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偶遇蔡鈺,仗義解圍(1 / 1)
「查詢結果龐統武力62,統帥99,智力107,政治99。道友閣 m.daoyouge.com」
智力107,統帥和政治都是近百,這數據呂布很滿意。
此時龐統所欠缺的,不過是實戰經驗罷了,只要加以時日,其數據必會更上一層樓。
回到落腳處後,呂布叫盧方擺了桌豐盛的酒宴,權當是給龐統接風洗塵。
呂布與龐統二人把酒言歡,一直聊到了後半夜。
龐統的酒量雖然不錯,但卻依舊不是呂布的對手,呂布剛有些微醉,龐統便喝不下去了。
呂布搖頭笑了笑,然後把龐統扶回到房中休息,並為龐統蓋好了被子,以免夜寒着涼。
……
次日,剛得了龐統的呂布心情大好,便打算再上街逛一逛,順便買些當地特產作為禮物回去帶給妻兒們。
此番上街龐統並未跟來,因為昨夜他和呂布喝的實在有些多,到現在還未起床。
故此呂布便帶着撓頭三兄弟和曹少欽以及一眾影衛上了街,龐統那邊有盧方派人照顧,無需呂布操心。
但還未等呂布逛多久,前面便傳來了一陣爭吵聲。
看熱鬧這事誰都願意干,呂布這個凡夫俗子,亦不能免俗。
見自家主公有意看熱鬧,典韋、許褚和周泰便擔任了開道的人物,圍觀的人群被擠的東倒西歪,本想回頭怒罵,但當百姓們看到了典韋三人那如同水缸一般的腰圍之時,他們果斷的選擇了閉嘴。
走近一看,呂布莞爾一笑,原來是個熟人!
只見蔡鈺正帶着一眾家僕與十餘個蠻族之人爭吵,雙方俱是吵的面紅耳赤,蔡鈺的洶湧隨呼吸劇烈的晃動着,險些晃瞎了圍觀眾人的眼睛。
聽了一會,呂布便得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蔡鈺昨日在他們手中買下一個名貴的玉石,但回到家中後卻發現玉石被掉了包,所以今天一大早蔡鈺就待着家僕來此討一個說法。
不料這些蠻族之人死活不承認此事,反倒是說蔡鈺仗勢欺人。
以蔡鈺的性子,哪裏咽的下這口氣?
但這些蠻族人都是五溪蠻的,他們的首領沙摩柯驍勇善戰,連劉表都不願開罪,此事蔡瑁早就告訴過蔡鈺,所以蔡鈺才沒讓家僕們動手打人。
這些五溪蠻族的傢伙也都知道蔡鈺身份不簡單,所以他們也沒敢貿然動手,以免捅下簍子。
就這樣,雙方吵的不可開交,各種親切的「問候」層出不窮,但誰都沒有動手的打算。
望着跋扈的蠻族們,呂布不禁冷哼一聲。
要不是不便表露身份,呂布早就叫典韋等人出手教訓這些不知死活的東西了!
但其實暴露也沒什麼關係,只不過會多些麻煩而已。
不說別的,劉表得知呂布前來荊州,必會宴請呂布,呂布是去還是不去?
倒不是呂布擔心劉表設下鴻門宴,因為劉表沒這個膽子。
就連劉備,劉表都不願與其撕破臉皮,那劉備哪來的膽子與呂布為敵?
但劉表設宴,呂布與劉表並不熟,二人也沒有什麼共同語言,這酒喝的就比較尷尬,這才是呂布不願前往的原因。
但黃承彥會不會把自己的身份告訴劉表,這個呂布也不能確定,畢竟劉表是黃承彥的妹夫,二人是實在親戚。
所以呂布的身份會不會暴露已經不重要了,大不了暴露了就是多吃幾頓飯,再收些禮物而已。
放眼天下,還沒有哪路諸侯敢明目張胆的與呂布為敵,十萬鐵騎可不是開玩笑的。
對於異族,呂布一直報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看法。
至於後世常說的「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華夏而夷狄者,則夷狄之」,呂布對此很是嗤之以鼻。
這話可不是孔子說的,孔子的原話是「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雖然兩句話差別不大,但中心思想卻是截然不同的。
後世被人們奉為經典的話,不過是雍正篡改後的產物。
雍正在《大義覺迷錄》中說到「自古帝王之有天下,莫不由懷保萬民,恩如四海,膺上天之眷命。韓愈有言『中國而夷狄也,則夷狄之;夷狄而中國也,則中國之。』」
韓愈則是表示:「」我沒說過這話,這鍋我不背。
韓愈《原道》中的原話是「孔子之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但雍正這一篡改,這句話的意思就全變了,二者的適用對象壓根就不是一個。
韓愈想表述的適用對象是華夏血統之人,諸侯用夷禮則視為蠻夷,諸侯用中國禮就視作中國。
韓愈可沒有說「夷狄」入中國,但雍正卻篡改韓愈的思想,很是巧妙的加入了「夷狄而中國也,則中國之。
雍正為什麼這麼做?
道理很簡單,雍正此舉是為了論證滿清統治的合法性,使臣民更加順從的接受滿清統治。
此外,出生在女真統治之下的金國偽儒、漢奸郝經為論述蒙元政權的合法性提出「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國之道,則中國之主也。」
孔子孟子可沒有說過這種話,這一切都是郝經瞎ββ的。
郝經打破了作為該論述的種族界限,這就在理論上為夷狄統治中國提供了合情合理的依據。
無論孔子孟子還是歷朝歷代先賢,他們都堅持着同一個原則,那便是華夏的堅定血統論。
周禮文化是一種建立在以華夏民族為中心的管理秩序,這個文明體系可以同化其他民族,但卻不是為了讓周邊族群融入到這個民族來。
血統這東西,不是你講文明懂禮貌就能改變的。
華夷之辨,內中國外夷狄,貴中國賤夷狄。
這個體系的中心是具有炎黃血統的華夏民族,體系的基礎是強大的物質與軍事力量,對周邊族群用華夏禮義來實現「使夏變夷」,使四夷臣服、侍中華以忠。
雖然呂布的想法是這樣的,但呂布並未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人,至少現在還沒有。
畢竟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你可以不認同別人的觀點,但沒必要去否定。
至少現階段內呂布不會否定他人的觀點,但若是有一天呂布坐上了那個位置,那呂布一定會把自己的想法告知所有臣民,使他們將此銘記於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