麼是能夠與長江北面的廣陵等地互為呼應。否則,京口也只是大江南岸的一座孤城罷了。
侯景之亂被平定後,王僧辯將自己的心腹和江陵嫡系江陵都安排在了三吳之地。陳霸先雖然坐鎮京口、略成分陝之勢,但所擁也不過京口一城罷了。
所以在北齊頻頻向南進攻滋擾的時候,陳霸先也是頻頻用兵於北,希望能夠奪回廣陵等江北重鎮,以此來開拓自己的生存空間。如果不能向外開拓,那就要向內索求。
就算明知道陳霸先並不可信,王僧辯既沒有魄力直接解除陳霸先的兵權、瓦解其武裝,又不能協調內部,讓渡出足夠的利益來安撫和包容陳霸先,彼此間的交惡決裂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如果說王僧辯是一匹精心馴養的名駒,那陳霸先就是一匹荒野求生的烈馬。二者腳程耐力都相差仿佛,甚至有的時候陳霸先還給人一種不工不巧的粗礪,可是到了真正危難時刻,二者的表現則就會有天差地別。
在面對北齊的極限施壓之下,王僧辯最終沒能扛得住而選擇屈服,但陳霸先卻選擇了一條與之截然相反、更加艱難也更加輝煌的道路,彼此之間的差距可能就是性格之中的這一點韌性。
講到陳霸先的艱難立國,就不得不帶一嘴北齊高洋,拿着最為豐厚的家底,幹着最不知所謂的事情。
在北面追着諸胡一通窮揍,成功為突厥的崛起掃清障礙、生生給一路帶成了草原霸主,在南面不斷的出兵滋擾,小火添油、一波送大的將陳霸先送上了帝位。輪到自己的時候,雖然也過了一把開國猛男的癮,號稱英雄天子,結果落得身死絕傳。
李泰倒也不希望王頒之後死在陳霸先的偷襲中,但對於這一件事也只是點到為止,如果用力太猛反而會被懷疑是在挑撥離間,眼下稍作點撥,日後會是怎樣也就自求多福吧。
拋開這些雜念不談,李泰便又開始挑選隨同王頒一起前往助戰的人員。
這一次的南梁與北齊作戰的戰場是在合肥南面的東關附近,應該是以水戰為主,李泰也不指望派遣的這千名精騎能夠發揮出多大的助戰效果,擔任斥候、遊走在戰場周邊觀摩一番即可。
這一次他安排侄子李真帶隊前往,無論天賦如何,總是要經過充分的鍛煉能力才會有所長進。短期之內,荊州這裏是沒有什麼水戰戰事可供磨練,派去王僧辯那裏觀摩正好。
除了李真之外,他還安排韓擒虎和一些自己比較看好的年輕將領同往,既是一次磨練,也是一次考驗。隨着勢力推進到長江一線,未來荊州總管府的水戰任務必然不會太少。
他這邊剛剛送走王僧愔一行,山南方面李遷哲的弟弟李顯便又率領一部人馬護送着貨品抵達荊州。
「怎麼有這麼多的錦貨?」
當看到李顯所進獻的貨單上記錄着單單蜀錦便有兩萬多匹,李泰便不由得皺起眉頭來,旋即便又說道:「之前蜀地未平,需要進行商貿來推動人事上的合作,所以需要大肆訪買錦貨。但今巴蜀之地已經入於王治,便不宜再貪於物力而絕於人情。」
之前買賣蜀錦那是有着特殊的目的,利益的訴求還在其次。如今伐蜀事宜已經算是塵埃落定,也算是達成了李泰所希望的一種局面,他也希望這一局面能夠繼續保持下去,不要再產生什麼負面的變化。
此時看到李顯又運來這麼多的蜀錦,李泰便不免有些擔心李遷哲還是不能改變之前的行事內容,仗着兵強馬壯在巴蜀大肆搜刮。
李顯聞言後連忙垂首說道:「郎主前所叮囑,仆兄弟須臾不敢忘懷。阿兄今在巴地,先以宣撫,不化者才以刀兵後行。至於此間運返的物貨,並非出於巴蜀民間,而是自成都諸軍處交易所得……」
聽完李顯的解釋,李泰才明白過來他是誤會了李遷哲。
在宇文貴到達成都後,由於之前對城內的擄掠破壞,成都城內可謂是市井蕭條、百業俱廢。原本軍隊給養便已經不足,隨着宇文貴帶來的人馬抵達,後勤壓力不免更大。
於是宇文貴一邊針對周邊地區的反抗勢力進行清剿,一邊還在積極恢復城中的民生產業,並且為了獲取給養,還在成都東面的郊野上開闢軍市,鼓勵軍民在市場上交易物資、互通有無。
成都城內這些駐軍手頭上可是有着豐富的財貨物資,數日喧譁幾乎將全城都搜刮一遍。但是所搜掠得來的那些財貨卻不能用作飲食消耗,所以也都急於要將這些物資變換成食物給養。
李遷哲當時正隨軍駐紮在成都郊外,見到軍市中貨品充足但卻獨缺穀米食材,於是便着令巴西閬中那些土豪們向成都運送穀米物資,只用較小的代價就換取到數量可觀的財貨。而此番運輸到穰城來的這兩萬多匹蜀錦和其他財貨,便是軍市交易的一部分。
後世很多人講到軍隊經商,就有滿腹牢騷要發泄。但事實上早在戰國時期開始,軍市就是軍隊獲取物資的一個重要方式。
到了如今的南北朝時期,軍隊私曲性質極高,物資配給難有整體的統籌,戰利品的分配也沒有一個統一方案,軍市的作用便更加明顯。
李泰聽到這裏,不免也是心意一動。他之前着令李遷哲前往蜀中進行商貿,就還心存着搬空蜀中庫藏的蜀錦,以延緩霸府藉此向隴右商貿下手。
但事實證明,哪怕他掌握了物以稀為貴的霜糖,純粹的市場行為也很難搬空蜀錦這一蜀中重要的戰略物資。所以到最後他也基本放棄了這一念頭,轉而希望在進攻成都時插上一手,結果又被巴西那些大聰明連累到根本沒能參與到成都攻城。
原本已經放棄的一個計劃,卻不想又發生了這樣的轉機。那些被伐蜀將士們哄搶獲得的蜀錦,如今直接在成都軍市上就能輕輕鬆鬆買來。
李泰當然不想這些蜀錦成批量的流入關中,但也明白一旦大手筆買入,必然還會增添其他的變量。比如市場行情波動太過猛烈,甚至都會給軍心士氣帶來惡劣的影響。
略作沉吟後,他便想出了一個跨區域的寄取方案,即就是先由將士出具自己的財貨數量,進行一個市場估價,然後將這些財貨暫且存入軍中倉庫,然後送信給其關中的親屬提取相應的錢財,再由其親屬出具信物,最後李泰再派人接收倉庫中的物資。
將士征戰在外,本身安危便無從保障,獲取到的戰利品更是隨時都有可能丟失,通過這種方法便可以直接將戰利品送回給家中親屬,無疑是大大解除了後顧之憂,保障了財產的安全。這些將士也能輕裝上陣,不再怯懦不前。
換了一般人,這件事自然不太好操作,首先能不能取信於人,其次有沒有足夠的錢財接貨並進行支付,第三就算有信用又有錢財,生財的法子多了,誰又敢跟軍隊這些窮橫傢伙打交道?
恰好李泰三樣都滿足,於是很快他便將自己這一想法書寫在紙上,準備着員送去給宇文貴。由宇文貴負責號召將士們將戰利品存放在倉庫中,盤點計價之後再由李泰組織渠盟人員於關中支付錢款,倉庫中的物料自然也由李泰負責安排前往隴右進行銷售,這當中產生的利潤彼此再商討分配。
當李泰這一封信送達之後,宇文貴頓時也流露出了極大的興趣,當即便派遣心腹趕來沔北商討請教細節。拋開當中的利益不談,單單這件事做成了對將士們士氣的提升就讓他非常重視。
更不要說宇文貴門下也有着一大攤子人吃馬嚼,當然不會嫌錢多燙手。他在關中自然沒有李泰那樣雄厚的財力和人事基礎,但只是在蜀中賺個管理費,也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