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體畫精髓摘要(1 / 1)
顧為經閉目感受着,系統所提供的這本《新體畫精髓摘要》上,所涵蓋着的豐富內容。
毛筆持筆、油畫筆持筆、調色、用筆、焦點透視
海量的信息從腦海中流過,
讓他的眼前甚至出現了彩色的幻覺,好像走進了三百年前的清宮紫禁城,正在親眼目睹這位得授乾隆皇帝親封的三品頂戴花翎的洋畫師如何作畫。
他曾經得到過的王維的《摩詰手記》。
那本書更多的像是一本東夏傳統士大夫的文人隨筆,文學氣質很濃。
雖其中不乏讓人耳目一新靈光一現的繪畫訣巧,
然而還是遠沒有這本《新體畫精髓摘要》,對於郎世寧作品繪畫技法的闡釋,來的全面和精細。
郎世寧這種宮廷畫師的作品傳承有序,就和官窯瓷器一樣,很少能流落到民間。
因此東夏的兩岸故宮以及美國、日本、法國的博物館館藏了郎世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大多都保護的很好。
中外都不乏有專門研究新體畫技法的專家學者。
不過,是根據完成的作品來還原作畫技法。還是根據畫家本人的繪畫心得,揣摩研究作品。
二者的難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作品畫卷豐富的色彩和華麗的視覺觀感,是由最細微的筆法層層交織而成。
想要逆推,就像從一首宏大的交響樂中,推測出第一小提琴手左手的指尖如何輕輕挑動細如髮絲的琴弦。
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非常困難。
歷史上這種留下畫作,畫法卻失傳的繪畫技法其實並不少。
中國畫的雙鈎重彩技法、西洋蛋彩畫的某些顏料配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光線透視技法
有些是因為戰爭,有些是因為技藝太過繁雜,有些是因為小眾畫派的敝帚自珍,甚至乾脆只是因為某些顏料礦石在百年前就枯竭了。
只能留下後代學者在一聲聲徒勞的嘆息中,絞盡腦汁的推測復原。
顧為經也不知道,
這本藝術理論作品,是系統根據郎世寧的作品還原總結的。亦或是歷史上藝術家郎世寧真的寫下過技法心得,只是在不為外人所知的情況下,又亡佚於時間長河。
朗世寧本人的具體繪畫技法像是一個黑盒。
文獻中關於他的繪畫特點記載很多——「場景宏大,筆法渾然,繪畫細膩,無一敗筆」云云。
詳細的畫法卻幾乎沒有記錄。
清代名臣大畫家工部侍郎年希堯的回憶錄中,提到過幾句他曾經跟隨朗世寧學過西洋重彩,受益匪淺。
以及《清·起居錄》中記載,乾隆曾命令,「再將內務府聰明秀氣些小孩子挑六個,跟隨(郎)世寧等學線稿畫,此等畫法頗見精細,讓人耳目一新,不可失傳。」
後人這能找到這些隻言片語的史料記載,讓人遐想無限。
顧為經深知系統這件獎勵的珍貴。
東夏歷史上,專業的藝術類「教材」其實非常的少。
著名的《畫經》、《繪畫六法》更多的時候,也只是一種宏觀上的講述美術哲學的文學著作,而非技法教學。
想學真東西。
要不然投個好胎。
要不然,先跟老師做五六年、七八年端茶送水畫童。然後再當個幾年學徒,最後再考驗考驗人品,過五關斬六將,一個大畫家一輩子能收五、六個入室真傳弟子都算多的了。
徒弟恨不得比兒子還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曹老收徒,會是震動畫壇的大事。
放在古代,這種士大夫階層里的文宗、畫宗收關門弟子,搞不好皇帝都會關注的。
專門靠畫畫吃飯的宮廷畫師,就更不願意把看家的本事教給別人了。
父傳子,子傳孫,世襲鐵飯碗。
只要手藝不丟,就餓不死。
直到顧為經小時候學畫,老爺子教他家傳的國畫技法的時候,就算不算多麼高深,可連不幹這一行的大伯都是不讓聽的。
這本細緻入微,闡釋繪畫技法的《新體畫精髓摘要》毫無疑問價值千金。
在古代,光是把這本書吃透了,就足夠一個頂尖畫家開宗立派了。放在武俠中,這就是足以在江湖上掀起腥風血雨的絕世秘籍。
有了這部書,
一直困擾自己的融合畫風格的割裂感,應該就有了解法。
顧為經按捺住心中的激動,很快就將各種胡思亂想扔出腦海,平靜了下來。
他知道,
系統給的只是知識卡片,而非一條龍式的技能。
明白應該怎麼畫,和真的把畫畫在紙上栩栩如生,之間的所需要的往往是極其枯燥乏味的練習和苦功。
《摩詰手記》裏的訣竅更多的是經驗性的而非技術性的。
就拿用手指攪拌硃砂舉例,發現這種竅門需要大量經驗的積累,但知道後方法後連一個幼稚園的小孩子都能輕易做到。
哪怕是這樣,
為了在《禮佛護法圖》的壁畫上調配出最恰當的顏色,也耗費了顧為經足足一個中午的時光。
伯里曼的《人體結構解剖》,更是只有搭配素描技法高達恐怖的Lv.9的門采爾的繪畫基礎心得的用筆水平,才能發揮出讓人驚艷至極的效果。
如果換成顧為經原本的素描水平,則立刻變成了狗騎呂布,只能說是中學生領域裏的驚艷罷了。
想要真的把系統獎勵的知識卡片,化為己用,畫到人家郎世寧的地步,還有的是要練呢。
夜晚的顧氏書畫鋪,依舊亮着燈。
回到家後,今天顧為經並沒有急着回自己的臥室。
剛剛獲得了新的知識卡片,如果不畫點什麼,他是很難睡着的。
顧為經在自己家的小畫廊門面里轉悠了片刻,終於在一面牆前停下了腳步。
【《仙萼長春圖冊之豆花》\「Bean Blossom of Changchun Atlas」】
【類型:絹本設色(精細複製品)】
【藝術家:清·朗世寧】
【售價:1500美元/368萬緬幣】
顧為經將這張畫卷的捲軸小心的從牆上摘了下來,放到一邊的桌子上。
這張畫卷是2017年,東夏兩岸故宮文物館藏交流項目出品的收藏級文物複製品。
當時除了發行一些名畫的仿製品,還製作了些紀念漆器、精品青花瓷什麼的。
收藏級的印刷品,雖然是機器複製印刷的,保留朗世寧的原畫筆觸保留的很好,完全不是旅遊景點前賣的廉價紀念品所能比擬的。
每張進價成本就要800多美元,
顧老爺子當時挑着郎世寧的作品買了一批,
除了這張《仙萼長春圖冊之豆花》以外,還有幾張《聚瑞圖》和《乾隆皇帝大閱圖》在店裏出售。
賣的都還不錯。
仰光的畫廊基本上,都是主做外國遊客生意的。
歐美遊客來到東南亞,逛畫廊的時候除了本土的油畫,都想要買些東方特色的畫卷。
可是,誠實的說,
就和清朝宮庭不太待見傳統油畫一樣。
傳統不側重寫實的中國畫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有點太有「異域特點」了。
沒有足夠文化積澱的話,真的有點不太欣賞的來。
西方遊客非常痴迷於一些很酷的,具有東方色彩的概念,與此同時接觸的門檻又不能太高。
要是能讓他們似懂非懂,就最好了。
比如「忍者」、「武士道」這種文化概念,在歐美就火的一塌糊塗。
融合風格的藝術作品牛逼就牛逼在這裏,沒有任何文化隔閡。
朗世寧的新體畫當年能搞定康、雍、乾三代帝王,如今搞定這些歐美景區遊客更是信手拈來。
顧為經曾經不止一次見到金髮碧眼的老外,在店裏捂嘴喊「OMG」,覺得這些畫作酷斃了。
他們不僅能看得懂,而且認為這些畫充滿了東夏風情,難得一見。
可惜故宮博物院當初是小批量仿製的,賣到現在,畫廊里也就剩下了這一張《豆花圖》。
仿製印刷品在書畫鑑定術下的效果,定然比不上真跡。
觀感卻無論如何還是比冷冰冰的電子畫冊好一點,而且也比對着IPAD畫,更加方便。
【《仙萼長春圖冊之豆花》】
【油畫技法:Lv.7大師一階】
【中國畫技法:Lv.6職業畫家·三階】
【情緒:樸實之作】
在曹老叫他研究學習郎世寧的作品風格的時候,顧為經就看過很多對方的作品,也已經用書畫鑑定術欣賞過這幅《豆花圖》。
結果其實挺讓人意外的。
情緒只有樸實之作的評價,倒真沒有什麼。
類似的這種康熙皇帝所佈置給清宮畫院處,要求畫歌頌瑞祥的政治作業,畫師畫的沒啥激情完全可以諒解。
只是這繪畫技法嘛
也不能說人家郎世寧畫的多差,
大師級的繪畫功力一點也不差,已經屬於金字塔頂尖的那一小撮人。
可是相比朗世寧的名氣、歷史地位。尤其是因為這幅畫帶給顧為經那種耳目一新的出眾觀感,所產生的強烈期待相比。
在系統解析中,這位藝術家的技法就顯的很平庸了。
他可是讓印章狂魔,骨灰級文物收藏愛好者,不知道見過多少傳世名畫的乾隆皇帝見了後,都興奮的親自寫詩曰【寫真世寧擅,繢我少年時】來盛讚的大畫家。
一個大師一階,一個職業三階,確實不高。
就拿顧為經欣賞過的作品來說,
油畫畫的不如女畫家卡洛爾。
中國畫別說和曹老比,連曹軒老先生目前年紀最小的弟子唐寧二十多歲時的水平相比,都要遜色許多。
仔細想想,這個結果雖然在預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
朗世寧從來就不是油畫最好的那一批畫家。
不要提當時的歐洲,光是來京的傳教士中,能和郎世寧有相似水準畫功的人,在記載中,就還有兩、三人。
要論更講究天賦和意韻的中國畫,朗世寧哪裏卷的過東夏本土的畫家和士大夫們。
同時期能不能排進前一百名,其實都真有點懸。
有些畫法,天生就能誕生1+1大於2的魅力。
朗世寧油畫不算頂尖,中國畫更不出眾。
可就是靠着巧妙的融合畫的風格,得三代帝王寵幸,入選了足足268年的清朝歷史中,最偉大的十位畫家之首,成為授官正三品的高官顯貴。
顧為經準備好了筆墨紙研,盯着這幅《豆花圖》。
朗世寧流存下來的作品中有採用毛筆宣紙的東方風格,也有用亞麻畫布和西洋畫具的作品。
新體畫是一種作畫思路和理念,不拘泥於作畫工具。
他腦海中的這本《新體畫精髓摘要》總共分為了上下篇章。
分別是以畫花草自然風光為主,講究東方的構圖骨架與西方明暗光影色彩的【西法重彩篇】,和畫建築和人物為主,將西洋線條結構透視焦點和東方意蘊風情相互結合的【線稿畫篇】。
線稿畫篇相比於西法重彩篇,要多出了素描線條的融合。
顧為經準備先從簡單些的方面入手。
這幅《豆花圖》就是「西法重彩」的典型作品,涉及到的領域只有【中國畫技法】和【油畫技法】兩者。
他拿起畫筆的瞬間,腦海中的《新體畫精髓摘要》就開始給出大量的繪畫細節要素。
「西法重彩,着重以油畫為本、中法為輔。花鳥均正面擇取光線,淡化或棄之投影效果,對象柔和、清新奕奕如生,設色奇麗」
所謂的西法重彩,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用中國畫的方式改造西洋油畫。
花鳥在保留油畫的明暗效果,放棄大面積投影的灰調子,讓整個畫面看上去色彩柔和,走小清新的風格。
部分情況下,甚至可以大膽的使用一些非水溶性的礦石顏料,進行色彩附着。
當然,這只是「西法重彩」的理論方法而已。
很多後世的學者也早就總結出來了,但畫出來就不是那一回事了。就像相對論就在那裏,能不能造出原子彈,還差了一個五常之間的距離。
顧為經之前對這些理論的認識也很淺顯。
他畫出來的畫不東不西,不中不洋,完全是個四不像,看上去觀感極差。
可是現在,《新體畫精髓摘要》提供的除了理論,還有具體的操作細節。
「畫豆花,先點葉,再提花,最後寫枝。西洋油畫重比例,故而枝葉不可直線接與花頭,以翠玉色曲線填之。明暗陰影變化,以中鋒逆筆填充,葉脈葉子渾然一體。」
顧為經思索了片刻。
按照上面的指導,畫豆花的時候,應該先點出葉片,再畫出花瓣,最後用翠綠色的曲線畫出枝幹填充之間的空隙。
為了表達出明暗的陰影變化,應該要用毛筆的中鋒,以逆筆倒着描摹出葉脈和葉子。
(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
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體畫精髓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