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宋運輝,我選C(1 / 1)
夏天如期而至。
驕陽如火的夏天,卻讓宋運輝感到了一絲寒意。
近期,金州化工廠最大的話題就是改制,引進新的技術,淘汰落後產能,從而盤活整個廠子,讓工廠發展的更久,競爭力更強。
而在方案引進方面,宋運輝的兩個『伯樂』卻有不同的意見。
劉總工、費廠長堅持使用部里論證過的方案,而水書記卻覺得那套方案稍微有點落後。
這個落後,指的是國際範圍內,如果放眼國內,目前的方案仍舊是遙遙領先於其他同行。
但做人做事,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
水書記雖然不是化工專業出身,但他在金州化工奉獻了一輩子,他對工廠的感情遠比旁人要深。
當然,水書記堅持另外一套更『先進』的方案,也不是沒有其他意圖。
如果能夠說服部里,改用他提出的方案,那麼,他理所當然得會成為改制的主導者。
重回權力中樞!
關於這件事,宋運輝非常糾結。
一個是自己進廠的『伯樂』,一位是女朋友的爸爸,未來的老丈人。
到底站在哪一邊?
其實,宋運輝是傾向於水書記提出的方案,那一套方案更先進,雖然花的錢會更多。
但從長遠角度來看,絕對是值得的。
只是,他和劉總工私底下也交流過,人家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
方案好不好,不能只看技術。
更先進的方案,固然能帶來更長遠的效益,但同時也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更長的周期。
如今,外匯額度極為緊缺,如果選用水書記的方案,錢從哪裏來?
部里能同意嗎?
何況,金州化工廠本來的定位就不是那種超一線的化工廠,它只是省屬重點企業,不是國家重點企業。
所以,一個方案好不好,需要考慮到成本、需求、外部環境等等一系列的東西。
最後。
劉總工也很直白的告訴了宋運輝,水書記為什麼竭力推行新方案,極力肯定宋運輝的意見?
真的只是單純的欣賞?
站在劉總工的角度,這些都是水書記的政治手段,通過推翻舊方案,以達到重新掌權的目的。
初衷,未必有那麼純粹。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宋運輝也有些動搖了。
劉總工的話,有沒有道理?
此時的宋運輝可不是原劇中那樣的愣頭青,冷靜下來,他發現『准岳父』的話,不無道理。
除此之外,劉總工也跟他說了為什麼將水書記的新方案批得一文不值。
是因為劉總工不懂新方案技術更先進嗎?
怎麼可能!
在一線幹了大半輩子,劉總工怎麼可能不懂技術,他否定的不是方案,而是水書記這個人。
劉總工雖然也是技術男出身,但工作了大半輩子,他已經不是那種一點不懂『鬥爭』的傻瓜。
他很清楚,水書記一旦上位,他多半討不到什麼好處。
至於,水書記的方案好不好?
是更先進!
但先進就適合金州嗎?
未必!
那套方案是有風險的,設備安裝後,金州化工的工人能不能迅速上手,儘管投產?
投產了,良品率能不能保證?
這些都是問題。
與其選擇代價更高,風險未知的新方案,不如選擇技術成熟,更容易投產的原方案。
平心而論,劉總工這麼考慮,也不完全是為了否定水書記。
如果他年輕三十歲,彼時的他,很可能會和宋運輝一樣,選擇『激進』一點的新方案。
幾天後。
遠在鵬城的李傑,收到了一封信。
信是宋運輝寫的,並且這封信明顯比平時寄過來的更厚,拆開來一看,宋運輝如實的向大哥傾訴了心中的苦惱。
他也不知道改選哪一種方案。
水書記的擔憂,不無道理,准岳父的方案,也有正確的地方。
此時的宋運輝就像是婚後男人一樣,一面是媳婦,一面是媽媽,真追究,哪一方都沒錯。
他在信中不止訴說了苦悶,也將改制方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寫了出來。
他希望徵求一下『大哥』的意見。
看完這封信,李傑也沒有弄懂那個什麼技術方案,畢竟,他只是活得久,不是生而知之。
化工領域的技術,他屬實不是特別了解,尤其是這種細分領域的。
不過。
他不懂技術,但他懂人心。
對於金州化工,水書記絕對是一個好書記,好領導,畢竟,他的方案能讓金州化工堅持的更久。
工廠有競爭力,金州化工廠的工人們,也能把飯碗端的更長一點,不會被國企改制潮淘汰。
然而,對於宋運輝個人而言,水書記就未必有那麼好了。
說得好聽一點,他是宋運輝的伯樂,但原劇中,如果不是老徐推薦,水書記會當這個伯樂嗎?
恐怕他根本不會多看兩眼。
而說得難聽一點,宋運輝就是他手上的棋子,一顆插入地方大本營的過河卒。
站在更高的視角,不論是水書記,亦或者是費廠長、劉總工,他們在意的都不是方案優劣。
他們在意的是,不能用對方的方案。
改制方案,只是權力鬥爭的具體表現,不是本質。
這些話,李傑如實的寫在回信中,不過,他並沒有告訴宋運輝該怎麼做。
分析問題,可以。
具體怎麼做,一切還是看宋運輝自己。
最後,不論結局好壞,宋運輝都會有所收穫。
幾天後。
看完姐夫的回信,宋運輝的眉頭擰得更緊了。
作為一個純粹的技術人員,他討厭鬥爭,在他看來,這種鬥爭,完全是沒有意義的內耗行為。
有那個功夫,不如好好琢磨一下如果改制方案。
但就像姐夫說的。
鬥爭,無處不在。
上學時還有成績排名呢,進入社會後,競爭無疑會更加激烈,更加赤裸裸的。
思緒良久,宋運輝一頭鑽進了圖書館。
接下來的幾天,只要有空,他就會呆在圖書館,他呆在那裏,倒不是沉溺在劉啟明的溫柔鄉中。
而是查資料,翻閱各種外國期刊。
他很自不量力的選擇了第三種方案。
既能保持競爭力,又不會花費太多的外匯儲備。
(本章完)
一筆閣 www.pin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