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0 帳內三衛(1 / 1)
且不說這些元魏宗室彼此間的紛爭,李泰離開直堂後也沒有時間休息,而是轉赴別堂繼續處理他出征這段時間所積壓下來的軍政要事。
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聽起來雖然挺帶感,但實際上人處在這樣的位置上哪有太多的時間去恣意享樂,各種事情千頭萬緒,佔用了太多的精力。
且不說初掌大權、滿心勵精圖治的李泰,就連後期躺平掛機的齊主高洋,享樂之餘也得想法子抽個風、整點活兒驚懾一下朝中文武。
丞相府別堂中,崔謙等之前留守諸員早已經等候在此,待見李泰登堂行入,便都紛紛起身拜迎唐公。
「諸位不必多禮,有勞久候了!」
李泰擺手示意眾人免禮入席,自己也登堂坐定,而後視線才在眾人臉上一一划過。
年初的時候他廢停了宇文泰所施行的六官制,重新恢復了六部治事。西魏所謂的六部還是有別於後世,在名目上唯一與後世相同的便是吏部尚書,至於其他的名目和職權全都有異於後世。
在吏部尚書之外,還有度支尚書、都官尚書、祀部尚書、五兵尚書和起部尚書,分別對應後世的戶部、刑部、禮部、兵部與工部。
這六部尚書皆隸屬於尚書省,李泰如今以大丞相、尚書令執政,所以六部尚書也都於丞相府聽命。年初的時候,李泰僅僅只確定了吏部尚書崔謙、都官尚書柳慶,其他六部尚書則由群臣共舉。
之後李泰便開始籌備出擊突厥事宜,只在崔謙等人提出各個備選的時候自己再加以挑選、最終決定下來。此時諸部尚書悉聚堂中,這也是李泰首次見到全部陣容。
除了掌管人事的吏部之外,諸部尚書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主管財政的度支尚書。宇文泰時期,便以行台第一能臣蘇綽長期掌管度支。
李泰所選擇的度支尚書乃是原行台左丞裴鴻,裴鴻長期追隨他轉任各方,從最初的都水行署一直到之前的山南道行台,雖然在朝中並無令譽,但是在李泰的陣營中卻是資歷深厚,而且在此之前也一直掌管山南道的倉儲商貿等事宜,理財和管理經驗非常的豐富。
更為難得是在長期追隨李泰、耳濡目染之下,裴鴻在發展經濟和財政管理上許多理念都與李泰非常類似,且思路開闊、作風又不失縝密,所以李泰便將之召入朝中掌管錢袋子。
五兵尚書陸騰,早年李泰在台府擔任後軍大都督時,陸騰便出任其長史,對於其人才能,李泰也是頗為了解並放心。
陸騰也是大統九年邙山之戰受俘入國,之前李泰在與北齊談判的時候,順便將其家人也一併從北齊討還過來。所以陸騰對唐公也是感激不已,這會兒在堂中望着李泰的眼神都有點拉絲。
祀部尚書的人選比較多,李泰在考慮一番後還是挑選了之前投奔襄陽的王松年。王松年在西朝雖然乏甚事跡和履歷可陳,但本身也是家學淵源,其父王遵業早在北魏年間便擔任禮官,如今也算是子承父業。
至於最後的起部尚書,李泰同樣選擇了自己的行台舊屬崔彥昇。西魏貧弱多年,缺乏大型工程的營建經驗,相關的人才也並不算多。歷史上主持營建隋朝大興城的宇文愷,還是他爸宇文貴去年坐鎮成都時忙裏偷閒剛生的,還沒斷奶呢。
崔彥昇也是跟隨李泰多年,從洛水的治理到三防城的營建,以及前往山南之後各種工事督造幾乎都有參與,乃是李泰信得過的自己人。
六部尚書乃是管理朝政的中堅主力,所以李泰也沒有在人選問題上搞平衡統合那一套,首先看重的還是對方的能力和經歷,務求讓這些人能夠充分貫徹自己的執政理念,將朝廷事務處理妥當。
因為都是熟人,倒也不需要再多作什麼自我介紹。待到李泰坐定之後,諸尚書便依次
匯報各自所司政務。
掌管吏部的崔謙,近來事務最是繁忙,除了要為內外缺員挑選合適的人選,還要遵從李泰的命令,擬定一個統一的選人籍冊,以備朝廷選士有據可依。
西魏的吏治和選官有嚴苛的一面,也有寬鬆放縱的一面。
一些州郡行政官員如若某一季、某一年所轄籍戶有減,或者應繳租調不足,尤其是後者,甚至等不到考績之期結束,直接就會被霸府遣使入境罷免問罪。
這是因為西魏財政本來就不充裕,缺乏容錯空間,尤其是關內州郡一旦財政收入出現波動,直接就會影響到霸府各項開支。
所以西魏的吏治整體上是比較苛猛的,而且由於某人對財政審核與格式流程的改革,使得這方面的督查一直力度不小,有了問題很快就能審查出來,所以地方官吏們都是心弦繃緊、不敢鬆懈。
至於寬鬆的一面那就體現在對於官員蔭授的濫給,一些二代們起步便是郡公、開府,字都認不全便被徵辟入仕、瞎混日子。在這方面的標準,西魏甚至要比南梁都更少限制,主打一個就是苦誰不能苦孩子!
這樣的心情,李泰也能理解,只不過如今他執掌大權,對於這樣恩蔭濫授的做法,還是不打算繼續放縱下去,決定要加以管束、逐步扭轉。
他讓崔謙擬定的選人籍冊,從年齡上便有所限制,不滿十六歲便不得登錄為選人。自此以後凡是朝廷內外官職有缺,都需要從選人籍冊當中挑選,包括諸開府各自選辟府佐,也需要對方具有選人籍,才能入幕為臣,直接杜絕那些二代們憑着家世和門蔭名器私授的現象。
這樣一來當然會引起一些功臣大將的不滿,畢竟他們打生打死半輩子,為的不就是讓兒孫們能夠獲得一個更高的、能夠更加平穩的平步青雲嗎?
對於這一點,李泰也有所考慮,並且準備了兩個方案。
一個是大開國學,國子監、太學包括之前他家的龍門學館,統統開始招生,凡所官員子弟統統都可以免費入學、接受教育。等到在諸學接受考核、成功結業之後,自動便可獲得選人籍,成為預備的官員等待選辟。
第二項那就是增加自己的帳內親衛規模,這些功臣大將家中子弟未必人人都篤志於學,更多的大概還是聲色犬馬、熱衷享樂,如若不加約束,免不了坑爹敗家。
如今李泰將這些人都招募到自己帳內,統一進行訓練管理,既可以培養約束,也能加強與這些功臣之家的羈絆關係。
更何況就連瞎折騰的宇文覺都懂得挑選培養自己的親衛力量,李泰也一直都有擴大親軍的想法,便趁着有這樣的需求,直接一起解決了。
因此等到崔謙奏報完畢之後,李泰便將陸騰招至面前來,遞給了他一份親衛擴充計劃書,着令他依此進行實施。
這一次擴建的帳內親兵,分為二營三衛。二營分別是百騎營與射生營,這兩營將士主要從諸軍之中挑選精銳士卒。
畢竟李泰就算想給功臣大將們教育兒子,那也不能直接把自己的人身安全交在那些不知世事兇險、人間疾苦的二代紈絝們手中,該有的保險機制那是一定要有的。帳內二營便是他身邊最重要的安保力量,自然要由軍中精銳擔當。
三衛分別是親、勛、翊三衛,其中親衛便是宗戚子弟擔任,凡所為家中子弟請託走後門而又不好推脫拒絕的親友們,便統統安排到親衛中來,先作為侍衛仗從出入幾年,磨一磨少年氣性、再看看是什麼成色,然後再考慮授給何職。
勛衛便是功臣子弟,這些人既然不愛讀書向學,那就提前讓他們適應一下戎旅生涯,興許真就東邊不亮西邊亮,覺醒了戎才,然後便繼承父志繼續為國開疆拓土。
翊衛則不同於親勛二衛,李
泰打算用以招募歷次作戰中戰死將士們的遺孤,給他們一個安身所在和晉身之階,讓他們不至於因為父兄戰死而無所依靠、家道中落。
如今西魏整體上的功勳群體還不算太多,開設國學與帳內三衛基本上可以完全覆蓋。無論是立志於學、還是投身戎旅,都任憑他們選擇。如果這樣都還不滿意,那就屬於思想有問題,問題解決不了,就得解決人了。
「主上鴻恩大義,普惠群臣,臣等得從於事,實是萬幸!臣門下二息,願俱獻於主上帳內,聽從驅使!」
陸騰近來本就對唐公感恩不已,如今又接受了這一任務,當看完這一份計劃書之後,當即便深拜堂中,欲將家中兩個兒子都塞進三衛之中。
其餘諸尚書見狀後,也都各露意動之色,想要給家中兒郎報上一個名。
別的不說,單單若干鳳、李雅等幾個從小便寄養唐公家中、又追從效力多年的後進,如今無論功績資歷還是官爵勢位,那可都是將同齡人給遠遠甩在了身後!
他們各家兒郎即便不能享有這幾人一樣的際遇,但若能侍從唐公帳內,才能見識必然也都能有所長進。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