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質子難樓(1 / 1)
似乎噩耗在初平三年接踵而至,廣布中原的間使將孫堅身死的消息帶回遼東後不幾日,裹着毛皮大襖的烏桓騎手告知丘力居的從子蹋頓攜峭王蘇仆延、汗魯王烏延,部落大人骨進與丘力居之子難樓請求拜會。
烏桓國單于丘力居,在不久前離開人世。在他死前因為難樓年少,遂命從子蹋頓為代單于,撫養難樓長大。如今漢朝皇帝大權旁落,幽州牧劉虞對烏桓心懷仁慈,只是因為地緣使得烏桓國夾在勢同水火的遼西遼東兩個郡中間……沒有丘力居,烏桓人必須做出選擇。
是掌控幽東三郡蟄伏於遼東的燕北,還是虎步中原與袁紹對決的公孫瓚。
儘管目下公孫瓚更顯威勢,但烏桓人更願依附燕北。
從薊縣方才返回沒多久的燕北顯然對這個消息猝不及防,年前統帥兵馬途經屬國時他還與丘力居坐在氈帳篝火旁飲酒,那時候丘力居神色自若,看不到一點久病的模樣。
可若要說丘力居死的蹊蹺,眼下拜謁的五人便是丘力居之下掌管整個烏桓屬國大權的部族首領,還能有什麼蹊蹺的呢?
不過燕北還是要問,他看着端正坐在下首的雄夫蹋頓開口道:「老單于讓你們來見我,與燕某交好,那麼新單于是如何做想?」
蹋頓的名字很像從前鳴鏑弒父的匈奴王者冒頓,而從體態上其人雖驍勇卻不似許多膀大腰圓的武夫,卻與燕北有幾分相似,修長剽悍,同樣是快馬輕刀的路數,似是用頭多過用手的人。
因而讓燕北產生些許不好的聯想。
不過蹋頓的話打消了燕北心底多半疑慮,他拱手道:「叔父箭創復發不治,他一生就只中過一次箭傷,是在管子城下,將軍知曉那場戰事,我烏桓各部於公孫氏不共戴天,對將軍馬首是瞻!」
管子城下,燕北回憶着那是四年前的事情了,公孫瓚三千騎追亡逐北,嚇得摸不清情況的十萬烏桓兵一路逃至遼西方才知曉公孫瓚的底細。沒有絲毫意外,輕功冒進的公孫瓚被圍困在管子城上,公孫瓚發動民夫守城之後,只有簡易雲梯的丘力居無法攻下管子城。
而丘力居的箭傷,就是率領部眾強攻城池時留下的。
從那之後,丘力居再沒參與過任何戰事。
現在丘力居死於箭創復發,從子蹋頓統領各部,他們來拜會燕北是個好現象。
「燕某信任老單于的眼光,由你來擔任新單于自然不會差。」燕北對蹋頓的說辭比較滿意,將目光轉向其身後的蘇仆延等人,一一點頭示意,這些人他基本上都見過,峭王蘇仆延還與他交從甚密,唯一沒見過的便是蹋頓身旁的小孩子,他對蹋頓問道:「那便是小單于難樓,你的弟弟?」
「是。」蹋頓拉着不過十一二歲的難樓對燕北見禮,說道:「叔父讓我暫時統領部眾,將來等弟弟長大能夠統帥各部,我便退位輔佐弟弟。」
燕北對蹋頓感官不錯,蹋頓不卑不亢的態度令他欣喜,但畢竟他們不曾共事,燕北還不夠信任蹋頓。而烏桓人,也是他手中主要力量的一支,整個幽州有超過三十萬烏桓人,這些人中能夠上馬控弦者直逼十萬,燕北不能掉以輕心。
正當燕北思慮着對烏桓人的反制手段時,蹋頓拱手說道:「此次前來除了拜會將軍,還有一件關係各部的大事要與將軍參詳……渤海太守袁紹與公孫瓚對決於冀州,前時派遣使者希望我部能相助與他,為此他打算將侄女嫁給我,以換烏桓兵馬南下進攻公孫氏,將軍意下如何?」
袁紹要與烏桓人聯姻?
燕北當然不樂意了!
即便現在公孫瓚與袁紹對峙,燕北將介入戰爭並與公孫瓚開戰,但這並不耽誤袁紹一樣是燕北的敵人。袁紹拋出來的聯姻更令燕北感到不安。聯姻烏桓單于,便能輕而易舉達到袁紹牽制公孫與燕氏兩家的目的。
可燕北又如何能割肉餵鷹令袁紹如願?
「恐怕現在讓袁氏女子進入幽州並非是好時機,單于蹋頓,我希望你能拒絕袁紹的聯姻。」燕北點着頭考慮着自己的措辭,畢竟下首坐着三十萬烏桓的兩位單于兩個大王,燕北也不希望在言辭上激怒他們,「恰恰相反,我認為單于應當回去整備兵馬,下個月我們將出兵遼西,今後亦有可能會進入冀州戰場與公孫瓚交戰……作為回報,願意為燕某出兵的部落,在這場戰爭結束後,玄菟郡關市的商稅會減少一成。」
幽州如今有兩大關市,一個為州府設立的上谷郡關市,專於烏桓人與漢人交易貨物;另一個便是燕北設立的玄菟郡關市,用於漢人與烏桓人、扶餘人、鮮卑人的交易。
當燕北說出關稅將會對那些願意為他出兵的部落減少一成時,各部首領心態不一,但無疑都是高興的。他們想的是到時候出兵多少,才能得到這一成的關稅減少。
反正娶到袁氏女人的是蹋頓又不是他們,與袁紹聯姻他們這些大王什麼都得不到不說,還要背上與公孫瓚甚至燕北作戰的奉先……烏桓大王們也不傻,公孫瓚、袁紹、燕北,這三個漢人首領他們只能尋找其中一個追隨,
而顯然,三人當中如今聲勢最為顯赫的是在冀州進攻袁紹的公孫瓚,聲望最高的是收到圍困的袁紹,兵馬最強盛的是燕北。
他們當然要選擇離得最近的那一個!
「將軍,在下明白了,回去我部便會驅逐袁紹的使者。」蹋頓點頭,比起袁紹拿出一個宗女給烏桓單于不小的面子,他更喜歡燕北開出減少關市稅收的價碼,「出戰時,將軍遣人告知一聲,烏桓數不清的騎手為將軍枕戈待戰!」
「很好,小單于還沒有開蒙吧?」丘力居時代,烏桓人可以被燕北利誘,但到如今的蹋頓時代,燕北希望與烏桓人產生更深厚的交情,並且換了新單于,又不是蘇仆延這樣的老熟人,畢竟心中還有戒心,燕北看着小單于難樓笑了一下,對蹋頓道:「讓小單于在遼東書院就學開蒙吧……我沒有留人做質子的習慣,何況烏桓是燕某的朋友。」
燕北提出留下小單于難樓在遼東的要求令蹋頓臉色微變,倒是一旁的笑着解圍道:「我同意讓單于在遼東學漢人的本事,不過最多四年,四年後單于要回屬國統帥部眾!將軍是說話算話的。」
「小單于在遼東的安危受燕某保證,為了不與烏桓人的習慣脫離,你們三部各出五百勇士與他們的家人,再合燕某的一曲漢人軍士,屯於襄平,號為突騎,為小單于禁衛。」燕北就是再口口聲聲說沒有留人為質的習慣,也不能改變他確實是要將難樓當作質子的想法,不過他確實不會害難樓,「為期四年,小單于學習漢人六藝與烏桓人的習慣,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了。」
實際上燕北與他言之鑿鑿的話語恰恰相反,如今他的遼東書院已經有高句麗的世子一名,再加上難樓便有兩個東國繼承人為質子。
燕北從不說謊,因為他的謊言連自己都是確信的。
在他心裏,這完全是為了增進漢與烏桓的友誼,再不久的將來烏桓國與高句麗都將擁有熟悉漢學的統治者,並且……是在燕北的看護與影響下成為統治者。
比起戰爭,更可怕的應當是華夏入夷狄。
當他們的王、單于,從內心接受漢學,把自己當作漢人……上行下效之後,還會有烏桓,還會有高句麗嗎?
到時便只存在燕北統治下的漢。
留下難樓,也是為了防止蹋頓的不尊管束,如果在將來蹋頓於燕北離心離德,他可以隨便用什麼方法至蹋頓於死地,推舉烏桓國的合法繼承人難樓上位,無需戰爭仍舊將烏桓國牢牢地綁在燕氏的戰車之上。
沒有給蹋頓拒絕的機會,燕北便定下諸般事宜,隨後自是款待烏桓一行人。
當他們離開,遼東郡進入浩浩蕩蕩的戰前準備,先頭斥候與間使進入遼西郡,各地兵馬在遼水大營集結。
留麴義部於襄平鎮守,繼續操練士卒水性準備今後對高句麗的水戰。剛剛成婚不久的燕北親自掛帥,提領四營兵馬長驅。
趙雲列陣騎、太史慈善射騎、孫輕斥候營、高覽燕趙武士重矛營,整軍列陣,踏上前往遼西的路。
而他們的目的地遼西郡,公孫兄弟顯然也察覺到臨郡宿敵這幾個月不同尋常的兵馬調動,緊急抽調郡中大氏家兵充軍,於秦長城臨渝以東佈置防線,東部乃至整個幽州再度為戰雲所繚繞,氣氛一片緊張。
公孫兄弟是知兵之人,沒有為了保全郡境而在陽樂城聚兵,而是放棄相對空曠的遼西郡東部整整六百里土地,依靠長城據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畏於燕北兵威,打算用數百里道路來使他的兵馬疲憊,進而創造戰機擊敗西征的軍隊。
何況,守備城池越近,後勤輜重的壓力便越小。
只是燕北不會讓他們如願,戰事一觸即發。
本站重要通知:請使用本站的免費小說app,無廣告、破防盜版、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gegegengxin (按住三秒複製) 下載免費閱讀器!!