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詩出涇陽三百首(1 / 1)
長孫沖知道自己父親的意思。
如果因為趕李正離開書院導致損害了長孫家的聲譽。
那就抹黑李正的聲譽,來正長孫家的名聲。
立刻安排人傳播關於李正的謠言。
說李正是欺世盜名之徒。
李正的才華都是從長孫家的夫子學的,卻不承認。
李正還以此到處行騙錢財。
……
謠言滿天飛。
長孫沖現在掌管弘文館大小事務。
不論別人怎麼問,長孫沖一言不發。
如今長孫沖被封為國子監錄事參知
更多的人覺得長孫沖才是一個才子。
孔穎達聽說了這些謠言只是搖頭笑笑,不想多說什麼。
別人怎麼看李正無所謂,至少李正答出了自己的問題。
孔穎達心裏已經認同了李正,況且這個問題長孫家的人不見得能回答。
欽天監的李淳風聽到謠言急得當場上長孫家府邸去理論。
奈何只是李淳風一人的聲音,沒掀起什麼風浪。
杜如晦知道李正是當着李淳風的面解開的九章數術。
他對房玄齡說道:「玄齡,你覺得這件事是怎麼回事。」
房玄齡低聲說道:「長孫家是愛惜名聲的。」
杜如晦有些失落的搖頭,「長孫無忌為了自己的名聲不惜毀掉一個孩子。」
房玄齡笑了笑。
「你笑什麼?」杜如晦奇怪的看着房玄齡。
「若是李正的本事真是長孫家的夫子所教,說李正欺世盜名,那麼這個夫子很有可能已經從長安消失了,要的就是死無對證坐實謠言,讓李正有口難辯。」
「我也是這麼想,你似乎不是這麼在乎。」
房玄齡說道:「只要李正肯低頭,有人會為他撐腰。」
「什麼意思?」杜如晦不解。
人總喜歡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
李正很年輕才十二歲。
很多人更願意相信李正是個欺世盜名的人。
也不願意承認李正有多麼的優秀。
牆倒眾人推,關於李正的罵聲越來越多。
第二天,謠言依舊再傳,不見李正來長安澄清。
第三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聲討李正欺世盜名!
第四天,還是不見李正來長安澄清,已經有人結伴準備去聲討李正。
始作俑者的長孫家一直在看着事態的變化,也一直保持着沉默。
涇陽的河邊,李義府對李正說了如今在長安發生的事情。
「涇陽令,你為何……」
「我為何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
李義府自然不想這麼形容李正,「可是如今有人在構陷涇陽令。」
「我知道。」李正點頭。
「要不咱們去解釋清楚,我在長安認識不少人,他們可以幫忙。」李義府說道。
李正搖頭,「不用了。」
「可是聽說有人要來聲討涇陽令。」
說實話李正不是很在意自己的名聲。
可若是有人來涇陽鬧事。
影響村民就不行。
再加上村子裏的人好不容易盼到自己出息了。
若是現在再給一棒槌。
這是多大的打擊。
「傳謠言的人真是心腸歹毒。」李義府說道。
李正對他說道:「你準備一些可以寫字的布絹。」
「布絹?莫非是白布絹,涇陽令要以死明志?以證清白?」李義府慌張說道:「涇陽令,你千萬不要想不開啊。」
「我爹就我一個兒子,要死也是你去死。」
「對對對,要死也是我……」李義府又是搖頭,「不對,不對。」
「取些布絹來,山人自有妙計。」
李義府動作很快發動村子裏的鄉親立刻找來了很多布絹。
回到自己的小醫館,李正從系統里拿出一本唐詩三百首。
一個字抄!
李正拿出一塊布絹開始抄詩。
《相思》
《遊子吟》
《關山月》
《終南別業》
……
說我沽名釣譽,欺世盜名?
我嚇死你們!
一首接着一首的詩交到了李義府的手裏。
李義府連忙讓人送到長安去。
《涼州詞》
《烏衣巷》
《楓橋夜泊》
……
李正的詩從涇陽出發,送到長安。
「涇陽李正作詩拉!」
一個涇陽的村民在長安大聲喊道。
隨即念了出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正巧為李正謠言發愁的李泰聽到這首詩,念了出來:「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好詩!」
李正這人雖然脾氣古怪,李泰對他還是很欣賞的。
立刻吩咐人把詩貼在了城牆上,供人觀賞。
又一個涇陽村民帶着詩來到長安念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第二首張貼在了城牆上。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第三首詩送入長安。
涇陽醫館裏,李正還在抄詩,醫館門口圍滿了人,不斷有詩送了出來。
李大熊不識字,只是知道自己兒子會寫詩。
也沒想到自己的兒子能寫這麼多詩。
長安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又一首詩貼在城牆上。
李泰看向城外,還有涇陽的村民跑進來。
「第二十首!」
有人大念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看着場面還有人送詩來。
李泰驚得合不攏嘴,「這李正是人是鬼,竟然還有?!」
「第二十一首!」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一直到了宵禁才停止把詩送來。
足足六十首詩,貼在長安的城牆上。
這些詩詞很快就被抄送進了宮裏,李世民看着這些詩詞,想笑又笑不出來。
似乎關於李正的謠言已經不攻自破了。
孔穎達將李正的這些詩全部編撰進卷冊里,不得不說這六十首詩每一首都值得讓人細品與珍藏。
當第二天城門被打開,一首接着一首的詩又被送入長安。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詩篇不斷被人抄送,李泰啞然失聲。
整個長安都要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