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平定三郡(1 / 1)
高夜和曹操聊了一路,越聊高夜越覺得曹操真可算得上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臣子,無論對大漢還是對皇帝,一個忠字可謂是閃耀着它全部的光輝。不過和劉備不同,曹操的政治眼光絕對是一流的,遠不是劉備所能比擬。
劉備之前所言,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剷除宦黨,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至於曹操,他也希望能夠清除宦黨,雖然他的爺爺也是宦官。但說到底,他爺爺還是為大漢做了不少好事的,更是幫助了漢桓帝坐穩了皇位。曹騰在宮中三十多年,未有顯著過失,並時常推薦賢人。這也是為什麼曹操作為一個閹宦之後,卻能和袁紹等人走在一起的原因。
曹操很清楚的知道,現在朝堂之上乃是外戚、宦官與士人三足鼎立的局面,宦官忠心於皇帝,有着皇帝庇佑,牽制着百官;外戚手握大權,卻處處被宦官掣肘;至於士人,即看不慣宦官亂權,又瞧不起外戚跋扈,自己卻無兵無權,只能在兩方之間遊走。只不過因為黨錮之禍,現在使得外戚與士人聯合在了一起。不說宦官有皇帝護着能不能消滅,就算是真的消滅了,外戚和士人也一樣會大動干戈。哪怕是最後只剩了一方勢力,這股勢力依舊會分成許多派別,明爭暗鬥。
雖然曹操很希望所有人能團結一心,使大漢重回盛世,但他也知道,最為一個上位者,外無敵患,自己的手下又不互相爭鬥,自己能麼能輕鬆駕馭這些臣子呢?作為一個從小耳濡目染朝堂之事的人,他的見識絕對不是劉備一個鄉下窮小子能比得了的。
高夜回想這這一段的歷史,發現自己每每想着東漢滅亡,主要是宦官與外戚的鬥爭太過激烈,何進這個草包在錯誤的時間做了錯誤的決定,這才使得董卓進京,有了後面的事情。可現在聽到曹操仔細分析朝堂形式之後,才發現自己其實一直以來都忽視了士人這個階層。
士人這個階層在現階段還沒有什麼實力,可再過一百年,九品中正制的出台使得士族擁有了強大的資源和實力。想想晉時的王、謝兩家,唐朝崔、盧、李、鄭、王這五姓七家,哪一個不是讓統治者又愛又恨?勢力之大,窮盡唐太宗、高宗和武則天三代帝王之力,才將這些世家削弱,也沒有真正的消滅他們。這樣厲害的一方勢力,高夜怎麼敢小覷呢?
行軍沒過多久,高夜和曹操就會合了正在打掃戰場的皇甫嵩。皇甫嵩對於曹操的到來也很高興。曹操和他關係向來很好,他也知道曹操頗有用兵的才能,如今更帶來了五千人馬,再加上高夜這四千騎兵,自己和朱雋也就可以繼續分兵,清剿豫州一代的黃巾勢力了。
皇甫嵩聞聽朱雋依舊在追擊,整個人的心又提了起來。雖然他很明白,朱雋很希望能拿了波才的人頭,來抵他之前兵敗之罪,可這樣不顧一切的追擊,萬一再被設計,可就完了。皇甫嵩的擔心全都寫在了臉上,雖然高夜和曹操都說波才已經惶惶如喪家之犬,沒什麼本事反擊,但皇甫嵩臉上的憂慮一點都沒有散去。本來想着高夜的騎兵即刻出發,去追朱雋,可一想到高夜的人馬也是戰鬥了一夜,現在又鬆懈了下來,根本沒有體力去追,只得長嘆了一口氣。
「明曦,帶你的人馬先去休息吧,明日一早,你立刻出發,去追右中郎將,與他會合之後,傳我的軍令,平定南陽一代的黃巾勢力。唉,這個朱公偉,報仇太過心切了。」皇甫嵩不由得搖了搖頭,繼續說道,「他現在只帶了兩千騎軍,步軍全在此處,明日一早自有孫文台率領,趕往宛城。告訴朱公偉,各軍匯合一會,迅速清剿南陽黃巾,而後回師與我回合。我自會帶兵清剿兗、豫一代的黃巾賊眾的。」
高夜聽命,急忙應喏。皇甫嵩又說道:「孟德既然來了,就隨我一起,先平定了兗、豫的黃巾,再說其他吧。」
曹操也拱手應是。皇甫嵩說完,便一臉無奈的走了,他順便派自己的親衛去叫孫堅到他這來報道,想來是要給他下達命令了吧。
高夜和曹操恭送走了皇甫嵩,高夜扭頭對曹操說道:「今日得見孟德兄,當真是三生有幸。又聽聞許多妙論,恨不能聊上他三天三夜,只可惜軍情緊急,這就要分別了啊。」高夜這話倒不是客套,而是真心實意的。雖然他和曹操相見不過半個時辰,可這半個時辰里與曹操的交談,使得高夜對朝堂之上的許多問題都豁然開朗。和與劉備在一起交談的感覺不同,和曹操交談,就好像是兩個相知多年的至交好友一樣,盡情分享着各自的觀點,批判着對方的不足,偶爾還會激烈的爭論。至於劉備,也許是他覺得自己和他之間,有着身份之差,並不敢太過放肆,因此幾乎不會反駁高夜所說的話。而且他現在確實見識有限,也說不出什麼讓高夜感覺發人深省的話來。
「哈哈,能與明曦相識,一直是我曹阿瞞心中所願。那日在皇甫將軍那裏聽聞你如何殺敗匈奴六萬人馬,敬佩之至,連浮三大白!不想今日得見,更是投緣。今日分別,他日自會再見,到時候定要和明曦你把酒言歡!」
「一言為定!」
「一言為定!哈哈……」
比及天明,高夜已經和孫堅碰了面,孫堅接到皇甫嵩的命令,一早啟程和高夜一起趕往朱雋那裏,繼而進討南陽黃巾,孫堅自然不敢怠慢,急匆匆來找高夜商議。畢竟他的手下都是步軍,行軍速度上難比高夜的騎兵。
「文台兄不必心急,皇甫將軍主要擔心朱將軍報仇心切,輕敵冒進,這才讓我速去追趕。不過波才昨日倉皇逃竄,朱將軍又追得緊,估計不會有什麼大問題。我率騎軍先行,你率步軍趕路即可。我追上朱將軍後,會和他一起在襄城等你。南陽黃巾佔領了宛城,這可是場硬仗,沒有你的步兵可打不了。朱將軍乃是宿將,自然知道這個道理,安心,你五日內趕到襄城便可。」
「嗯,也只能如此了。」孫堅點頭道,「明曦放心,我定在五日內趕到襄城,耽誤不了將軍剿滅南陽黃巾。」
「好,我這便出發,到時候就和將軍靜待文台兄了。」高夜說罷,和孫堅互道一聲保重,便即出發。不過劇情也正如高夜所料,那朱雋率人追了一夜,終於在陽翟追上了已經聚攏了三千潰兵的波才。本來波才心道,官軍定會向東,去追趕張梁、張寶,畢竟和他們倆比起來,自己只是個無關輕重的小人物。可他那裏知道,他之前大敗朱雋,直讓朱雋的內心裏產生了巨大的陰影,這樣的陰影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朱雋發誓一定要親手弄死波才。
這也是為什麼朱雋根本就沒問張梁、張寶兄弟倆去了哪裏,而是只問波才的去向。因此當波才發現這一支騎兵的時候,整個人都被嚇傻了。尤其是那一面朱字大旗,仿佛閻王爺的催命貼一樣。
等到高夜追上朱雋的時候,朱雋手下的兵馬已經開始打掃戰場了。高夜只看朱雋馬前掛着一顆人頭,就知道波才已經死在了他的刀下。畢竟做為朱雋這個級別的將軍,還需要馬前掛人頭來記錄自己的功勞麼?可現在既然有一個,除了波才這個讓朱雋恨得牙痒痒的黃巾渠帥之外,還能有誰。
高夜見了朱雋,急忙下馬行禮,道:「夜見過將軍。皇甫將軍有令,命我和孫校尉一同隨將軍兵進宛城,清剿南陽黃巾。這是軍令,請將軍過目。」既然是公事,就要有公辦的態度,況且這裏有無數的士兵,主將的威嚴還是要保持的。
朱雋接過竹簡和令箭,匆匆看了一眼,說了聲知道了,隨後問道:「孫文台此時何在?」
「孫校尉統帥步卒,按腳程應該已到潁川附近。我出發之時曾和孫校尉約定,五日內在襄城會合。」
「嗯,襄城這個地方不錯,離宛城不過一百餘里,正是個整軍備戰的好地方。既然如此,我等打掃完戰場便出發吧。」
「喏。」
就在高夜和朱雋一同趕路的時候,另一路的皇甫嵩也是旗開得勝,一路上以曹操為先鋒,一開始倒也沒有什麼遇到什麼有效的抵抗,直到在西華遇到以彭脫為渠帥的黃巾主力,這才爆發了一場大戰。
其實說是大戰也不太準確,雖然漢軍精銳,可黃巾畢竟人多,一開始的戰鬥倒也算的上是勢均力敵,可沒過一頓飯的時間,黃巾的軍勢就開始散亂了起來。畢竟一邊的指揮者是以名將著稱的皇甫嵩,另一邊的指揮者,三個月前還是個農民,指揮能力自然相差甚遠。漢軍雖少,卻已經開始佔據了上風。在曹操左衝右突,最後一劍斬了彭脫之後,整個黃巾軍再也沒有任何有效的抵抗,除了跑得快的,其他的都做了皇甫嵩的俘虜。
西華一帶的彭脫戰死,豫州境內再沒有像樣的黃巾勢力了,皇甫嵩一路平叛,也再沒有遇到任何像樣的抵抗。不過幾日,豫州境內黃巾叛亂最嚴重的潁川、汝南和陳國三郡的黃巾,悉數平定,而他自己,也開始向兗州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