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都督兼旌節(1 / 1)
第351章大都督兼旌節
面對李治這一問,早有準備的陳青兕沒有打包票,一口應下,而是裝作一副深思熟慮的樣子,略帶遲疑地說道:「能夠為陛下,為朝廷效力,乃臣之所願。只是百濟形勢並不樂觀,陛下問臣有無把握,臣不敢妄言。但必然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
「好!」
李治臉露喜色,對於陳青兕後面的話,卻是置若罔聞,起身說道:「愛卿也不必自謙,自朕當初聽得愛卿分析,需文武雙全之人方能鎮撫百濟,腦中首先浮現的便是愛卿的身影。只是朕身旁離不得愛卿,這才轉尋他人。現在看來,此事非愛卿不可這事就這麼定下了,朕對愛卿有信心。」
陳青兕一臉感動,說道:「臣必不負陛下厚望。」
李治頷首笑道:「這就對了!此去百濟,你有何要求?」
陳青兕道:「此去臣別無所求,只是掛念家中妻兒,還望陛下准許,往來公文中,容臣攜帶家書,以緩解相思。」
李治不以為意的道:「這算什麼,愛卿為國操勞,朕自能體恤愛卿的不易。」
陳青兕離開了皇宮,眼中閃着一絲喜意,此次鎮撫百濟,固然不易,但對於他自身來說,至關重要。
日後能否從一顆棋子變為執棋之人,與武皇后打擂就看此行。
但念及家中妻兒,陳青兕還是有些內疚的。
虧欠自己的夫人太多了。
陳青兕將百濟的事情與蕭妙宸細說,也說了李治的安排,抓着愛妻的手,吻了吻說道:「委屈夫人了。」
蕭妙宸早有所覺,縱然心中不忍不舍,卻也寬慰道:「郎君如此辛勞,也是為我母子,何談委屈?郎君自當在百濟大展拳腳,家中一切有妾。」
隨着陳青兕的地位提升,蕭妙宸在女眷圈裏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武皇后對於蕭妙宸的拉攏,不遺餘力。
蕭妙宸本就絕頂聰明,又得陳青兕提醒,面對武皇后處處留心,也洞察了一些端倪,知道武皇后心性才智以及手段遠比他想像中的更加可怕。
尤其是有一次,自己在宮中偶遇雍王李素節。
李素節是蕭淑妃的兒子,叫蕭妙宸小姨。
蕭淑妃是個蠢貨,但李素節卻勤奮好學,天資聰穎。年幼時,就能日誦古詩五百餘言,師從於學士徐齊聃,深受李治寵愛。從對於李素節的任命亦可看出,雍州牧、雍王。
兩人只是打了一個招呼,閒聊了幾句。
蕭妙宸對上武皇后的時候,便有一種如芒刺背的感覺。不久之後,李素節就被調離出京。
蕭妙宸不知道這一切是不是武皇后的手段,卻也進一步了解了武皇后的手段。
蕭妙宸深知,因為自己的關係,陳家有一個潛在的可怕敵人。
想要不被敵人吞噬,就得擁有讓對方忌憚的力量。
自己的丈夫離家,尋的就是這股力量。
「讓淺言丫頭同去吧!」
蕭妙宸說道,「有她照顧,妾身也安心。」
陳青兕搖了搖頭道:「不必,淺言丫頭自小跟着夫人,最是貼心,讓你們分開,為夫可不放心。再說鏡鏡還小,你一個人又哪裏忙的過來?」
蕭妙宸道:「那就讓晴空陪同?」
「那更不行!」陳青兕道:「夫人外出應酬,求道禮佛,哪裏少的了護衛?晴空不在,為夫更不放心。好了,別過於擔心,為夫此去,不會太久。百濟的情況固然糜爛,但只要尋對方法,並不難破局,此去不會太久」
李治的動作雷厲風行,在約見陳青兕後的第三日,就針對百濟的情況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原本攻取百濟之後,李治在百濟設置了五個都督府,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都督府下轄三十七州二百五十縣。
現在他歸併成為了一個熊津州都督府,將五都督府的權力歸一。
而陳青兕就是第一任熊津州都督府大都督。
當李治在大庭廣眾之下,宣佈陳青兕為熊津州都督府大都督的時候,可謂滿朝譁然。
望向陳青兕的眼睛,充滿了不可思議,羨慕嫉妒。
以他的年歲擔任兵部侍郎已經讓人震撼,想不到他還能升,直接鎮撫一方,成為封疆大吏。
一時間絕大多數的官員都在想陳青兕的年紀,是二十六,還是二十七?
總之絕不過三十,不到三十的封疆大吏。
委實有些駭人。
但並沒有人出來抗議,他的能力還是有目共睹的。
便在殿下百官沉寂之時,李治又投下一計重磅炸彈,道:「百濟現今賊兵四起,奸佞之輩,蔑視朝廷。朕再賜愛卿使旌節之權,此去百濟,當鎮賊撫民,不負朕望。」
所謂旌節之權,源於最早的魏晉的假節。
節分三種,使持節為上持節次之假節為下。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持節得殺無官位人若軍事得與使持節同假節唯軍事得殺犯軍令者。
但唐朝在「節」上作了一定調整,假節極少見使持節持節都是虛銜,但多了一種旌節之制,旌以專賞,節以專殺。
佩戴旌節者,可自行封賞誅罰,無須向上請示。
本質意義上與使持節並沒有區別。
大都督加旌節之權,不易於是地方上的無冕之王。
這份禮遇,在大唐立國以後,從未有之。
陳青兕都有些震驚,趕忙作揖謝恩。
朝會散去,陳青兕被李治留了下來。
看着有些惶恐的陳青兕,李治眼眸中透着一絲微笑,如此安排自是他深思熟慮的。
什麼無冕之王,在李治看來都是虛的。
因為李世民知兵,深知大將在外,不可約束太過,不然會限制將帥發揮,讓打輸能打贏的仗。
故而唐廷對於出征在外的將帥或者邊帥都給予極大的自主權力。當然也會賦予一定約束,不過有些地方是無法約束的。
如西域,再如現在的百濟。
西域太遠,真有什麼情況,一來一回都得大半年,真要事事靠朝廷定奪,哪裏管得住?
百濟也是一樣,路上沒有與遼東互通,完全孤懸海外,就靠着港口海路傳遞消息,還得避開秋冬的大風大浪對流等情況,
真有什麼特殊的情況,別說來不來得及支援,就算消息傳至,遇到惡劣天氣,想支援都無力。
面對這種情況,就得需要鎮守的將帥自己面對困難,自行解決,自行處理。
本來就算是無冕之王,現在不過給了一個名號而已。
用一個名號,既可以從道義上綁縛陳青兕,也可以填補陳青兕資歷上的不足,讓他有足夠的底氣在百濟大刀闊斧的幹事。
一舉兩得。
陳青兕了解李治的性格,知他對自己並沒有表現出來的那般信任,但這份關鍵時候的魄力,卻也展現了天皇大帝應有的幹略。
「陛下如此恩遇,臣心中實在惶恐,生怕辜負皇恩。」
漂亮的話,該說還得說。
李治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道:「朕相信愛卿,。」
李治性格陰騭,加上貴為九五之尊,不會將真心託付任何人。即便是對於最親之人,也存着幾分防備。
對於陳青兕,李治也是存着一定提防態度的,暗中也有自己的手段。
他不敢完全相信陳青兕表現出來的忠心,卻十分相信陳青兕的幹略能力,相信他一定能徹底解決百濟之事。
陳青兕也有一絲動容,道:「臣自當鞠躬盡瘁。」
李治點了點頭。
陳青兕立刻道:「陛下,臣想向陛下討要一人。」
李治眼神微眯,隨意道:「說?」
陳青兕作揖道:「黑齒常之!」
李治有些愕然,道:「朕還以為」他頓了頓道:「就是那個百濟的將領?蘇邢公對他評價極高,說他有大將之風,若能收為己用,可令我朝多添一員智勇兼備的大將。」
陳青兕說道:「自從上次離宮之後,臣便苦思百濟破局之法。特地求問過蘇邢公,他覆滅百濟之細節,得知黑齒常之有名將之器。臣覺得百濟叛軍最難纏的便是依仗地形便利,他們藏於山中,利用當地多山多林的優勢,避開我軍正面,通過襲擾戰術,行疲敵亂政之法。此招端是狠辣,直擊我軍死穴。可見對方軍中有懂得大戰略的能人想要破局,就得用百濟將官,若能得黑齒常之相助,不敢說即定百濟,至少也能捏住叛軍七寸。」
李治頷首道:「說的有理,朕允了。只是此人忠心有待考驗,愛卿不可大意,免得放虎歸山。」
蘇定方向李治提過黑齒常之。
李治也因此特地接見過其本人,確實是一位難得的將才。
李治本打算過些日子,將他丟到西方去,遠離百濟,盡心為朝廷效力。
現在陳青兕想要在百濟用黑齒常之。
李治還是有幾分擔心的。
陳青兕也有這種顧慮,他可是深知黑齒常之的厲害,歷史上他聚眾固守,讓蘇定方都拿他沒轍。
但從歷史上黑齒常之兩次投唐,亦可看出黑齒常之並非那種百濟的頑固死忠,他是懂得變通的。
懂得變通,那就能夠收服。
「臣知道,若無十足把握,臣也不敢輕易用他。」
李治忽然問道:「劉仁軌現在在長安吧。」
陳青兕頷首道:「正在長安。」
李治道:「讓他跟着你一起去吧,以白衣身份隨軍。如立功勳,再行晉升。」
陳青兕喜道:「臣遵旨。」
「還有愛卿現在身份不同,尤其是百濟那邊,情形複雜。朕多額外賜你一支親衛,護你周全。程伯獻與愛卿有師生之誼,想來會好好護衛愛卿周全,就由他統率吧。」
陳青兕更是喜不自勝道:「陛下顧慮周全,臣拜謝聖恩。」
李治又問:「愛卿打算何時動身。」
陳青兕道:「六日以後,臣手上還有一些事務需要交代。處理好後,立刻動身。」
李治皺眉道:「是否急了些。何況即將入冬,海上風浪不定,愛卿不可冒險。不妨等到開春,海浪平息再做決定。」
陳青兕道:「在未替陛下分憂之前,臣還是惜命的。臣並不打算走海路,而是先去遼東,從遼東半島乘船前往熊津。這樣即可避免海上的風浪,何況臣也想實地考察一下遼東的情況,百濟孤懸海外。高句麗乃是死敵,新羅暗懷鬼胎,遼東是最安全和平的航線,臣要與程都督商議一下護航的事情。兩地的商貿得途徑高句麗,得讓他們的水軍不敢冒頭,才能確保百濟的經濟得以順暢流通。」
李治眼眸中也閃過一絲動容,陳青兕的實幹才能,以及對工作的敬業負責,當真挑不出任何毛病。
「既如此,朕在京中,等愛卿的好消息。」
陳青兕用了兩天的時間處理了兵部的事情。
當習慣了甩手掌柜,姜恪這位兵部尚書都不捨得陳青兕離去了,一臉的不舍,還有憂愁:這沒了陳青兕,自己的水平,豈不露餡了?
隨即陳青兕又對清流黨作了安排,他離去之後,京中的事務以趙仁本為首,王德真、張大安輔之。
現在清流一派已經被陳青兕整合,上下齊心,即便他不在京中,也能穩步的發展。
然後陳青兕有宴請了上官儀、薛元超、張柬之、盧照鄰、富嘉謨、杜審言,他們除了張柬之,幾乎都是長安文壇的風雲人物。
上官儀、薛元超自不用說,陳青兕為發跡之前,許敬宗已經老邁,才思不及年輕人,退居二線,兩人就是第一第二的存在。
盧照鄰、富嘉謨、杜審言外加一個駱賓王,在之前宮體詩、盛唐體的碰撞下,大放異彩,身價倍增。
至於張柬之卻有詩才,但以謀略見長,他一直在幕後掌控一切,故而名聲並不如其他幾位,甚至比不上楊炯、王勃,但卻是核心人物。
駱賓王自從陳青兕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壓服上官儀、薛元超取得最終勝利之後,返回了河西,因故不在此列。
「我走之後,文壇的改革就交給游韶、符超了」他說着,看了一眼張柬之、富嘉謨、杜審言幾人,說道:「你們自當全力輔助,不可怠慢。」
第十三章 大都督兼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